

1.
形容詞
兇惡驚人的;不吉利而可怕的。
1.
通“愕”。驚愕。參見“噩夢”。
1.出自《周禮·春官·占夢》以日月星辰占六夢之吉兇,一曰正夢,二曰噩夢。
2.
兇惡。參見“噩耗”。
1.出自《哭蔣立崖之訃》詩噩耗傳來夢亦驚,寢門為位淚泉傾。
2.出自《華蓋集續編·記念劉和珍君》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眾向執政府請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說衛隊居然開槍,死傷至數百人,而劉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
3.出自《〈阿英散文選〉序》此后不到一年,我也就得到他與世長辭的噩耗。
3.
嚴正。參見“噩噩”。
1.出自《新書·勸學》既過老聃,噩若慈父,雁行避景,夔立蛇進,而后敢問。
4.
淳樸。參見“噩噩”。
1.出自《七述》有應世之大人,秉持仁義,服被禮樂,其德溫溫與與,其象熙熙噩噩。量出海宇,志棲寥廓。
2.出自《蜃中樓·耳卜》時流爭羨風姿,道我飄飄若神仙之侶;古道常留顏色,所云噩噩似羲皇上人。
5.
肥腴貌。參見“噩噩”。
1.出自《陶庵夢憶·嚴助廟》陶堰司徒廟,漢會稽太守嚴助廟也。歲上元設供,任事者聚族謀之終歲。凡山物粗粗,海物噩噩,陸物癡癡……無不集。
6.
用同“鱷”。
1.出自《玉鏡臺記·燃犀》我特御風軒翥,超海燃犀,湖蛟海噩擲劍誅。
1.魚的鱗片和鰭。
1.代稱龍。
1.形容傷痕如魚鱗一樣多。
1.古代貴族喪葬時給死者穿戴的玉衣。用玉片串綴而成,施于死者之體如魚鱗狀,故名。
1.指書信。
1.鱗片狀的苔痕。
1.古代神話傳說中行水神騎乘的龍。
1.鱗片狀的紋路。
1.高峻貌。
1.猶鱗次。
1.代稱龍鳳。喻權貴。
2.翅膀。
3.魚雁。指書信。
1.游魚。借指書信。
1.鱗與羽。
2.代稱魚和鳥。
3.代稱魚和雁。借指書信。
4.比喻行跡。
1.凌雜。
1.猶鱗集。
1.泛指鱗介類水生動物。
1.見"鱗萃"。
1.魚類和爬行類等有鱗動物的總名。
1.指駿馬。
1.即麟角。喻珍奇稀罕的事物。
1.駿馬名。
1.麟臺。
1.麒麟和騶虞。
1.孔子作《春秋》,絕筆于獲麟,故稱史官之筆為"麟筆"。
1.麟躍龍舞。
1.即麟德殿。
1.唐代宮殿名。
1.唐高宗麟德二年頒行的歷書。
1.麒麟出現過的郊野。
1."麒麟殿"的省稱。
1.皇室宗族的譜牒。
1."麒麟兒"的省稱。
1.麒麟和鳳凰。
2.比喻才智出眾的人。
1.繡有麒麟的官服。明洪武二十四年規定﹐公﹑侯﹑駙馬等﹐可穿麟服。
1.晉王嘉《拾遺記.周靈王》"夫子未生時,有麟吐玉書于?里人家……征在賢明,知為神異,乃以繡紱擊麟角,信宿而麟去。"后因以"麟紱"指祥瑞。
1.亦作"麐符"。
2.古代朝廷頒發的麟形符節。
1.干麒麟肉。
1.孔子作《春秋》,絕筆于獲麟◇因以"麟父筆"指修史。
1.麟之肝,鳳之髓。極言美味佳肴。
1.亦作"麟閣"。
2."麒麟閣"的省稱。
1.麒麟閣內的功臣像。
1.指麟筆。
1.用麟毛做成的簾子。語出《洞冥記》"元鼎元年,起招仙閣于甘泉宮西,編翠羽麟毫為簾。"
1.指書信。麟,通"鱗"。
1.麟的行跡。
2.比喻皇后的遺跡。
1.刀名。
1.以麒麟為坐騎。
1.麟角膠。
1.麒麟之角。《詩.周南.麟之趾》"麟之角,振振公族。"后因以"麟角"指宗藩之盛。
2.比喻稀罕而又可貴的人才或事物。
1.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