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鈟”。亦作“魡”。
2.
以釣具獲取水生動物。
1.出自《詩·衛風·竹竿》籊籊竹竿,以釣于淇。
2.出自《茶香室叢鈔·寇先》城西門,即寇先鼓琴處也。先好釣。
3.出自《吶喊·社戲》蝦是水世界里的呆子,決不憚用了自己的兩個鉗捧著鉤尖送到嘴里去的,所以不半天便可以釣到一大碗。
4.出自《后漢書·嚴光傳》有一男子,披羊裘釣澤中。
3.
魚鉤。
1.出自《莊子·田子方》文王觀於臧,見一丈夫釣,而其釣莫釣;非持其釣有釣者也,常釣也。
2.出自《淮南子·說林訓》無餌之釣,不可以得魚。
3.出自《詠螺蚌》纖鱗惑芳餌,故為釣所加。
4.出自《題秀禪師房》詩暫拳一手支頭臥,還把漁竿下釣沙。
4.
以手段謀取。參見“釣利”。
1.出自《憶昨詩示諸外弟》刻章琢句獻天子,釣取薄祿歡庭闈。
2.出自《茶香室叢鈔·王厚齋為言路所論》惟務諛說,以釣爵位。
5.
引誘。參見“釣戰”。
1.出自《淮南子·主術訓》虞君好寶,而晉獻以璧、馬釣之。
2.出自《金瓶梅詞話》私心便欲成歡會,暗把邪言釣武松。
6.
八股文的一種作法。參見“釣伏渡挽”。
1.出自《請廢八股試帖楷法試士改用策論折》若夫童試,惡習尤苛:斷剪經文,割截圣語,其小題有枯困縮腳之異,其搭題有截上截下之奇,其行文有釣伏渡挽之法。
7.
用同“弔”。懸掛。參見“釣橋”。
1.出自《三國志平話》周瑜藥貼金瘡,釣其左臂。
2.出自《野獲編·妓女·釣闥》今兩京教坊,諸妓家門,多設半扉,其上截釣起。
1.追查,查處。
1.迷信指奪取人的魂魄。
1.奪取魂魄性命。形容魅力極大。
1.見"追魂攝魄"。
1.迷信指攝取魂魄,致人死命。
1.猶追捕。
1.跟蹤攻擊。
1.亦作"追跡"。
2.追蹤;考察。
3.跟隨;效法。
1.猶追捕。
1.召集,征募。
1.盤算思索以往的人或事。
1.補記。
2.追憶;回憶。
1.舊指對死者給予封賜或貶削。
2.在原定的數額以外再增加。
1.猶趕上。
1.追擊而殲滅。
1.謂減輕已確定的罪刑。
1.猶追查。
1.追送餞行。
請僧道誦經祭奠,超度死者一面治喪,一面就在觀中追薦父母|隨你追薦陰功,也無用處。
1.以往事為借鑒。
1.亦作"追剿"。
2.追擊圍剿。
1.追還收繳。
1.指接觸交往。
1.指節日游覽。
2.舊俗定親后,男方逢節送禮于女方。
1.指舊時官員逢節向下屬索賄。
1.追問詰難。
2.猶追查。
1.追趕堵截。
1.謂解送官府追查。
追問根由;事后追查推究原因、責任等追究責任|這樣的事,應該好好追究一下|追究事故發生的原因。
1.猶餞行。
1.謂追念舊事或故人。
1.追究責怪。
1.猶內心。
一般;中等成績中常|中常之主|生活中常|中常水平。
1.舊時鄉試共分三場,第二場又稱中場。
2.足球場中線兩側附近的地區,為前衛所在位置。
1.清代稱票面五十貫與百貫的貨幣為"中鈔"。
1.臨朝之時。
2.漢代朝官自武帝以后有中朝﹑外朝之分。中朝即內朝。
3.朝廷;朝中。
4.指朝廷官員。
5.偏安江左的東晉﹑南宋分別稱建都中原時的西晉﹑北宋為"中朝"。南北朝時﹐亦稱南朝為"中朝"。 6.指中原。 7.中原王朝。清時亦指中國。
1.中流。
1.德行中等的臣子。
2.內臣,宦官。
1.見"中陣"。
1.太空。
2.指朝廷。
3.借指天子﹑太后。
1.漢代御史大夫下設兩丞,一稱御史丞,一稱中丞。中丞居殿中,故以為名。東漢以后,以中丞為御史臺長官。明清時用作對巡撫的稱呼。
2.指宮官,內官。
1.見"中程"。
1.內心的真情。
1.內城。
2.指位置居中之城。
1.兩匹馬駕的車。
2.中等的馬。
1.亦作"中呈"。
2.指中等射程。
射程在1000千米至3000千米的導彈。
1.喝醉酒。
1.亦作"中吃"。
2.可口。
3.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