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精品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七里香社区在线看,狠狠色婷婷久久综合频道日韩,4949澳门今晚开奖结果

刷刷題

【第】的拼音、怎么讀

第

拼音:

繁體:第

筆畫:11

部首:竹

五筆:txht

結構:上下

五行:木

基本釋義

1.

前綴,用在整數的數詞的前面,表示次序,如第一、第十。

2.

名詞

次序。

3.

名詞

〈書〉科舉榜上的次第。

4.

名詞

封建社會官僚貴族的大宅子。

5.

副詞

〈書〉僅。

6.

連詞

〈書〉但是。

詳細釋義

1.

亦作“苐”。

2.

編次;編排。

1.出自《隋書·經籍志一》至劉向考校經籍,檢得一百三十篇,向因第而敘之。

2.出自《新秋普明院竹林小飲》詩頃刻,眾詩皆就,乃索大白,盡醉而去,明日第其篇,請余為敘云。

3.出自《史記辨惑三》及至《刺客》乃獨第之《李斯》之上,《循吏》則第之《汲鄭》之上,復何意哉?

4.出自《履園叢話·考索·宗譜》唐尚氏族,貞觀初,有詔令天下貢氏族譜,奉敕旨第其甲乙,勒為成書。

3.

品第;評定。

1.出自《管子·度地》凡一年之事畢矣,舉有功,賞賢,罰有罪,遷有司之吏而第之。

2.出自《南史·柳惲傳》梁武帝好弈棋,使惲品定棋譜,登格者二百七十八人,第其優劣,為《棋品》三卷。

3.出自《鄭仲酉墓志銘》君間至行在,封上數千言,天子為下其書,使第其可行者條上之。

4.

科第。科舉時代考試合格列入的等第。也指取得的功名。

1.出自《顏氏家訓·勉學》明經求第,則顧人答策。

2.出自《南史·袁憲傳》時生徒對策,多行賄賂,文豪(岑文豪)請具束修,君正(憲父袁君正)曰:“我豈能用錢為兒買第邪?”

3.出自《王君墓志銘》﹝王適﹞趨直言試,既至,對語驚人,不中第,益困。

4.出自《紅樓夢》我勸你從此把心收一收,好好的用用功,但能博得一第,便是從此而止,也不枉天恩祖德了。

5.

官邸;大的住宅。

1.出自《史記·孟子荀卿列傳》齊王嘉之,自如淳於髡以下,皆命曰列大夫,為開第康莊之衢,高門大屋,尊寵之。

2.出自《封氏聞見記·第宅》太子太師魏征,當朝重臣也,所居室宇卑陋,太宗欲為營第,輒謙讓不受。

3.出自《謁曾魯公》詩且開京洛蕭何第,未泛江湖范蠡船。

4.出自《珍珠船》李遵勖為駙馬都尉,折節待士,宗楊億為文,於第中筑室塑像,晨夕伸函丈之禮,刻石為記。

5.出自《清史稿·圣祖紀二》﹝康熙三十七年﹞八月癸丑,上奉皇太后臨幸喀拉沁端靜公主第,賜金幣及額駙噶爾臧。

6.

副詞。姑且。

1.出自《說苑·正諫》﹝子西﹞曰:“臣不敢下車,愿得有道,大王肯聽之乎?”王曰:“第言之。”

2.出自《莊夫人墓志銘》婦將免,吾欲勿行,婦曰:“第往,吾期未也。”今其未或既皆不可知,吾速返矣。

3.出自《都公譚纂》汝無懼,第先入,我潛門外,如僧出,當執之。

4.出自《夜譚隨錄·雜記》某素豪邁,掀髯笑曰:“翁第行勿憂,寶眷必不致失所。”

7.

副詞。只是;只。

1.出自《能改齋漫錄·記詩》素不作詩,亦非禁而不作,第不欲為閑言語耳。

2.出自《老學庵筆記》魏文帝善彈棋,不復用指,第以手巾角拂之。

3.出自《送呂鵬舉赴試序》或稱鄭下有一佳少年,而不詳其姓名,第聞筆勢翩翻,可以與之進也。

4.出自《香祖筆記》詞家綺麗豪放二派,往往分左右袒,予謂第當分正變,不當分優劣。

5.出自《〈嵇康集〉序》恨學識荒陋,疏失蓋多,亦第欲存留舊文,得稍流布焉爾。

8.

副詞。但是。表示轉折。

1.出自《熙寧四年與韓忠獻王書》辱貺齋醞,尤為醇美,第小邦鮮嘉客,老病少歡意,不得如侍臺席時豪飲之量爾。可嘆,可嘆!

2.出自《避暑錄話》老子、莊、列之言皆與釋氏暗合,第學者讀之不精不能以意通為一。

3.出自《都公譚纂》本欲斬汝,第念汝夫之勞,著光祿司給與漆碗木杖,日令乞丐功臣之家,以為妬婦者戒。

4.出自《明史·后妃傳一·仁宗誠孝皇后》義(蹇義)重厚小心,第寡斷。

5.出自《書信集·致許壽裳》來論當灌輸“誠愛”二字,甚當;第其法則難,思之至今,乃無可報。

9.

連詞。如果。

1.出自《左傳·哀公十六年》楚國,第我死,令尹、司馬,非勝而誰?

10.

本作“弟”。等級;次第。有時也用于數字前表示次序。

1.出自《白虎通·爵》侯者百里之正爵,上可有次,下可有第,中央故無二,五十里有兩爵者,所以加勉進人也。

2.出自《謝永安令解禁止啟》臣田茅下第,質非謝品。志終四民,希絕三仕。

3.出自《題王晉卿畫后》詩試君眼力看多少,數到云峰第幾重?

4.出自《對策·石經》名儒曷為不窺,字體曷為乖法,篇第且有倒置,旁注未免贅疣,其不同者,盍析言之。

5.出自《新民晚報》當時鐘正敲第十響的那一刻,我們來到一些文化娛樂場地。

11.

指科舉時代經考試而得中;錄取。

1.出自《上考功崔虞部書》始者謬為今相國所第。

2.出自《長安感懷》詩一第知何日,全家待此身。

3.出自《警世通言·陳可常端陽仙化》紹興年間,﹝陳可常﹞三舉不第,就於臨安府眾安橋命鋪,算看本身造物。

4.出自《太常公家傳》公既第,數以文進騰芳(李騰芳),輒揮不錄。

相同筆畫的字

相同部首的字

相同讀音的字

組詞

樓櫓

1.見"樓櫓"。


樓路

1.樓與樓之間的通道。


樓羅

1.謂干練而善于辦事的人。

2.形容胡人說話聲。


樓羅歷

1.指花名冊。


樓輦

1.車蓋高聳的輦。


樓棚

1.城上的棚閣。用于防守。


樓闕

1.泛指樓閣宮殿。


樓桑

1.見"樓桑里"。


樓桑里

1.漢末劉備的故里名。在今河北省涿縣境。據《三國志·蜀志·先主傳》載,劉備少時,宅東南角有桑樹,高五丈余,遙望如車蓋。備與諸小兒在樹下戲言"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后稱此地為樓桑里。


樓上妝

1.古代婦女一種高綰的發型。


樓舍

1.樓房。


樓松

1.枝葉如蓋,呈層疊狀的松樹。


樓臺

①〈方〉涼臺。②泛指樓(多用于詩詞戲曲)近水~。


樓庭

1.猶樓宮。


樓頭

1.樓上。

2.宋時對欺詐者的鄙稱。


樓外樓

1.樓外有樓。謂樓房相連屬。


樓屋

1.樓房。


樓榭

1.高臺之上的房屋。亦泛指樓房。


樓心

1.猶樓中。


樓陰

1.樓房的影子。


樓帳

1.層層疊疊的帷幕。形容其多。


樓子

1.樓房。

2.指其它分層結構之物或其上層。

3.指層疊狀之物。

4.亂子;糾紛。


樓子花

1.形容花冠重疊,呈復瓣的花。


慺誠

1.恭敬。


慺慺

1.勤懇貌;恭謹貌。


耬播

耩(jiǎng)。


耬鋤

1.一種翻松土壤用的農具。


耬犁

1.即耬車。


螻蟞

古書上指螻蛄。


螻頂金

1.古代金錠名。


螻蛄

昆蟲,背部茶褐色,腹面灰黃色。前足發達,呈鏟狀,適于掘土,有尾須。生活在泥土中,晝伏夜出,吃農作物嫩莖。通稱蝲蝲蛄(làlàgǔ),有的地區叫土狗子。


螻蟈

1.蛙屬。《禮記.月令》"﹝孟夏之月﹞螻蟈鳴,蚯蚓出。"鄭玄注"螻蟈﹐蛙也。"《逸周書.時訓》"立夏之日﹐螻蟈鳴。"朱右曾校釋"螻蟈﹐蛙之屬﹐蛙鳴始于二月﹐立夏而鳴者﹐其形較小﹐其色褐黑﹐好聚淺水而鳴。"唐張碧《山居雨霽即事》詩"古路絕人行﹐荒陂響螻蟈。"一說螻為螻蛄﹐蟈為蛙﹑蛤蟆。參閱《禮記.月令》"﹝孟夏之月﹞螻蟈鳴"陸德明釋文引漢蔡邕《月令章句》及《淮南子.時則訓》"螻蟈鳴"漢高誘注。又說即螻蛄。參閱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蟲二.螻蛄》及《爾雅.釋蟲》"天螻"清郝懿行義疏。


螻蟨

1.見"螻蚓"。


螻蚓

1.亦作"螻蟨"。

2.螻蛄與蚯蚓。

3.喻平庸無能的小人。


艛船

1.有樓的大船。古代多用于作戰。


艛艓

1.一種小船。


艛艦

1.有樓的戰船。


髏髏

1.眾馬行貌。


髏髏水

1.古水名。


髏水

1.見"髏髏水"。


嶁領

1.山頂。


摟把

1.鋤地﹐培土。


摟包

1.兜攬買賣的中間人。


摟處

1.摟抱處女。語出《孟子.告子下》"逾東家墻而摟其處子﹐則得妻;不摟﹐則不得妻﹐則將摟之乎?"


摟帶

1.裙帶。


摟伐

1.拉攏﹑挾持他國一起征伐。語出《孟子.告子下》"五霸者﹐摟諸侯以伐諸侯者也。"


摟溝子

1.奉承。


摟攬

1.兜攬﹐包攬。


摟羅

1.謂辦事能干。

2.引申為綠林之從卒﹐即嘍啰。


摟搜

1.吝嗇。

2.奚落取笑。

刷刷題
公司地址: 北京市昌平區龍域北街10號院1號樓C座5層A區0038(集群注冊)
? 2019 shuashuati.com 京ICP備20000060號-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30703

聲明: 本網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絡或網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移除相關內容 刷刷題對內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远县| 康平县| 宿州市| 曲麻莱县| 青川县| 五华县| 城固县| 盐源县| 湟中县| 南宁市| 靖边县| 阜城县| 尼木县| 军事| 瑞丽市| 大冶市| 永修县| 门源| 霍城县| 永春县| 关岭| 桃源县| 安图县| 梁平县| 万载县| 夏河县| 长春市| 简阳市| 汾西县| 雷州市| 积石山| 朔州市| 周口市| 沙湾县| 拜城县| 桐城市| 潮州市| 石渠县| 洛扎县| 张家口市| 阳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