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書〉婦女戴在耳垂上的珠玉裝飾品。
2.
名詞
指宦官。漢代宦官侍中、中常侍等的帽子上有黃金珰的裝飾品。
1.
古代婦女的耳飾。
1.出自《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珰。
2.出自《洛神賦》無微情以效愛兮,獻江南之明珰。
3.出自《郡齋獨酌》詩三千宮女側頭看,相排踏碎雙明珰。
2.
借指宦官。漢代宦官充武職者,其冠用珰和貂尾為飾,故后代用稱宦官。
1.出自《后漢書·輿服志下》武冠,一曰武弁大冠,諸武官冠之。侍中、中常侍加黃金珰,附蟬為文,貂尾為飾。
2.出自《齊東野語·洪君疇》二珰之橫,三尺童子恨不嚙之。
3.出自《香祖筆記》詢之士人,乃知為故明罪惡滔天磔尸身后,逆珰魏忠賢之墓。
3.
瓦當。屋椽頭的裝飾。
1.出自《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華榱璧珰,輦道??矚。
4.
見“璫瑯”。象聲詞。形容器物碰擊所發出的清亮之聲。
1.出自《月蝕詩》蚩尤簸旗弄旬朔,始搥天鼓鳴珰瑯。
2.出自《醒世恒言·勘皮靴單證二郎神》冉貴卻裝了一條雜貨擔兒,手執著一玲瓏珰瑯的東西,叫做驚閨,一路搖著,徑奔二郎神廟中來。
5.
見“璫璫”。象聲詞。金屬、玉器等物相擊的聲音。
1.出自《張靜婉采蓮曲》麒麟公子朝天客,珂馬珰珰度春陌。
2.出自《西廂記諸宮調》碧天涯幾縷兒殘霞,漸聽得珰珰地昏鐘兒打。
3.出自《趙禮讓肥》珰珰的一聲鑼響。
6.
見“瑯璫”。用鐵鏈鎖人。
1.出自《漢書·王莽傳下》以鐵鎖瑯當其頸,傳詣鐘官。
2.出自《漢書·西域傳上·罽賓國》陰末赴鎖瑯當德(趙德),殺副已下七十余人。
7.
見“瑯璫”。指人帶上鐐銬。
1.出自《夷堅乙志·何村公案》白日見數人驅一囚,杻械瑯珰至階下。
2.出自《抗戰以來》他們動手,我就瑯鐺入獄。
8.
見“瑯璫”。指鈴鐸。
1.出自《大云寺贊公房》詩夜深殿突兀,風動金瑯珰。
2.出自《獄中寄子由》詩柏臺霜氣夜凄凄,風動瑯珰月向低。
9.
見“瑯璫”。比喻鈴狀物。
1.出自《詠葡萄》滿架高撐紫絡索,一枝斜亸金瑯珰。
10.
見“瑯璫”。象聲詞。
1.出自《榮華樂》詩金蟾呀呀蘭燭香,軍裝武妓聲瑯珰。
2.出自《舟中聽大人彈琴》詩風松瀑布已清絕,更愛玉佩聲瑯珰。
11.
見“瑯璫”。猶郎當。潦倒貌。
1.出自《至揚州》詩此廟何神三十郎,問郎行客忒瑯珰。
12.
見“瑯璫”。形容累墜、拖沓,不利落。
1.出自《雜纂續》有“瑯珰”一門,列“沒折合襟劇”、“村妓唱長詞”等七事。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