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失足跌倒貌。
1.出自《玉篇·足部》跶,足跌也。
2.出自《水滸傳》正走之間,忽然地雷大振一聲,兩個在陣叫苦不迭,一齊跶了雙腳,翻筋斗顛下陷馬坑里去。
3.出自《市聲》浩三急欲上前,腳下一個滑跶,跌在田里,濺了一身濕泥。
2.
見“蹓躂”。閑走。
1.出自《孽?;ā?/span>加克奈夫也看中了表妹的美貌,常常來蹓搭。
2.出自《京城漫記》湖邊住著位張老大爺,七十多歲了,每天早晨到湖邊上蹓跶。
3.出自《太陽照在桑干河上》這天,很多家都把晚飯?zhí)嵩缌?,吃過飯,沒有事,便在街上蹓跶。
1.仁慈溫和。
1.猶恩澤。
1.烏鴉的一種。相傳此鳥能反哺其母,故稱。
2.指慈母。
1.仁愛勇武。
1.謂慈母的音容笑貌。
1.猶慈親。
又稱西太后”、那拉太后”。清末同治、光緒兩朝實際的統(tǒng)治者。咸豐帝妃,同治帝母。滿族。葉赫那拉氏。為人陰險毒辣,善于玩弄權(quán)術(shù)。1861年咸豐帝死,同治帝繼位,她發(fā)動祺祥政變,實行垂簾聽政”,掌握清廷實權(quán)。同治帝死后,立載b141(即光緒帝)為帝,仍由她聽政。1898年發(fā)動戊戌政變,囚禁光緒帝。她把持朝政四十余年,先后鎮(zhèn)壓了太平天國、戊戌維新運動和義和團(tuán)運動。在中法戰(zhàn)爭、中日甲午戰(zhàn)爭和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中,先后簽訂了一系列喪權(quán)辱國的條約◇病死。
仁慈溫和慈祥的目光。
1.孝敬。
1.慈悲之心。
1.慈愛之兄。
1.仁慈顧惜。亦指仁慈憐憫之心。
1.母親。
1.母或父的教誨。
1.即慈烏。
1.慈祥和藹的容顏。稱尊上的音容,多指母親而言。
1.亦稱"慈目"。佛教語。佛以慈悲心視眾生之眼。
2.馬的一種眼病。
1.猶慈善。
1.謂尊上或神佛的庇蔭。
1.慈愛。
1.愛護(hù)幼小者。
1.宋代收養(yǎng)棄嬰的機構(gòu)。
1.仁愛保佑。
1.仁慈寬宥。
1.猶法雨,甘露。
1.仁慈撫育。
1.佛教語。比喻慈悲心懷如云之廣被世界﹑眾生。
1.謂慈親的養(yǎng)育之恩。
1.猶恩澤。
2.父親的手澤。清龔自珍有《燼馀破簏中獲書數(shù)十冊皆慈澤也書其尾》詩。
1.仁惠的詔旨。
2.慈母的教誨。
1.仁愛之心。
1.竹名。又稱義竹﹑慈孝竹﹑子母竹。叢生,一叢或多至數(shù)十百竿,根窠盤結(jié),四時出筍。竹高至二丈許。新竹舊竹密結(jié),高低相倚,若老少相依,故名。唐王勃有《慈竹賦》。
1.文牘﹐文書。
1.文筆﹐文章。
2.指公文信札。
1.見"辭訴"。
1.比喻顛倒主從﹐不合情理。
1.撩撥;激發(fā)。
1.亦作"撐腸"。
2.猶滿腹。多喻飽學(xué)。
1.亦作"撐腸拄肚"。
2.腹中飽滿。比喻容受很多。
1.亦作"撐腸拄腹"。
2.猶撐腸拄肚。
1.見"撐門面"。
1.飽貌。
2.抽縮掙扎貌。
1.亦作"撐船"。
2.以篙行船。亦泛指駕船。
1.亦作"撐摐"。
2.抵撞。喻論辯。
1.亦作"撐刺"。
2.以篙撐船。
1.亦作"撐達(dá)"。
2.解事;老練。
3.露一手;試一試本事。
4.漂亮;出色。
5.方言?;顫?。
1.亦作"撐抵"。
2.抗拒。
1.亦作"撐扶"。
2.支撐扶持。
田徑運動項目之一。運動員持竿在快速助跑中將竿插穴起跳,借助竿的支撐與彈力,以懸垂擺體和舉腿引體等竿上動作,使身體越過一定高度的橫桿?,F(xiàn)有騰越式、弓身式和折疊式三種過桿技術(shù)。
1.用竿逆撐使舟前行。
2.撐船的篙。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