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従”。
2.
跟,隨。跟從,跟隨。
1.出自《詩·邶風·擊鼓》從孫子仲,平陳與宋。
2.出自《石壕吏》詩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
3.出自《聊齋志異·狼》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
3.
跟,隨。指隨從的人。
1.出自《詩·齊風·敝茍》齊子歸止,其從如水。
2.出自《齊故安陸昭王碑文》傾山盡落,其從如云。
3.出自如:仆從。
4.
跟,隨。指從死,殉葬。
1.出自《詩·秦風·黃鳥》誰從穆公?子車奄息。
5.
跟,隨。指從嫁,陪嫁。
1.出自《文心雕龍·議對》昔秦女嫁晉,從文衣之媵,晉人貴媵而賤女。
6.
跟,隨。指從夫,謂已嫁。
1.出自《河南府法曹參軍盧府軍夫人墓志銘》三女有從,二男知教。
7.
使跟從,使跟隨。謂帶領。
1.出自《史記·項羽本紀》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
2.出自《漢紀·武帝紀六》文帝中年,感惟前后無益於邊,乃赫然發憤,遂身貫戎服,新御鞍馬,從六良家材力之士,馳射上林,講習戰陣。
3.出自《水經注·溫水》王嘗從人止大石上,命作羹。從者白無水,王以擊劍石,出水,今竹王水是也。
8.
指先導;引導者。
1.出自《列女傳·齊管妾婧》寧戚欲見桓公,道無從。乃為人仆,將車宿齊東門之外。桓公因出,寧戚擊牛角而商歌,甚悲。桓公異之,使管仲迎之。
9.
往就;到。參見“過從”。
1.出自《晏子春秋·雜上十二》景公夜從晏子飲,晏子稱不敢與。
2.出自《〈抱樸子〉序》故權貴之家,雖咫尺弗從也;知道之士,雖艱遠必造也。
3.出自《四邊靖·白鷗園漫興》套曲朝夕相從,笑談不了。
10.
聚合;歸屬。
1.出自《莊子·漁父》同類相從,同聲相應,固天之理也。
2.出自《續資治通鑒·宋孝宗乾道五年》擇其可行者與可去者或可留存者,各以其類相從,置簿録上,以備他日采擇。
11.
次;副。參見“從犯”、“從品”、“從屬”。
1.出自《北史·魏收傳》月滿如規,從夜則虧;槿榮于枝,望暮而萎。
2.出自《唐律·名例·共犯罪造意為首》“共犯罪者”,謂二人以上共犯,以先造意者為首,余并為從。
3.出自《請復國子監生徒狀》國子館學生三百人,皆取文武三品以上,及國公子孫從三品已上曾孫補充。
4.出自《世家》雖是僅僅一個從六品的“小老爺”,他父親的官派是十足的。
12.
堂房親屬。
1.出自《上襄陽于相公書》伏蒙示《文武順圣樂辭》、《天保樂詩》、《讀蔡琰〈胡笳辭〉詩》、《移族從并與京兆書》。
2.出自《夫人曾氏墓志銘》夫人,吾從女兄也。
13.
指堂房親屬中的世、代。
1.出自《與楊京兆憑書》且柳氏號為大族,五六從以來,無為朝士者,豈愚蒙獨出數百人右哉?
14.
追逐。
1.出自《書·湯誓》夏師敗績,湯遂從之。
2.出自《左傳·桓公五年》祝聃射王中肩,王亦能軍。祝聃請從之。
15.
追求。
1.出自《詩·秦風·蒹葭》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2.出自《文選·張衡〈西京賦〉》捐衰色,從嬿婉。
16.
聽從;順從。
1.出自《易·坤》或從王事,無成有終。
2.出自《莊子·大宗師》父母於子,東西南北,唯命之從。
3.出自《文心雕龍·書記》管仲下命如流水,使民從也。
4.出自《上賈滑州書》與之進,敢不勉;與之退,敢不從。
5.出自《紅樓夢》我正愁進京去有舅舅管轄,不能任意揮霍,如今升出去,可知天從人愿!
6.出自《春暖花開》詩人心有多高,春天有多好,春從人意。
17.
和順;安順。指各安其位、各守其職的局面或秩序。
1.出自《左傳·昭公五年》昭子即位,朝其家眾,曰:“豎牛禍叔孫氏,使亂大從。”
2.出自《孔子家語·入官》君子入官有此六者,則身安譽至而政從矣。
3.出自《宋書·符瑞志中》神鳥者,赤神之精也……鳴中五音,肅肅雍雍。喜則鳴舞,樂則幽隱。風俗從則至。
18.
引申為通順妥貼。
1.出自《南陽樊紹述墓志銘》文從字順各識職,有欲求之此其躅。
19.
如意;順遂。
1.出自《儀禮·少牢饋食禮》吉,則史韇筮,史兼執筮與卦以告于主人,占曰從。
2.出自《文心雕龍·封禪》義勝欲則從,欲勝義則兇。
3.出自《夢溪筆談·象數一》故其候有從、逆……之變,其法皆不同。若厥陰用事,多風,而草木榮茂,是之謂從;天氣明絜,燥而無風,此之謂逆。
20.
任憑;聽憑。
1.出自《題令狐處士谿居》詩為月窗從破,因詩壁重泥。
2.出自《霜天曉角·折花》詞人影窗紗,是誰來折花?折則從他折去。知折去,向誰家?
3.出自《八聲甘州》套曲從人笑我愚和戇,瀟湘影里且妝呆。
4.出自《二刻拍案驚奇》兩段姻緣,各從其便。
21.
從事;參與。
1.出自《左傳·成公十六年》君之外臣至(隙至)從寡君之戎事,以君之靈,間蒙甲胄,不敢拜命。
2.出自《淮南子·主術訓》是猶貫甲胄而入宗廟,被羅紈而從軍旅,失樂之所由生矣。
3.出自《故太常博士吳君墓碣》初,君從進士試,屢不中。
22.
謂采取某種方針或方法。
1.出自《白虎通·考黜》君子重德薄刑,賞宜從重。
2.出自《文心雕龍·練字》自晉來用字,率從簡易。時并習易,人誰其難?
3.出自《太平廣記》后由此事,皆從寬典;至於貶黜,亦獲善地。
4.出自《警世通言·老門生三世報恩》又替他糾合同年,在各衙門懇求方便,蒯公遂得從輕降處。
5.出自《最后列車》這是三樁大的。還有幾百件小事,茲從略。
23.
見“從從”。車鈴聲。
1.出自《楚辭·九辯》前輊辌之鏘鏘兮,后輜乘之從從。
24.
見“從從”。古代傳說中獸名。
1.出自《山海經·東山經》有獸焉,其狀如犬,六足,其名曰從從,其鳴自詨。
25.
經由;經過。
1.出自《水經注·濁漳水》今河所從,去大陸遠矣,館陶北屯氏河,其故道與?
2.出自《鐵圍山叢談》世傳仁祖一日行從大慶殿,望見有醉人臥於殿陛間者。
26.
古代算術中的術語。猶和數或乘積。
1.出自《夢溪筆談·象數一》相因以求從,相消以求負,從負相入,會一術以御日行。
27.
介詞。在;由。介紹動作行為發生的處所。
1.出自《左傳·宣公二年》晉靈公不君……從臺上彈人,而觀其辟丸也。
2.出自《越絕書·外傳記越地傳》勾踐伐吳,霸關東,從瑯玡起觀臺,臺周七里,以望東海。
3.出自《世說新語·賞譽》恒大司馬病。謝公往省病,從東門入。
4.出自《耆舊續聞》有一士人從貴宦幕外過,見其女樂甚都。
5.出自《組織部新來的年輕人》積水潺潺地從馬路兩邊的泄水池流下去。
28.
介詞。自。介紹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參見“從今”、“從此”。
1.出自《盆池》詩從今有雨君須記,來聽蕭蕭打葉聲。
29.
介詞。向。介紹動作行為發生的對象。
1.出自《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越國洿下,水旱不調,年谷不登,人民饑乏,道薦饑餒,愿從大王請糴。
2.出自《后漢書·逸民傳·韓康》時有女子從康買藥,康守價不移。
3.出自《樊紹述墓志銘》樊紹述既卒,愈將銘之,從其家求書。得書,號《魁紀公》者三十卷。
30.
介詞。根據,依照。介紹動作行為發生時憑借的事物或依據。
1.出自《列子·黃帝》若能入火取錦者,從所得多少賞若。
2.出自《淮南子·說山訓》圣人從外知內,以見知隱也。
3.出自《齊民要術·笨麴并酒》計六斗米,用水一斗,從釀多少,率以此加之。
31.
副詞。就;隨即。
1.出自《左傳·隱公六年》長惡不悛,從自及也。
32.
副詞。從來。
1.出自《二刻拍案驚奇》這個就是說書的一片道學心腸,卻從不曾講著道學。
2.出自《儒林外史》我家從沒有人敢做這樣事。
3.出自《子夜》范博文忽然感得從未有過的興奮,激發了從未有過的勇氣了。
33.
連詞。從而;因而。
1.出自《病僧》詩空林衰病臥多時,白發從成數寸絲。
2.出自《顯考武夷府君行狀》迨及屬纊,盡力營大事,一如少峰公。從稱貸既廣,竭力以償,凡十年未嘗一飽食一暖衣也。
34.
姓。漢代有從成公。見《通志略·氏族五》。
1.出自《續通志?氏族略六》從氏,明從龍,順天舉人,任知縣,有政聲。
1.憑借;依靠。
2.依據。
1.謂在他人處居住或安身。
1.照舊;仍舊。
1.仍然是從前的老樣子。形容沒有變化。
1.仍舊和過去一樣。
1.謂與人親近不離。
2.依附他人。
1.猶言寄人籬下。比喻依附別人,不能自立。
1.謂把"仁"作為言行依循的標準。語出《論語.述而》"子曰'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1.形容柔弱無力。
1.指依附佛門。
1.指地理位置靠近山嶺和水流。
1.猶言著實。
2.猶踏實。
1.依賴;倚仗。
1.順從。
1.依靠訴說。
1.視某一事物的情況而轉移。
2.順從,聽從。
3.跟隨;在旁邊追隨。
1.佛教語。與"遍計所執性"和"圓成實性"合稱"三性"。謂一切事物均由諸緣和合﹑心識變現而有,虛幻不實。用以說明"唯識無境"的宗旨。
1.見"依他起性"。
1.弓飾名。
1.親熱地緊貼著。
1.佛教語。謂有漏五通之一。指依靠藥力或咒術表現出來的神通。
1.謂依次將事情理清。
1.謂對上下各方都聽從﹑依順。
1.謂投靠別人,以求幫助。
2.指投奔某一處所,以求安身。
1.指歸土埋葬。
1.見"依托"。
1.隱約,不清晰貌。
2.細微;輕微。
1.形容樂音抑揚動聽。
1.猶言模棱兩可。
1.星名。
2.唐代諸部郎官的別稱。
1.傍晩。
1.見"依稀"。
1.見"依稀"。
1.因襲。
1.依舊,照舊。
1.亦作"依效"。
2.仿效;依照。
1.稱心。
1.猶言稱心如意。
1.信從;信賴。
1.準許。
1.依照遵循。
1.謂依托于人。
1.依賴仰仗。
1.照樣;依舊。
1.見"依樣畫葫蘆"。
也作依樣葫蘆”。比喻照樣模仿,沒有改變、創新學書學畫者,若止為依樣葫蘆,則是以紙印紙,雖云一線不差,少天然生動之趣矣。
1.留戀而不忍分離。
1.倚靠;依傍。
1.順應;利用。
1.依據;憑借。
2.對政事既有所近,又無為如隱,謂依違于政事和隱居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