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因飲酒過量頭腦被酒精麻醉而神志不清。
2.
動詞
沉迷;酷愛;過分地愛好。
3.
名詞
動詞
用酒泡制(食品),也指用酒泡制的(食品)。
4.
名詞
(Zuì)姓。
1.
亦作“酔”。
2.
飲酒過量,神志不清。
1.出自《詩·小雅·賓之初筵》賓既醉止,載號載呶。亂我籩豆,屢舞僛僛。
2.出自《酒德頌》無思無慮,其樂陶陶。兀然而醉,豁爾而醒。
3.出自《感春》詩數杯澆腸雖暫醉,皎皎萬慮醒還新。
4.出自《寒夜》所以我只想吃酒,我只想醉,頂好醉得不省人事。
3.
沉迷;陶醉。
1.出自《莊子·應帝王》列子見之而心醉。
2.出自《錢氏私志》與其醉聲色,何如與學士論文。
3.出自《游白岳齊云之記》人為花氣所醉,渾渾然似在做夢。
4.出自《寒夜》所以我只想吃酒,我只想醉,頂好醉得不省人事。
4.
昏憒,糊涂。
1.出自《楚辭·漁父》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5.
以酒浸物。
1.出自《儒林外史》堂官上來問菜,季恬逸點了一賣肘子,一賣板鴨,一賣醉白魚。
6.
通“悴”。憔悴。
1.出自《大戴禮記·文王官人》自事其親,好以告人,乞言勞醉而面於敬愛。
7.
飲酒適量。
1.出自《詩·周頌·執競》既醉既飽,福祿來反。
2.出自《誡子書》夫酒之設,合禮致情,適體歸性,禮終而退,此和之至也。主意未殫,賓有余倦,可以至醉,無致於亂。
1.污點﹐過失。
1.誣蔑誹謗。
1.誹謗非議。
1.詆毀。
1.因居喪過哀而致精神委頓。
2.破敗﹐倒坍。
1.詆毀。
1.譴責懲罰。
1.比喻拋棄立身行事準則﹐曲意投合別人。
1.黜退。
2.毀棄﹐廢棄。
1.降低官服等級表示自責。
2.謂除去官服改為常裝。
1.毀謗離間。
1.燒毀。
1.猶毀病。
1.亦作"毀?"。亦作"毀眥"。亦作"毀胔"。
2.因居喪過哀而極度瘦弱。
1.見"毀家紓難"。
1.熄滅。
1.毀棄戒律。
1.毀壞﹐斷絕。
1.謂故作軍容疲弱之狀。
1.毀謗離間。
1.破壞﹐分裂。
2.撕破。
3.哀毀。
1.毀壞脫落;破損失落。
2.撤除神主。
1.辱罵。
1.埋葬﹐掩埋。
1.毀壞面容。
1.古代宗廟制度之一。撤除不再奉祀的前代宗廟。
1.毀壞﹐消失凈盡。
1.勾銷作廢。
1.指居喪因慕念其親而形容憔悴。
1.虧缺。
2.破損。
1.謂敗壞節操德行。
1.詆毀污辱。
2.玷辱。
1.焚毀。
1.毀謗譏笑。
1.語本《詩.豳風.鴟鸮》"鴟鸮鴟鸮﹐既取我子﹐無毀我室。"后以"毀室"喻國家殘破。
1.謂因居喪過哀致死。
2.殺傷致死。
1.毀壞破碎。
1.指撤換神主。
1.打碎屋瓦﹐涂滅已畫好的田地界線。比喻一種無益有害的行為。
1.詆毀誣陷。
1.廢棄;削除。
1.誹謗﹐嘲笑。
1.指損傷身體或發膚。
1.誹謗之言。
1.太陽的光炎。
1.謂面有憂色。
1.摧毀夷平。
1.取出已撤除的宗廟神主埋葬。
1.謂來之不易的東西一下子被毀掉。
1.破敗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