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方〉母牛;也泛指雌性牲畜。
1.
母牛。
1.出自《易林·訟之井》大壯(牡)肥牸,惠我諸舅,內外和穆,不憂饑渴。
2.出自《夷堅丁志·師逸來生債》拂旦,田仆來報,昨夜三更,白牸生犢。
3.出自《明史·五行志三》銅仁黃牸產(chǎn)犢,滿身有紋,即死。
4.出自《本草綱目·獸一·牛》牝者曰?,曰牸。
2.
泛指牛。
1.出自《初下東周贈孟郊》詩身著木葉衣,養(yǎng)鹿兼牸耕。
2.出自《題灞西駱隱居》詩往往乘黃牸,鹿裘烏角巾。
3.出自《桯史·牸牧相衛(wèi)》有詹氏子十九歲,牧一牸墳側……有虎出於薄,直前搏牸。
3.
泛指雌性牲畜或獸類。參見“牸馬”。
1.出自《齊民要術·養(yǎng)牛馬驢騾》子欲速富,當畜五牸。
1.樵歌。
1.打柴的仆人。
1.唐顏真卿《浪跡先生玄真子張志和碑》"肅宗嘗錫奴婢各一,玄真配為夫妻,名夫曰漁僮,妻曰樵青。"后因以指女婢。
1.樵夫。
1.謂柴薪堆積如山。
2.采樵于山。
1.打柴人的房舍。
1.樵采,采薪。
1.謂焚薪溫室取暖。
1.砍樹為柴。
1.打柴的孩子。
1.打柴的老翁。
1.砍柴刈草。
2.打柴砍草的人。
3.柴草。
4.指日常生計。
1.謂雖有柴草,卻無米為炊。指貧困。
1.打柴砍草的人。
1.見"樵蘇不爨"。
1.木炭。
1.打柴的童子﹑童仆。
1.指樵夫用以束發(fā)的頭巾。也泛指粗布頭巾。
1.樵路。
1.打柴的老翁。
1.柴薪。
2.采薪。
1.見"樵煙"。
1.樵夫隱士。
1.樵夫和漁夫。亦泛指村舍中人。
2.打柴和捕魚。
1.炬火,火把。
1.運柴的船。
1.樵夫。
1.憔悴﹐瘦弱萎靡。
2.引申指聲音萎靡急促。
1.看輕;看不起。
1.方言。小看。
1.看見。
1.看望;探視。
2.觀看;注視。
1.看清;察覺。
1.看清;看穿。
1.方言。巫婆;巫師。
1.亦作"趫材"。
2.矯健輕捷之才。
3.指矯健輕捷之士。
1.見"趫才"。
1.指矯健善沖殺的士卒。
1.矯健輕捷的人。
1.矯捷勇猛。
1.猶趫捷。
1.敏捷強健。
2.形容曲調節(jié)奏緊湊﹑音聲雄壯。
1.矯健敏捷。
1.猶趫勇。
1.勇健敏捷。
1.指矯健而善于攀高的人。
1.矯捷馳驟貌。
1.矯健輕捷。
1.超越;騰躍。
2.攀越。
1.矯捷強壯。也指矯捷強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