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容貌;外貌。
2.
動詞
形態,姿勢。身體呈現的樣子;體態。
3.
形容詞
〈書〉資質;才能。
1.
容貌;姿態。
1.出自《神女賦》上古既無,世所未見,瑰姿瑋態,不可勝贊。
2.出自《琴賦》既豐贍以多姿,又善始而令終。
3.出自《簡簡吟》殊姿異態不可狀,忽忽轉動如有光。
2.
美好;嫵媚。參見“姿語”、“姿媚”。
1.出自《寄崔純亮》詩群辯有姿語,眾歡無行歌。
2.出自《詠懷》流盼發姿媚,言笑吐芬芳。
3.出自《長安有狹斜行》小婦多姿媚,紅紗映削成。
4.出自《石鼓歌》羲之俗書趁姿媚,數紙尚可博白鵝。
5.出自《虛舟題跋·唐顏真卿多寶塔碑》以渾勁吐風神,以姿媚含變化,正其年少鮮華時意到書也。
6.出自《過去的足跡·虞山春》但那字卻拘謹得很,遠遠不及酒家里所懸的一聯飛動而有姿媚。
3.
指資質;材質。
1.出自《漢書·谷永傳》疏通聰敏,上主之姿也。
2.出自《文選·馬融〈長笛賦〉》唯笛因其天姿,不變其材,伐而吹之,其聲如此。
3.出自《故著作郎貶臺州司戶滎陽鄭公虔》詩天然生知姿,學立游夏上。
1.過濾。
1.見"濾水羅"。
1.亦省作"濾羅"。
2.以輕紗﹑粗葛布等制成的濾水器。
1.濾清溶液用的紙。以純凈纖維制成,質地疏松,一般裁成大小不等的圓形。用時卷成錐形放在漏斗中,溶液通過濾紙可去掉雜質。
1.顫動;哆嗦。
1.方言。雙層床。
1.奔波忙碌。
1.方言。指技能平庸的人。
1.形容性情孤僻,跟人合不來。
1.象聲詞。車行聲。
1.沒有才能。
1.平凡,無特殊才能。
1.平庸而無所作為。
1.辛苦煩忙。
1.平庸而無所作為。
1.忙亂。
1.即石綠。顏料的一種,也可入藥。
1.絲綢棉布等織物的殘縷。
1.即碌碡。
(liù-)用來碾谷脫粒或平整場地的農具,圓柱形,石制或木制移系門西碌碡邊。
1.即碌碡。
1.稑和穜。指谷類的早熟品種和晩熟品種。
1.半路;中途。
1.路旁小兒。
2.路旁閑蕩者。
1.路旁。
1.猶路標。
1.倒斃在路上。亦指路斃的尸首。
1.交通標志。
2.指示某一地點的標志。
3.指隊伍行進時沿路所做的聯絡標志。
4.比喻指引和啟示人生道路的人。
1.猶路邊。
1.謂東西掉在路上,人們不會撿起據為己有。形容社會風尚好。
1.供旅途中食用的菜肴。
1.路途遙遠。
1.輅車。古代天子或諸侯貴族所乘的車。
1.道路上飛揚的灰塵。
1.里程碑。設于道路旁邊用以記載里數的標志。亦比喻在發展過程中可以作為標志的大事。
1.田埂。
1.交通要道。
1.路過。
1.猶言路在口邊。亦比喻生活出路是可以找到的。
1.路邊。
1.路途中間。
1.路條。通行憑證。
1.羸弱疲憊。路,通"露"。
1.路上倒斃。亦指路上倒斃的人。
1.道路。
2.方言。途徑;門路。
3.方言。指人的來歷;經歷。
4.方言。緣故,原因。
1.安裝在道路旁供照明用的燈。
1.猶路祭。
1.天子諸侯之正殿。
1.見"路絶人稀"。
1.旅途中所用的錢,包括交通﹑伙食﹑住宿等方面的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