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擬聲詞
形容金屬相擊的聲音(疊)。
2.
擬聲詞
形容詞
見“錚錚”。①形容金屬撞擊所發出的響亮聲音。②形容堅貞、剛強。
3.
名詞
(Zhēnɡ)姓。
1.
亦作“鏳”。
2.
磨;擦。
1.出自《格物粗談·器用》錚刀,用白馬蹄或羊角一兩,煅頭發五錢,煅灰水銀三錢,共為細末,錚之即明。
2.出自《哨遍·高祖還鄉》套曲紅漆了叉,銀錚了斧。
3.
通“鉦”。
1.出自《文獻通考·樂七》《東觀漢記》:段炯有功而還,介士鼓吹,錚鐸金鼓,雷震動地。
4.
象聲詞。常形容金、玉等物的撞擊聲。
1.出自《說苑·雜言》干將鏌?,拂鐘不錚。
2.出自《水滸傳》卻好那一鞭打將下來,正在刀口上,錚地一聲響,火光迸散。
3.出自《未厭集·抗爭》“錚!錚!”是鐵鋪里發出來的聲音。
1.剛毅。
1.高爽干燥。
1.過盛,過激。
1.謂能光宗耀祖之子。
1.強暴。
1.匹配結合。
1.對抗。伉,通"抗"。
1.剛直急躁。
1.正直孤高,不趨時隨俗。
1.謂體格強健。
2.指詩文風格遒勁。
1.剛正不阿。
1.剛直貌。
1.亦作"伉倆"。
2.率直豪放。
1.謂以平等的禮節相待。
1.剛直﹑嚴厲。
1.見"伉浪"。
1.配偶。
1.高聲。
1.剛直豪爽。
1.剛直特異。
1.勇健的君王。
1.剛直仗義。
1.高尚的操行。
1.高亢的聲音。
1.剛直。
1.強壯。
抵抗和反擊暴力的壓迫~斗爭。
1.向皇帝上奏章。
1.舉兵。
1.謂揚鞭驅馬。
1.謂熱中名利而奔走于塵俗之中。語本南朝齊孔稚珪《北山移文》"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塵容而走俗狀。"
1.直言陳說。亦指嚴厲正直的言辭。
1.謂高筑殿堂。
2.高大的殿堂。
舊時民眾抗拒統治者抓壯丁。
外毒素侵入后,機體內所產生的能中和外毒素的物質。
1.對抗。
1.抵抗與進犯。
2.犯顏抗論。
1.激昂憤慨。
1.舉瓠。
1.高尚。
1.抗衡,對抗。
對抗,不相上下對方實力強大,無法與之~。
發生洪水時,采取措施避免造成嚴重災害~救災。
1.謂堅守高尚的情懷。
抵抗并且反擊~敵人。
1.亢極;熾盛。
1.搬運工的舊稱。
1.堅守節操。
1.舉旗。
1.斬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