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見“怔忡”。〈書〉心悸。
2.
動詞
見“怔忪”。驚懼。
1.
驚恐。參見“怔忡”、“怔忪”。
1.出自《天貺殿碑》伏紙怔忡。
2.出自《聊齋志異·翩翩》突突怔忡間,衣已化葉。
3.出自《明月天涯》留下了齊霜威和子、媳,客人們怔忡地愣在那兒。
4.出自《潛夫論·救邊》旬時之間,虜復為害,軍書交馳,羽檄狎至,乃復怔忪如前。
5.出自《代陳蠲謝崔侍郎書》某又名礙龍頭,跡乖豹變,都由薄命,翻負至公,以此怔忪莫寧,惶惑無已。
6.出自《西青散記》雙卿素膽小……聞暗響,即怔忪不寧。
7.出自《徐錫麟等哀辭》百吏怔忪,穿墻跳匿。
2.
發愣;發呆。
1.出自《紅樓夢》那丫鬟倒發了個怔,自思這官兒好面善,倒像在那兒見過的。
2.出自《孽海花》彩云覺得意迷心亂,不知所為,要說甚么,又說不出甚么,只是怔看那少年。
3.出自《播火記》嚴萍聽了這句話,怔著眼睛愣了一刻。
1.猶捷徑。
1.傍晚。
1.君主的近身侍衛人員。
1.古代一些國家帝王的衛隊。最早出現于奴隸制社會,封建時代英﹑法﹑俄等國都建有近衛軍◇亦為某些國家精銳部隊的名稱。前蘇聯在1941-1945年衛國戰爭中,曾以近衛軍作為授予戰功卓著部隊的榮譽稱號。
1.接近皇帝的大臣。
1.接近正午時間。
1.指身邊日常事務。
1.近路,捷徑。傒,通"蹊"。
1.親近。
2.指君主寵愛親信的人。
1.指狎近帝王的侍臣。
1.鄰近之縣。
1.指歷時短﹑事情小。
1.謂近時可見的功效。
1.近來,新近。
1.親近信任。
2.指親近的人。
1.猶近支。
1.亦作"近幸"。
2.寵愛。
3.指受到帝王寵愛。
4.指帝王寵愛的人。
1.中醫指先血后便的病癥。
1.指接近皇帝的重要官職或官員。
1.猶近支。
1.指鄰近的少數民族。
1.《詩.鄭風.東門之墠》"東門之墠,茹藘在阪"毛傳"男女之際近而易,則如東門之墠;遠而難,則茹藘在阪。"后因以"近易"指便捷容易。
1.近照。
1.謂近期可見的效用。
1.謂近在眼前的憂患。
1.見"近于"。
1.猶近憂。
1.指帝王的親近侍從。
1.植物或動物親緣關系相近。
1.指親近或疏遠的人。
2.近處和遠處。
3.謂遠近的程度。
4.偏義復詞。謂遠。
1.近居的人悅服,遠處的人慕化而來。形容政治清明,遠近歸附。語本《論語.子路》"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說,遠者來。'"邢昺疏"子曰當施惠于近者,使之喜說,則遠者當慕化而來也。"
2.商家亦用以招徠客人。
1.比喻相距極近。
1.形容距離很近。
①敵對雙方近距離作戰善于~。②近距離的戰斗。
1.近時拍攝的照片。
1.似乎正確。
2.接近真實。
1.接近正確;接近標準。
1.宗族關系較近的支派。
1.近作。
1.謂靠近凸透鏡中間高而微平的平面;或謂距凹透鏡的中心近。
1.附近;周圍。
1.血統關系較近的親屬。
1.猶近況。
1.猶近作。
1.血統關系較近的宗族。
1.代數相隔不多的祖先⊥"遠祖"相對。
1.新近撰寫的作品。
1.猶提拔。
2.猶攻克。
1.指對尊上者的回話。
1.按一定的禮節給人加官升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