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古書上指一種魚,其說不一?;蛑各\,或指鰉,或指鯉?!垂拧涤滞镑X”(shàn)。
1.
即鱘鰉魚。
1.出自《爾雅·釋魚》鳣。
2.出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橫江湖之鳣鱏兮,固將制于蟻螻。
3.出自《本草綱目·鱗四·鳣魚》鳣出江淮、黃河、遼海深水處,無鱗大魚也。其狀似鱘,其色灰白,其背有骨甲三行,其鼻長有須,其口近頷下,其尾歧。
4.出自《孤鶩》有幾天,她的網里不上魚,她急得哭了。原來網墻給“銅頭橫鳣”打了幾個大洞,魚蝦從破洞里溜走了。
1.謂不盡的嘆息。
1.指吃過的桃子的殘剩部分。語本《韓非子.說難》"昔者彌子瑕有寵于衛君……異日,與君游于果園,食桃而甘,不盡,以其半啖君。君曰'愛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及彌子色衰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嘗矯駕吾車,又嘗啖我以余桃。'故彌子之行未變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見賢﹐而后獲罪者﹐愛憎之變也。"后用作以男色事人之典實。
1.便桶的別稱。
1.猶馀哀。
1.大痛之后未全部消失的痛楚。
1.殘剩的唾沫。比喻別人說過的話。
1.猶馀音。
1.除此以外。
1.馀剩未盡的威力。
1.留下的耐人回想不盡的意味。
2.馀留的氣味﹑味道。
1.遺留下來的文章﹑文字。
1.古水名。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的鄂爾渾河。
1.猶遺跡。
1.其他事務。
1.其他物品。
2.眾多的物品。
3.多馀的物品。
1.猶殘喘;殘生。
2.指正項利息以外的一種附加利息。
1.沒有改掉的﹑遺留的習染﹑風尚。
1.指身后的喜慶。
1.空閑;閑暇。
1.空閑。
1.殘霞。
1.剩下。
1.見"余閑"。
1.直角三角形任意一銳角的鄰邊和斜邊的比,叫做該銳角的馀弦,用cos(角)表示。參見"三角函數"。
關于三角形的任意一邊的平方等于其他兩邊的平方和減去這兩邊與它們夾角的余弦的積的兩倍的定理。即a2=b2+c2-2bc玞os玜,b2=c2+a2-2cacosb,c2=a2+b2-2abcosc。
1.見"余羨"。
1.殘留的香氣。
2.濃郁的香氣。
3.其他香氣。
4.馀下的香料。
1.馀音。
1.見"余音繞梁"。
1.見"余音繞梁"。
1.不盡之思。
1.指衰亂現象。
1.古代天子居喪時的自稱。也寫作"予小子"。
2.古代天子及諸侯王對先王或長者的自稱。
1.猶后效。
1.指微笑。
1.殘留的香味。
1.謂其他罪行。
1.未盡的興致。
2.指宴會或會議后的文娛活動。
1.指吃剩的食物。
1.謂傳留后世的德行。
1.《楚辭.漁父》"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后因以"余醒"指酒馀猶醒,以比喻不隨濁世浮沉。
1.濃密的樹蔭。引申指蔭庇。
1.殘存的花朵。
1.墻壁。
1.指祀神所用過的米。
1.指夕陽。
1.剩馀的積蓄。
1.留傳給后世的部分。
2.猶后裔。
3.指次要的部分。
1.無限的美。
1.猶馀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