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往上或往前看。
2.
名詞
(Zhān)姓。
1.
看;望。
1.出自《詩·魏風·伐檀》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貛兮?
2.出自《左傳·襄公十四年》雞鳴而駕,塞井夷灶,唯余馬首是瞻。
3.出自《歸去來兮辭》乃瞻衡宇,載欣載奔。
4.出自《赴廣陵道中》詩急鼓冬冬下泗州,卻瞻金塔在中流。
5.出自《淞濱瑣話·白瓊仙》欲前,懼為所見,蔽身石后。其旁適有石磴,遂坐而瞻焉。
2.
尊仰;敬視。
1.出自《詩·小雅·小弁》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2.出自《處州孔子廟碑》像圖孔肖,咸在斯堂;以瞻以儀,俾不惑忘。
3.出自《集禧觀開啟祈雨道場青詞》罔吝天澤,以答民瞻。
4.出自《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難逢夫》老鴇聽說,拜道:“不知貴公子,失瞻休罪。”
5.出自《悼羅炳輝將軍》詩三軍皆雨泣,臨穴瞻遺容。
3.
觀察;察看。
1.出自《禮記·月令》〔仲秋之月〕案芻豢,瞻肥瘠,察物色,必比類;量小大,視長短,皆中度。
2.出自《文賦》遵四時以嘆逝,瞻萬物而思紛。
4.
視。猶照看;照辦。
1.出自《左傳·襄公三十一年》隸人、牧、圉瞻其事。
5.
通“贍”。供給人吃。
1.出自《詩·周頌·良耜》或來瞻女,載筐及筥。
6.
通“贍”。豐贍;富裕。見“瞻逸”。
1.出自《南史·鮑照傳》鮑照字明遠,東海人,文辭瞻逸。嘗為古樂府,文甚遒麗。
2.出自《開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后天才瞻逸,名聞天下。
7.
水名。
1.出自《山海經·中山經》〔婁涿之山〕瞻水出于其陽,而東流注于洛。
1.矯健敏捷之士。
1.敏捷靈巧。
1.參差貌。
1.勝利的消息。
1.猶直率。
1.腳步快。謂行動迅速。
2.指行動迅速的人。
3.善于行路的差役。
1.亦作"蛣g"。
2.即孑孓。
1.一種吃屎或動物尸體的黑甲蟲。即蜣蜋。俗稱屎虼蜋﹑屎蚵蜋。
1.黑甲蟲的殼。借喻華貴的外衣。常譏諷人徒有外表。
1.亦作"蛣?"。
2.即蜣蜋。
1.屈折。
1.木中蛀蟲。
2.見"蛣蟩"。
1.謂建筑物的構件有的向下,有的向上。
1.亦作"頡皋"。
2.即桔槔。
1.相傳漢高祖微時,常與賓客過巨嫂食。嫂厭叔與客來。刮釜底,佯為羹盡,賓客以故去。已而視釜中有羹,高祖由此怨其嫂。及稱帝,乃封其子為頡羹侯,以示不忘舊怨。見《史記.楚元王世家》◇以"頡羹"為譏人吝嗇之典。
1.強項兇狠。
1.錯亂,混淆。
1.指倉頡。
1.唐代突厥族官名,又譯為"俟斤"。
1.見"頡頏"。
1.唐代東突厥可汗,姓阿史那氏,名咄苾。
2.借指少數民族首領。
1.唐代突厥族官名。
1.聳立。
1.聳立。
1.目動貌。
眼瞼上下邊緣的細毛。有阻擋灰塵、昆蟲等侵入眼內及減弱強烈光線對眼睛的刺激等作用。
1.睫毛和眼珠。比喻眼前事理。
1.比喻極短的時間。
1.高峻貌。
1.亦作"截票"。
2.舊時征收田賦的繳款憑證。分為兩半,一留官府,一給納稅戶◇改為三聯,一留官府,一給差役,一給納稅戶,稱三連串票。
1.見"截鐙留鞭"。
①切斷高溫的火焰能~鋼板。②打斷;攔住電話鈴聲~了他的話。
1.晉陶侃少家貧。一日大雪,同郡孝廉范逵往訪,陶母湛氏剪發賣以治饌款客,并剉碎草薦以供其馬。事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以"截發留賓"為賢母好客的典故。
1.見"截發留賓"。
1.切開的脂肪。喻顏色和質地白潤。
1.割裂。
1.指煙抽到中途斷火熄滅。
中途奪取到或捉到~對方密電ㄧ一輛走私車被海關~。
1.猶刪削。
1.章回小說《封神演義》中虛構的一種宗教。與闡教對立。
1.砍斷足脛,剖開心胸。《書.泰誓下》"﹝紂﹞斫朝涉之脛﹐剖賢人之心。"孔傳"﹝紂王﹞冬月見朝涉水者﹐謂其脛耐寒﹐斬而視之;比干忠諫﹐謂其心異于人﹐剖而觀之。酷虐之甚。"后以"截脛剖心"為暴君酷虐殘民之典。
即絕句”(715頁)。
1.滅絶。
1.指傷殘肌體的肉刑,如黥﹑劓﹑宮﹑刖之類。
1.謂利用風力揚帆使船前進。
1.吃飯。
1.謂多付一個月租金,作為房租押金。
1.進授官職,加封名號。
1.猶進獻。
2.指進獻的財物。
1.指載運進獻財物的船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