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挑選;挑揀。
2.
名詞
(Zé)姓。
3.
動詞
〈書〉舍棄。
1.
挑選。
1.出自《書·洪范》稽疑,擇建立卜筮人。
2.出自《鸚鵡賦》飛不妄集,翔不擇林。
3.出自《南海神廟碑》方地數千里,不識盜賊;山行海宿,不擇處所。
4.出自《兵要》良將之為政也,使人擇之,不自舉。
5.出自《書信集·致蕭軍蕭紅》今天已將悄吟太太的那一篇寄給《太白》,余兩篇讓我想一想,擇一個相宜的地方。
2.
區別。
1.出自《孟子·離婁下》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則與禽獸奚擇哉?
2.出自《呂氏春秋·情欲》耳不樂聲,目不樂色,口不甘味,與死無擇。
3.出自《文心雕龍·情采》若擇源於涇渭之流,按轡於邪正之路,亦可以馭文采矣。
4.出自《清波雜志》米老(米芾)酷嗜書畫,嘗從人借古畫自臨搨,搨竟,并以真贗本歸之,俾其自擇而莫辨也。
3.
捉。
1.出自《北史·司馬子如傳》神武后見之,哀其憔悴,以膝承其首,親為擇虱。
4.
通“釋”。舍棄。
1.出自《墨子·經說上》取此擇彼,問故觀宜。
2.出自《呂氏春秋·察今》故擇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為法。
3.出自《史記·李斯列傳》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5.
通“殬”。敗壞;不合法度。參見“擇言”、“擇行”。
1.出自《法言·吾子》君子言也無擇,聽也無淫。擇則亂,淫則辟。
1.損失。
1.脫漏遺忘。
1.(禮節上)有所欠缺或違背。
1.空位。
1.原指有疑暫缺的字◇亦指有意存疑而未寫出的文句。
2.脫漏的字句。
3.猶佚文。
4.猶省文。
1.亦作"闕悮"。
2.錯失,失誤。
1.見"闕誤"。
1.宮闕之下。借指帝王所居的宮廷。
2.借指京城。
1.猶凹陷。
2.不完滿;欠缺。
3.指缺點;毛病。
1.道德修養上有過錯。
1.缺損。
1.缺少;不完備。
2.間斷;延擱。
1.宮廷。
1.兩種以上因素中,缺少哪一種也不行。
1.缺失;疏忽。
2.缺少;遺漏。
因有疑問而暫時不討論既然無把握,暫且闕疑。
1.見"闕逸"。
1.見"闕逸"。
1.亦作"闕佚"。亦作"闕軼"。
2.殘缺散失。
1.政府等機構中人員的缺額。
1.不圓的月。
1.見"闕狄"。
1.有缺陷或弊病的政治措施。
1.古地名。在今安徽銅陵西南鵲頭鎮。
1.黑色斑點。
1.鵲的鳴叫聲。民俗以為喜兆,謂靈鵲報喜。
1.木名。榖木的別稱。
1.木名。出滇南。樹瘤可入藥,然極難得。
1.猶鵲橋。槎,木筏。
1.鵲的巢穴。
2.《詩.召南》篇名。
1.指《詩經.召南.鵲巢》。謂婦人之德。
1.《詩.召南.鵲巢》"維鵲有巢,維鳩居之。"朱熹集傳"鵲善為巢,其巢最為完固。鳩性拙不能為巢,或有居鵲之成巢者。"本喻女子出嫁,住在夫家◇以"鵲巢鳩居"比喻強占別人的房屋﹑土地﹑妻室等。
1.同"鵲巢鳩居"。
1.攘袂。
1.竊取;奪取。
1.猶言爭權奪利。
1.見"攘卷"。
1.見"攘卻"。
1.紛亂貌。
1.喧嚷紛雜貌。
1.紛擾;擾亂。
1.掠奪毀壞。
1.猶掠美。
1.猶攘臂。
1.排除貪欲。
1.驅逐討伐。
1.謂剪除繁冗部分。語本《詩.大雅.皇矣》"攘之剔之﹐其檿其柘。"朱熹集傳"攘剔,謂穿剔去其繁冗使成長也。"
2.指鏟除。
1.清代礦場技術指導和安排勞力等事務的頭目。
1.排除外患。
1.形容人來人往﹑喧鬧紛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