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書〉狹窄。
2.
名詞
(Zé)姓。
1.
作,起。
1.出自《集韻·入鐸》三嗅而迮。
2.
倉促。
1.出自《公羊傳·襄公二十九年》今若是迮而與季子國,季子猶不受也。
2.出自《治事篇·釋名》迮而觀之,鮮不以為童窺而嬰戲,而人情亦卒不能不轉移于是。
3.
迫;逼迫。
1.出自《檄吳將校部曲文》及諸將校,孫權婚親,皆我國家良寶利器,而并見驅迮。
2.出自《文選·陸機〈嘆逝賦〉》年彌往而年廣,涂薄暮而意迮。
3.出自《和子瞻沉香山子賦》紛然馳走,不守其宅;光寵所眩,憂患所迮。
4.
壓榨;擠壓。
1.出自《齊民要術·五谷果蓏菜茹非中國物產者》交趾所產甘蔗特醇好……斬而食之,既甘,迮取如飴餳。
2.出自《初學記》有紫實之麻,粒如粟,色紫,迮為油,則汁如清水。
3.出自《新唐書·哥舒翰傳》關門有三塹,廣二丈,深一丈,士馬奔蹙相壓迮。
4.出自《題張漢昭小像》詩爭門或迮指,擊轂多傾辀。
5.
以重物鎮壓使穩固。
1.出自《梁書·江革傳》或謂革曰:“船既不平,濟江甚險,當移重物,以迮輕艚。”
2.出自《南史·文學傳·袁嘏》又有陳郡袁嘏,自重其文,謂人曰:“我詩應須大材迮之,不爾飛去?!?/p>
6.
倒壓;砸。
1.出自《南史·江祿傳》〔江祿〕頗有資產,積錢于壁,壁為之倒,迮銅物皆鳴。
2.出自《本草綱目·土·黃土》一切傷損,從高墜下,及木石所迮,落馬撲車,淤血凝滯,氣絕欲死者亦活。
7.
攔阻;阻止。
1.出自《陳書·吳明徹傳》明徹令軍中益修治攻具,又迮肥水以灌城。
2.出自《新唐書·信安王祎傳》於是分兵迮賊路,督諸將倍道進,遂拔之。
8.
通“怍”。慚愧。
1.出自《說苑·臣術》翟黃迮然而慚曰:“觸失對于先生,請自修然后學?!?/p>
9.
同“窄”。狹窄。參見“迮狹”。
1.出自《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一·子夜四時歌春歌九》羅裳迮紅袖,玉釵明月珰。
2.出自《臥病雜題》詩陋室施床迮,窮閻問疾疏。
3.出自《浙西分地錄》浙江之地……東寬而西迮。
10.
同“乍”?;?;忽然。
1.出自《訄書前錄·客帝匡謬》迮有獄訟,則漢民必不可以得直;迮有劇寇,漢臣賢勞而夷其難。
11.
姓。明有迮紹原。見《明史·徐汧傳》。
1.出自《萬姓統譜?陌韻》迮,本朝迮原霖,洪武中任翰林編修。
1.些許音訊。
1.分韻或分題作詩。
1.分贓。
分擔別人的憂慮;幫助別人解決困難~解愁ㄧ為國~。
1.猶分謀,分管。
1.謂區別主犯從犯,寬貸從犯。
1.分給。
1.界限;區域。
2.劃分疆域。
1.呵出熱氣使受寒的人溫暖。形容對人十分熱情﹑關心。
1.緣分。
1.猶本心,本愿。
1.紛紜。多而雜亂。分,同"紛"。
1.數人相約賦詩,選擇若干字為韻,各人分拈,依拈得之韻作詩,謂之分韻。
①分取贓款贓物坐地~。②比喻分取不正當的權利或利益。
1.細則。對總則而言。
1.春秋魯郼成子與衛轂臣為至交,后轂臣死于衛亂,成子迎養轂臣家眷與己隔宅而居。見《孔叢子.陳士義》◇以"分宅"指朋友間不負生死之義。
2.分到的托居之所,謂所處的位置。
〈書〉分手;離別。
1.謂雕琢推敲文章。
1.分管。
按照一定比例分錢財三七~。
1.猶分裂。
1.猶分路,分道。
2.分乘兩車。
鐘表上指示分數的指針,比時針長。
1.爭斗;爭奪。
2.爭吵。
1.猶分辯。
從一個系統或主體中分出來的部分~機構。
將信號均勻分給各用戶接收機的裝置。通過分配器將信號分成多路,分別由分支器送至用戶。
1.宋元人稱分家的契據為分支帳。
1.一莖蘗生數枝。
2.指從一個學科中派生出來的部分。
1.猶分際。
1.各司其職;各授其職。
1.指春分﹑秋分﹑冬至﹑夏至。
春分點、秋分點、夏至點、冬至點的合稱。
1.分別治理。
1.分別設置。
2.分別安置。
1.猶分內。
1.茂盛貌。
將植物的根、莖基部長出的小分枝與母株相連的地方切斷,然后分別栽植,使之長成獨立的新植株的繁殖方法。此法簡單易行,成活快。園藝上廣泛應用。
1.一分一銖。
2.形容極少。
3.古代弓上測定射箭遠近的標志。
1.給予作為權力象征的竹使符,謂封官授權。
1.見"分資"。
1.亦作"分貲"。
2.共同送禮或籌辦事情,每人分攤的錢。
①見〖分數 〗②。②物質中能夠獨立存在并保持本物質一切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由原子組成。另見fènzǐ。
存在于物質分子間的吸引和排斥作用。當分子間距離約為10-10米時,分子間的斥力和引力平衡;當距離小于(或大于)10-10米時,斥力和引力都增大(或減小),但斥力增大(或減小)更快,分子力表現為斥力(或引力);當分子間距離超過10-9~10-8米時,分子力可忽略不計。通常氣體分子間距離很大,除氣體分子發生碰撞時,分子力均可不計。
分子的相對質量。是一個分子中各原子的原子量的總和,如水(h2o)的分子量約為18,氫(h2)的分子量約為2。
用吸附性很強的物質(如硅鋁酸鹽)塑成的物體。具有許多孔徑大小均一的微孔,能有選擇的吸附某種小于孔徑的分子。用于液體和氣體的干燥、分離、凈化。
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結構與功能,從而揭示生命現象的本質的科學。主要研究蛋白質和核酸的結構與功能,生物膜的結構與功能,并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界的基本特征。
用元素符號表示物質分子組成的式子,如水的分子式是h2o,氧的分子式是o2。
從物質的分子結構出發,用分子運動論的觀點來研究氣體、液體和固體的性質與熱現象的物理學分支學科。主要研究物質體積、壓強與溫度之間的關系,物質的比熱、熱擴散、熱傳導的微觀本質等。
用物質結構的原┳臃腫勇劾床述熱現象的理論。19世紀中葉開始建立。其要點是(1)宏觀物體是由大量微粒(分子或原子)組成的;(2)分子(或原子)在不停地作無規則熱運動,這種熱運動越劇烈,宏觀物體溫度就越高;(3)分子之間有相互作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