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大聲紛爭貌。
1.出自《荀子·正名》愚者之言,芴然而粗,嘖然而不類,誻誻然而沸。
2.出自《說文·口部》嘖,大呼也。
2.
事物中深奧細微的道理。
1.出自《易·系辭上》圣人有以見天下之賾
2.出自《荀子·君道》斗斛敦概者,所以為嘖也。
3.出自《太玄·瑩》陰陽所以抽嘖也。
4.出自《隸釋·三國范式碑》探嘖研機,罔深不入。
3.
嘆詞。表示贊嘆。常疊用。參見“嘖嘖”。
1.出自《水滸傳》那女子毫無羞怒之色,倒把王慶贊道;“嘖,嘖,好拳腿!”
2.出自《兒女英雄傳》嘖!嘖!嘖!果然是一對美滿姻緣!
3.出自《新排長》同志,那里的學習環境可太好,太好了!嘖!
4.
象聲詞。參見“嘖嘖”。
1.出自《春渚紀聞·玉蟾蜍硯》余與許師圣崇寧間過余氏借觀,時君厚母喪在殯,正懷觀柩側,已而聞袖中嘖然有聲,視之,蜍腦中裂如絲,蓋觸尸氣所致也。
1.即屏風。
1.即照壁。
1.照看。
1.比喻以赤誠相見。
1.與日光相輝映。
1.映照;光線射在物體上。
1.傳說中的一種能映現人﹑物的神奇之石。
1.根據實際情況。
1.謂馳譽人間。
1.傳說中的光瑩﹑神奇之杯,能照見世事,產于撒馬兒罕(在今蘇聯烏茲別克)。
1.照樣,按原樣。
1.依照一定的數量。
1.查核;清查。
1.按說。
1.猶昭告。
1.猶矍鑠。
1.民俗。除夕燃燭先人墓前,謂能照亮幽冥,稱"照歲"。
1.鏡臺;鏡子。
1.宋時民間對嚴明廉正的官吏的美稱。
1.江南舊俗,每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以麻浸油,縛長竿上,燃成火炬遍照田野,祝來年蠶絲谷物豐收,稱"照田蠶"。
1.正廳對面的廳屋。
1.照看;照料。
1.察見隱微。
1.明亮清晰。
1.宴飲時照料賓客,陪席。
1.猶言管閑事。
即攝影②”(434頁)。
1.應用攝影術制成的印刷版的統稱。種類很多,如三色版﹑玻璃版﹑鋅版﹑石版﹑照相鉛版﹑珂羅版等。
1.飛機夜航照相的閃光炸彈。
利用光學原理專門用于記錄被攝體靜態形象的設備。一般由機身、鏡頭、快門、感光片安放裝置以及取景器、調焦機構等組成。
使用照排機進行排版的技術。先按原稿制出穿孔信號紙帶、磁帶或軟磁盤,照排機即根據輸入信號通過字庫選字,由光機組合、陰極射線管掃描或激光掃描產生文字圖像,經電子計算機控制編排版面。
1.軍用飛機上記錄射擊效果的小型攝影機。
又稱超級現實主義”。20世紀60年代興起于美國的藝術流派。主張藝術的要素是逼真”和酷似”,反對藝術家離開客觀對象的任意發揮。畫家作畫大多利用或者臨摹照片,或用幻燈機將底片投射到畫布上,然后在投影上著色。作品尺幅巨大,注重表現生理細節。所作雕塑與真人一般大小,涂以膚色,配以衣服道具,極度逼真。代表人物有克洛斯、漢森等。
利用光電遙感器攝影而實現偵察地面目標的衛星。衛星選擇在150~280千米的近地軌道上,以獲取清晰的圖像。按信息送回地面方式分為兩類(1)返回型。將對地面攝影后的膠片存貯在衛星上回收容器中,回收容器脫離運行軌道返回地面;(2)傳輸型。利用光電成像原理偵察攝影,再把圖像信息記錄在磁帶上,在飛往地面臺站控制區時,再將圖像信息發送地面。
1.印相紙和放大紙的統稱。
1.同"照相"。
2.相片。
3.拍照。
1.古代風俗,于十二月二十四日或除夕點燈照床下,以驅除穢邪鬼怪,謂之"照虛耗"。
1.謂日照溫暖。
1.謂輝耀如雪光。
2.映著雪光讀書。語本晉孫康映雪讀書事。
1.猶耀眼。形容物體明亮或光度強。
1.查驗;勘合。
1.依照某種樣式。
2.照舊,仍舊。
1.古代入山修仙者,多背懸明鏡,謂可以祛山精鬼魅。見晉葛洪《抱樸子.登涉》◇以"照妖鏡"泛指能映現妖魔原形的寶鏡。
1.見"照耀"。
1.亦作"照耀"。
2.照耀;照射;為光芒所照射。
又稱常綠闊葉林”。亞熱帶濕潤地區的典型植被。葉子革質、具光澤,無茸毛,葉面向陽,故稱。主要分布在亞熱帶大陸東岸。亞洲以中國分布面積最廣。
1.謂光耀黑夜中。
1.駿馬名。產于古代西域,雪白而高大。
1.即照夜璣。
1.夜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