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讐”。
2.
應答;報答。
1.出自《詩·大雅·抑》無言不讎,無德不報。
2.出自《皇清誥授榮祿大夫奇齊葉勒特依巴圖魯唐公墓志銘》族師親友,無德不讎。
3.
報復。
1.出自《史記·范雎蔡澤列傳》今君之怨已讎而德已報。
2.出自《遣懷》詩白刃讎不義,黃金傾有無。
3.出自《書博雞者事》臧使者枉用三尺,以讎一言之憾,固賊戾之士哉!
4.
應酬。參見“讎柞”。
1.出自《戰國策·趙策一》昔者,五國之王,嘗合橫而謀伐趙,參分趙國壤地,著之盤盂,屬之讎柞。
2.出自《兩般秋雨盦隨筆·字音假借》酬酢可作讎柞。
5.
應驗。
1.出自《史記·封禪書》五利妄言見其師,其方盡,多不讎。
6.
相符合。
1.出自《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於是上使御史簿責魏其所言灌夫,頗不讎,欺謾。
2.出自《新唐書·李元素傳》亞請斥運丑土,詔監察御史楊寧覆驗,事皆不讎。
3.出自《癸巳類稿·四分論》其言皆以萬分御之,而其說實不讎。
7.
???;校對。
1.出自《魏書·儒林傳·陳奇》奇冗散數年,高允與奇讎溫古籍。
2.出自《〈顏氏家訓〉跋》揆家有閩本,嘗苦篇中字訛難讀,顧無善本可讎。
3.出自《義門讀書記·文選》一人刊誤為校,二人對校為讎。后人嫌讎字,易其名為校對,對即讎也。
4.出自睡虎地秦墓竹簡《尉雜》歲讎辟律於御史。
8.
相等;相匹敵。
1.出自《漢書·霍光傳》侍中史高與金安上建發其事,言無入霍氏禁闥,卒不得遂其謀,皆讎有功。
2.出自《文選·何晏〈景福殿賦〉》讎天地以開基,并列宿而作制。
3.出自《新唐書·信安王祎傳》祎功多,執政害之,賞不讎,為當時所恨。
9.
仇敵。
1.出自《書·泰誓下》誕以爾眾士,殄殲乃讎。
2.出自《嗟哉董生行》時之人夫妻相虐兄弟為讎,食君之祿,而令父母愁。
3.出自《與陳潢書》自古至今,與民為讎者,有遲有速,而民必勝之。
10.
謂視為仇敵。
1.出自《齊云樓》詩項梁起讎秦,子弟奮投袂。
2.出自《圣武記》太祖既誓師讎明,戡撫順,夷清河,遂以天命四年春,留兵六千守札喀關備明。
11.
仇恨;怨恨。
1.出自《左傳·僖公十四年》慶鄭曰:“背施,幸災,民所棄也。近猶讎之,況怨敵乎?”
2.出自《楚辭·九章·惜誦》專惟君而無他兮,又眾兆之所讎也。
3.出自《秋圃》詩一熟讎頻雨,朝晴禱暮霞。
12.
施行,用。
1.出自《呂氏春秋·義賞》奸偽賊亂貪戾之道興。久興而不息,民之讎之若性。
13.
出售。
1.出自《墨子·經下》賈宜則讎。
2.出自《宋清傳》長安醫工得清藥輔其方,輒易讎。
3.出自《政聞社社員大會破壞狀》然私販者猥眾,商人或有余鹽不讎。
14.
償付。
1.出自《三國志·魏志·衛臻傳》輒遣使祠焉
2.出自《新唐書·王忠嗣傳》吐蕃舉國守之,若頓兵堅城下,費士數萬,然后可圖,恐所得不讎所失。
3.出自《資治通鑒·漢桓帝延熹五年》云臣私報諸羌,讎以錢貨。
4.出自《鄭允惠墓志銘》其居貨也,讎過其值,猶不以為慊也。
15.
通“稠”。多,數。參見“讎斂”。
1.出自《書·微子》降監殷民,用乂讎斂。
1.謂不專心本業,見異思遷。
1.后退貌。
1.遷移。多指河流改道。
徘徊;留連徙倚綠樹蔭|極登臨之勝,徙倚久之而歸|在江邊徙倚。
1.謂見義即改變意念而從之。
1.謂改變意念。
1.一種江湖醫術,傳說能移去癰疽。語出《南史·薛伯宗傳》"時又有薛伯宗善徙癰疽,公孫泰患背,伯宗為氣封之,徙置齋前柳樹上。明旦癰消,樹邊便起一瘤如拳大。"
1.謂帝王出行。
1.逾月。謂喪家過了除服之月。
1.搬家忘記攜帶妻子。形容粗心﹑健忘。語本漢劉向《說苑·敬慎》"魯哀公問孔子曰'予聞忘之甚者,徙而忘其妻,有諸?'孔子對曰'此非忘之甚者也,忘之甚者忘其身。'"
1.遷移王都或地方官署所在地。
1.謂把物件等移放到別處。
2.移民使定居于某地。
1.猶放逐。
進行銑削加工的機床。加工時,旋轉的多刃銑刀對工件進行切削,可加工平面、溝槽、輪齒、螺紋和較復雜的成形面。效率比刨床高。
1.銑床上用的刀具。夾緊在銑床主軸上﹐作旋轉切削運動﹐以加工工件。種類很多﹐有圓柱平面銑刀﹑端銑刀和成形銑刀等。
1.用銑床進行切削的工作。
2.使用銑床進行工作的工人。
1.見"鋭鋃"。
1.指冷澀沉滯。
1.想象中的金光閃耀的樹。
1.生鐵﹐鑄鐵。
1.小鑿。
1.弓之兩端飾金者名銑﹐飾蚌者名珧。因泛指寶弓。
1.光澤。
1.對人或事物產生好感或興趣。
1.寫成或印成的報喜的東西。
2.指喜訊。
1.見"喜躍抃舞"。
1.猶言好戰尚武。
1.方言。猶言心甘情愿。
1.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
1.形容十分高興的樣子。
1.報喜信的人。
2.指稱媒人。
望外意料之外。出乎意外地高興突然接到多年不見的好友從國外打來的電話,小玲真是喜出望外。
1.形容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感到極度高興。
1.孵不成雛鴨的鴨蛋。也叫鴨餛飩。
1.女子出嫁或生孩子滿月時,用以饋送親友的熟蛋。其外殼染成紅色,以示喜慶。
2.指經孵化尚未成雛出殼的雞鴨蛋。有全喜﹑半喜之分。頭翼俱全的稱全喜,略具雛形的稱半喜??芍笫焓秤?。
1.猶幸虧,幸喜。
1.形容非常高興喜悅的樣子。
1.地名。在河北省遷西縣。明代為薊北重地,曾設兵駐守。向為長城內外交通要沖之一。原名喜逢口,相傳古有久戍不歸者,其父求之,喜逢于此,故名。明永樂間改今名。
1.猶悅服。
1.舊式婚禮時為新婚夫婦祝頌的歌曲。
1.自負其功。
2.喜立大功;貪功。
1.喜慶時用以招待賓客或分送親友的干果,如花生﹑棗兒﹑桂元之類。
2.即紅蛋。舊俗婚娶或生孩子的人家用以分送親友鄰居。參見"喜蛋"。
1.喜歡;愛好。
愛好;喜歡喜好讀書|他課余喜好種花。
1.欣喜慶賀。
1.見"喜歡"。
1.同"喜形于色"。
1.舊時結婚時新娘坐的花轎。
1.得意的神情。
1.結婚時招待賓客的酒或酒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