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古代祭祀時舀酒用的玉制器具,形狀像勺子。
2.
名詞
質(zhì)地不純的玉。
1.
亦作“瓉”。
2.
質(zhì)地不純的玉。
1.出自《周禮·考工記·玉人》天子用全,上公用龍,侯用瓚,伯用將。
2.出自《說文·玉部》瓚,三玉二石也。《禮》:天子用全,純玉也;上公用??,四玉一石;侯用瓚,伯用埒,玉石半相埒也。
3.
古代祭祀用的玉制酒勺。參見“玉瓚”。
1.出自《書·文侯之命》平王錫晉文侯秬鬯圭瓚。
2.出自《文選·揚雄〈甘泉賦〉》玄瓚觓?,秬鬯泔淡。
3.出自《齊敬皇后哀策文》璋瓚奚獻,袆褕罔設(shè),嗚呼哀哉。
4.出自《徐文淵墓志銘》君每為余評詩及他文字,高者迥出,深者寂入,郁流瓚中,神洞形外。
以私事相托;走門路先為科例,以防請托。
1.謂請求外放作地方官。
1.真假。請﹐通"情"。
1.敬辭。用于請求對方解答問題。
2.猶試問。
3.請安問候。
1.亦作"請仙"。
2.舊時一種迷信活動。扶乩求仙﹐以卜休咎。
1.謂請先受審認罪。
1.亦作"請間"。
2.謂請求在空隙之時白事﹐不欲對眾言之。
1.猶言迎來送往。
2.有所請求而謝之以禮物。
3.請問。
1.請求離去﹐辭別。
2.敬辭。請動身。
3.請求前往作戰(zhàn)。
1.清制﹐欽差及三品以上外任官員﹐赴任時謁見皇上辭行﹐謂之"請訓"。
1.古代下級官吏遇到疑難案件不能決斷﹐請求上級機關(guān)審核定案﹐稱為"請讞"。
1.取藥﹔買藥。
1.向人請教學業(yè)。
1.請求﹔干求。
2.請求謁告。
1.要求老師再講一遍。
2.請求增加。
1.舊時鹽商要在某地經(jīng)營鹽業(yè)﹐必須繳納某地的引(規(guī)定的單位重量)稅方可請領(lǐng)營業(yè)執(zhí)照﹐謂之"請引"。
1.求雨。
1.請求援助。
1.要求參加戰(zhàn)斗。
2.引申指積極要求參加和完成某一項工作或任務。
1.招請。
1.請求指正。多用為敬辭。
1.敬辭。請斧正。
1.請求停止﹐請求罷休。
2.猶言請允許中止交往。請﹐敬辭。
3.猶言請允許留下。請﹐敬辭。
1.請求天子下令。
1.亦作"請囑"。
2.猶請托。
1.見"請屬"。
1.請?zhí)?/p>
1.請求批準。
1.《戰(zhàn)國策.燕策一》載﹕燕昭王即位后﹐欲招攬賢才﹐謀于郭隗。郭隗曰﹕"今王誠欲致士﹐先從隗始﹔隗且見事﹐況賢于隗者乎?"后遂以"請自隗始"為自薦之辭。
2.用以表示由自己帶頭之意。
①自認有罪,請求懲處負荊請罪。②請求免罪吏民赍貨求官請罪者,道路相望。
1.傾瀉。寫,通"瀉"。
1.亦作"謦咳"。
2.咳嗽。亦借指談笑﹐談吐。
1.見"謦欬"。
1.指款敘﹐懇談。
1.指談吐。
1.見"牽絲"。
1.猶棕。
1.即青幫。
1.指賀禮。
1.見"慶抃"。
1.亦作"慶忭"。
2.慶幸,喜悅。
1.指古代皇帝祭祀﹑封禪之禮告畢。
1.古代皇帝祭祀﹑封禪禮畢時,慶賀成功的筵宴。
2.慶賀功名成就的筵宴。
1.賞賜。
1.慶幸感戴。
1.對別人生日的敬稱。
1.特指帝王的誕辰。
1.慶祝典禮。
1.亦作"慶吊"。
2.慶賀與吊慰。亦指喜事與喪事。
1.傳說中人名。為帝堯之母。古成陽(河南省范縣)堯陵南有慶都陵。見《宋書.符瑞志上》﹑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瓠子河》﹑《序》唐陸德明釋文。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