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烖”。亦作“菑 ”。亦作“災”。
2.
自然發生的火災。
1.出自《左傳·宣公十六年》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災。
2.出自《公羊傳·桓公十四年》御廩災。
3.出自《國語·周語下》火無災??。
4.出自《論衡·命義》宋、衛、陳、鄭同日并災,四國之民,必有祿盛未當衰之人,然而俱災。
3.
泛指災害,禍患。
1.出自《周禮·天官·膳夫》天地有災則不舉。
2.出自《孟子·離婁上》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國之災也。
3.出自《雜詩》雖無風雨災,得不覆且顛。
4.出自《西域河中十詠》詩寂寞河中府,生民屢有災。避兵開邃穴,防水筑高臺。
5.出自《癸巳存稿·法后王》夫為下而倍,災必及其身。
6.出自《和郭沫若同志》僧是愚氓猶可訓,妖為鬼蜮必成災。
4.
罪惡;錯誤。
1.出自《穀梁傳·莊公二十二年》災,紀也;失,故也。
2.出自《故太尉喬公廟碑》悉引眾災,雖非己負,公皆以自克遜位。
5.
危害。
1.出自《書·盤庚上》乃敗禍奸宄,以自災于厥身。
2.出自《詩·大雅·召旻》溥斯害矣,職兄斯弘,不災我躬。
3.出自《影響我的幾本書》尤其是政治上的偉人責任重大,如果他的品質稍有問題,例如輕言改革,囿于私見,涉及貪婪,用人不公,立刻就會災及大眾,禍國殃民。
6.
焚燒。
1.出自《史記·孝武本紀》十一月乙酉,柏梁災。
2.出自《漢書·五行志上》濫炎妄起,災宗廟,燒宮館。
3.出自《葛母傳》其故廬災於火。
7.
個人遭遇的不幸。
1.出自《封神演義》今日難過,死生在我;玉虛宮招災惹禍,穿心寶鎖,回頭才知往事訛。
2.出自《京華煙云》您若沒災沒病的,我們孩子們的擔子也就減輕了。
1.秋籟﹐秋聲。草木搖落的肅殺之聲。
1.山間的白色云氣。
1.見"霜棱"。
1.即梨。梨在霜后收取﹐故稱。
1.霜的寒威。
1.明亮鋒利。
2.指莊重嚴肅。
1.謂明亮鋒利。
1.即栗子。栗子九月霜降乃熟﹐故稱。
2.指栗樹。
1.白色盛器。
1.潔白的綢帶。喻水色明潔清澈的江河。語本南朝齊謝杋《晩登三山還望京邑》詩﹕"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
1.謂雪白地排列成一片。
1.像霜一樣的寒烈。比喻嚴酷。
1.帶霜或經霜的林木。
2.特指楓林。
1.指魚。魚鱗色白﹐故稱。
1.寒霜侵凌。
2.冰凌。
1.白羽。
1.寒夜的滴漏。
1.見"霜露之感"。
1.對父母先祖的悲思。
1.謂因感受寒涼而起的病。
1.指父母先人的生日。
1.《禮記.祭義》﹕"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愴之心﹐非其寒之謂也。"鄭玄注﹕"非其寒之謂﹐謂凄愴及怵惕﹐皆為感時念親也。"后因以"霜露之感"指對父母或祖先的懷念。
1.見"霜露之病"。
1.對父母先祖的思念。
1.謂發白須白。
1.結霜的路面。
1.奇偉瑰麗。
1.不同的軌道。喻差距甚大。
1.不同的名稱。
2.變更名號。
3.特別的稱號。
1.遠荒異域。
1.特出的政績﹑功績。
1.特等。
1.指技能或技藝不同。
1.難得的際遇。
1.謂繼位方式不同。
1.不相同。
1.不同的月建。
1.指遠方異域。
1.特別的獎掖。
1.高尚的節操。亦指有高尚節操的人。
1.異路,不同的途徑。
1.異域;他鄉。
2.不同于外界之所。
1.特別恩寵和關懷。
1.特出;超絕。
2.斷絕;隔絕。
3.差別;差異。
1.不同。
2.特殊的律條。
1.不同的類別。
2.古稱少數民族。
1.不同的禮制。
2.特別的禮遇。
1.突出的功勞。
1.極美。
2.指美女。
1.非凡的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