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誘導;教導。
1.出自《書·大誥》肆予大化,誘我友邦君。
2.出自《王深父墓志銘》或者誘其言,以明先王之道。
3.出自《老殘游記》其同處在誘人為善,引人處於大公。
2.
向導;引路。
1.出自《楚辭·招魂》步及驟處兮,誘騁先。
3.
引誘;誘惑。
1.出自《詩·召南·野有死麇》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2.出自《淮南子·精神訓》是故圣人法天順情,不拘於俗,不誘於人。
3.出自《順宗實錄二》而叔文又以元衡在風憲,欲使附己,使其黨誘以權利。
4.
欺誑,誘騙。
1.出自《荀子·正名》彼誘其名,眩其辭,而無深於其志義者也。
2.出自《水滸傳》我便復翻身去賺了這甲,誘了這兩個婭煢,收拾了家中應有細軟,做一擔兒挑在這里。
3.出自《日出》他推開白露臥室門,和顏悅色的招手,誘出小東西。
5.
感動。
1.出自《淮南子·原道訓》好憎成形,而知誘於外,不能反己,而天理滅矣。
2.出自《與元九書》其余雜律詩,或誘於一時一物,發於一笑一吟,率然成章。
6.
美善貌。
1.出自《淮南子·繆稱訓》善生乎君子,誘然與日月爭光。
7.
自然地。
1.出自《莊子·駢拇》故天下誘然皆生,而不知其所以生;同焉皆得,而不知其所以得。
1.諂媚取寵。
2.指親近寵愛的人。
1.寵幸親昵。
2.寵愛﹑親近的小人。
1.亦作"嬖?"。
2.受君主寵愛的小人。指庶妾﹑宦官等。
3.謂寵愛庶子。
1.得寵的奸偽小人。
1.得寵的奴仆。
1.受寵愛的姬妾。
1.猶愛妾。
1.身份卑下而受寵愛的人。指姬妾﹑侍臣﹑左右等。
1.喜愛女色。
1.受寵幸的宮內小臣。
1.見"嬖僮"。
1.亦作"嬖童"。
2.受寵愛的小童。
3.指孌童。
1.君主寵幸親近的小人。
1.亦作"嬖幸"。
2.得寵;寵愛。
3.被寵愛的人。指姬妾﹑倡優﹑侍臣等。
1.寵愛的美女。
1.愛妾。
1.受君主寵愛的姬妾。
1.受君主寵愛的小臣。
1.猶庶子。姬妾所生之子。
1.亦作"箆刀"。
2.形如篦的刀。
1.篦梳。
1.謂竹籬。
1.北方農村一種用高粱秸制作的放面食的盛具。
1.一種可制箭﹑箸的竹。
1.櫛發用具。用以除發垢。古稱"洛成"。
2.引申指細密地搜索。
1.古代從事理發業的人。
1.猶言理發店。
1.用薜荔的藤制作的腰帶。多指隱者的裝束。
2.戰國楚屈原《九歌.山鬼》"被薜荔兮帶女蘿。"后因以"薜帶"借指屈原。
1.即薜荔衣。
1.謂為薜荔所纏繞的門戶。指隱者的住所。
又稱木蓮”。桑科。常綠灌木。葉有大小,花極小。產于中國中部和南部,也長在日本和印度。果實富含果膠,可做涼粉。莖、葉入藥,能祛風除濕,消腫解毒。
1.用薜荔的葉子制成的衣裳。原指神仙鬼怪所披的衣飾,后借以稱隱士的服裝。
1.薜荔和女蘿。兩者皆野生植物,常攀緣于山野林木或屋壁之上。《楚辭.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王逸注"女蘿,兔絲也。言山鬼仿佛若人,見于山之阿,被薜荔之衣,以兔絲為帶也。"后借以指隱者或高士的衣服。
2.借指隱者或高士的住所。
1.指隱者的衣服。
1.指隱居山林的人。
1."薜荔衣"的簡稱。
1.避開障礙。
1.指罪犯作案后逃避追究。
1.防人毀謗。
1.躲避風暴。
1.謂免受法律制裁。
1.謂躲避戰亂而移居他處。
2.謂避開敵軍。
3.謂避免兵器所傷。
1.躲藏;躲避。
1.逃避讒言。
1.謂逃避禪位于己。
1.古代國家有災異急難之事,帝王避離正殿,罷朝賀,變服飾,表示責罰自己的過失,以期消災除難。
1.同"避殿損膳"。
1.《晉書.王導傳》"時亮﹝庾亮﹞雖居外鎮,而執朝廷之權,既據上流,擁強兵,趣向者多歸之。導內不能平,常遇西風塵起,舉扇自蔽,徐曰'元規塵污人。'"后以"避塵"指代其事。
2.避開塵俗。
1.同"避驄馬"。
1.躲避帝王寵幸;避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