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泂”。
2.
古地名。位于河南省登封縣東,潁水以北。本為春秋時周邑,后屬鄭。秦時屬潁川郡。晉時屬許昌。
1.出自《左傳·昭公元年》天王使劉定公勞趙孟於潁。
2.出自《文選·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應瑒〉》顧我梁川時,緩步集潁許。
3.出自《文選·曹冏〈六代論〉》迎帝西京,定都潁邑。
3.
姓。春秋鄭有潁考叔。見《左傳·隱公元年》。
1.出自《古今姓氏書辯證?靜韻》潁,鄭地也,鄭大夫考叔為潁谷封人,因以為氏。后漢陳留長安人潁容,字子嚴,撰春秋釋例,至今望出陳留。宋著作佐郎潁贄,策中賢良方正科,遷太子中允。
4.
水名。源出河南省登封縣嵩山西南,東南流到商水縣、納沙河、賈魯河,至安徽省壽縣正陽關入淮河。
1.出自《周禮·夏官·職方氏》其川江漢,其浸潁湛。
2.出自蕭統少無宦情,有箕潁之心事,故仕世多素辭。”呂向注:“箕,山名;潁,水名。許由、巢父隱處。
3.出自《縣齋有懷》詩斸嵩開云扃,壓潁抗風榭。
1.高遠的神韻。
1.亦作"逈躅"。
2.指高卓的行跡。
1.明顯貌。
1.亦作"焝晃"。
2.光明貌。
1.光榮的行狀。
1.亦作"焝鑒"。
2.明顯的鑒戒。
也作炯誡”。明白顯著的鑒戒申之以炯戒|所以昭炯戒,激眾憤,圖報復也。
1.見"炯戒"。
1.明亮;光亮。
1.閃爍而帶有寒意。
1.亦作"焝然"。
2.明亮貌。光明貌。
3.明白貌。
4.健旺貌。
1.光明磊落的思緒。
1.忠誠的心;光明的心地。
1.明銳的眼光。
1.猶榮耀。
1.明亮的燭火。
1.水勢回旋貌。
1.窘迫狹隘;窄小。
1.窘困破敗。
1.脅迫暴戾。
2.窮困。
1.窮困﹐拮據。
2.逼迫而使人至于困境。
1.窘迫疲敝。
1.急步。
2.步履艱難。
1.窮困匱乏。
1.困頓貌。
〈書〉窘迫。
1.亦作"窘蹴"。亦作"窘促"。
2.困迫;局促。
1.見"窘蹙"。
1.猶窘困。
1.窘迫困厄。
1.窮困;貧乏。
1.急迫恐慌。
1.困迫危急;困難緊急。
2.為難著急。
1.窮盡。
1.困迫。
1.急迫惶恐。
1.艱困;窮盡。
1.窮困潦倒。
1.困苦。
1.貧困;窘困匱乏。
1.窘迫困難。
1.逼窄的道路。
1.迫害。
1.拘謹緘默。
1.謂因受阻而為難。
1.匱乏;窮盡。
1.窘迫窮困。
1.窘迫貌;拘束貌。
1.困迫凌辱。
1.困迫為難的神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