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淾”。亦作“飮”。
2.
喝。
1.出自《詩·鄭風·女曰雞鳴》宜言飲酒,與子偕老。
2.出自《莊子·逍遙游》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3.出自《水調歌頭·游泳》詞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
3.
專指喝酒。
1.出自《書·酒誥》越庶國,飲惟祀。
2.出自《浣溪沙》詞日暮飲歸何處客,繡鞍騘馬一聲嘶,滿身蘭麝醉如泥。
3.出自《沈秀英傳》友人王笠舫招飲。
4.出自《女神·女神之再生》我們欲飲葡萄觥,愿祝新陽壽無疆。
4.
猶吸。
1.出自《楚辭·遠游》餐六氣而飲沆瀣兮,漱正陽而含朝霞。
2.出自《齊民要術·作醬法》率:十石醬,用黃蒸三斗。鹽水多少,亦無定方;醬如薄粥便止。豆干,飲水故也。
5.
漱。
1.出自《儀禮·公食大夫禮》賓坐祭,遂飲奠於豐上。
6.
隱沒。參見“飲羽”。
1.出自《漢書·游俠傳·朱家》所臧活豪士以百數,其余庸人不可勝言。然終不伐其能,飲其德。
2.出自《金史·太祖紀》追射之,中其背,飲矢之半。
3.出自《南宮生傳》終飲其德不言。
7.
受;享受。
1.出自《唐故朝散大夫河南獨狐公靈表》溫江人飲公之化,逋者復,疲者悅,善者勸,不善者知恥。
2.出自《葉嘉傳》吾植功種德,不為時采,然遺香后世,吾子孫必盛于中土,當飲其惠矣。
3.出自《星》她……無憂愁,天恐懼地飲著她自己青春的幸福!
8.
含忍。參見“飲恨”。
1.出自《恨賦》自古皆有死,莫不飲恨而吞聲。
2.出自《李訓論》惟其不用二臣,而委之訓與鄭注,是以事敗謀泄,害及忠良蹀血觀闕之前,不勝飲恨而已。
3.出自《飛》無數愛國者一腔熱血,盡付東流,半世奔波,終身飲恨。
9.
酒。
1.出自《左傳·成公十六年》王聞之,召子反謀谷陽豎獻飲於子反,子反醉而不能見。
10.
指水。
1.出自《左傳·成公二年》丑父使公下,如華泉取飲。
11.
泛指飲料,漿湯。
1.出自《周禮·天官·酒正》辨四飲之物。一曰清二曰醫,三曰漿,四曰酏。
2.出自《禮記·玉藻》君未覆手,不敢飧
3.出自如:冷飲。
12.
指酒席。
1.出自《戰國策·秦策一》父母聞之,清宮除道,張樂設飲,郊迎三十里。
2.出自《韓非子·十過》戎王許諾,見其女樂而悅之,設酒張飲,日以聽樂。
13.
指飲酒禮。
1.出自《陽禮教讓賦》先王制陽禮於百姓,興民讓於九州,睹射飲之斯在,知政教之所由。
14.
中醫指一種服用不定時不定量的湯藥。
1.出自《睡起聞米元章冒熱到東園送麥門冬飲子》詩開心暖胃門冬飲,知是東坡手自煎。
2.出自《醫宗金鑒·刪補名醫方論三·香薷飲》飲與湯稍有別:服有定數者曰湯,時時不拘者名飲。飲因渴而設。
15.
中醫病證名。
1.出自《素問·至真要大論》民病飲積,心痛,耳聾。
2.出自《醫宗金鑒·張仲景〈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問曰:“夫飲有四,何謂也?”師曰:“有痰飲,有懸飲,有溢飲,有支飲。”
3.出自《醫宗金鑒·張仲景〈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飲,水病也。
〈方〉小河。
雙殼綱,珠蚌科,無齒蚌屬貝類的通稱。外形為橢圓或卵圓形。殼薄易碎。膠合部窄,無齒。雌雄異體。肉可供食用,或作飼料。有的能用來淡水育珠,如背角無齒蚌。
別稱冀”。在中國中北部、太行山東面,臨渤海。面積1877萬平方千米。人口6420萬(1995年)。清代置直隸省,1928年改河北省。省會石家莊。西北部為高原、山地,東南部屬華北平原。境內絕大部分地區在河流域。除最北部外,均為暖溫帶半濕潤區。工農業較發達。工業以紡織和煤炭最為重要。農產以小麥、玉米、棉花為主。盛產溫帶水果。沿海以產長蘆鹽”著名。
1.落葉喬木,樹皮白色﹑光滑,葉子卵圓形。木材輕軟有彈性。為華北﹑西北黃土丘陵地的造林樹種。也叫椴楊。
1.比喻思路開闊﹑文辭暢達。
中國神話人物。即黃河水神”。又名馮夷。相傳他在渡黃河時淹死,被天帝封為水神。曾娶婦害民,又使黃河泛濫◇化為白龍在水上游,被后羿射瞎了左眼。
1.鱉的別名。
1.見"不修"。
不注重衣著打扮儀容整潔此人性癲狂,好飲酒,不修邊幅。
1.猶言不羞著。"見"語助詞。
2.羞見。"不",以反語見義,起加強語氣作用。
不磨滅,指長存于世不朽的功勛|永垂不朽。
1.含鉻或含鎳﹑鈦等元素的合金鋼。具有耐蝕和不銹的特性。多用來制造化工機件﹑耐熱的機械零件﹑餐具等。
1.傳說一種用馬見愁獸皮制的馬鞭。
1.不允許。
2.不贊許,不佩服。
3.不能。用于反問句,強調其否定性。
1.見"不恤"。
1.不旋踵的時間。極言為時短暫。
1.不轉動腳跟。喻不退卻逃跑。
2.亦作"不還踵"。來不及轉身。喻時間極短。
1.不學習;不求學。
2.謂沒有學問。
1.謂品行不端。
1.《漢書.霍光傳贊》"然光不學亡術,暗于大理。"亡,通"無"。本謂霍光不能學古,故所行不合于道術◇用以泛指缺乏學問﹑本領。
1.指因為無后嗣或國家滅亡而絕祀。古代祭祀用牲,謂血食。
1.猶不料。
傲慢無禮出言不遜。
1.無邊。引申為沒有限額。
1.同"不癡不聾"。
1.不正。
2.不雅觀,不好看。
1.不比別人差。
1.不說。
2.不依靠語言。謂以德政感化人民。
3.不料。
1.見"不言而喻"。
1.不嫌;不加以排斥。
2.不合。
3.不滿足;不飽。厭,通"饜"。
4.不服。
1.不嫌煩瑣;不嫌麻煩。
1.同"不厭其煩"。
1.不切實際;不能應驗。
1.不損傷。
2.不能散發。
3.不振作。
4.亦作"不揚"。謂容貌不英俊。
1.問候語。沒有疾病,沒有憂慮。
1.表示禁止和勸阻。
1.不顧面子,不知羞恥。
1.指鳩。
1.沒有黑夜。形容月光或燈火照耀如同白天。
1.指茶。
1.傳說中夜間能放光的珠子。
不同,不一致高下不一|建功之路不一。
1.謂不能確定。
1.不止一個方面。
本指不是一事一物可以滿足的◇形容同類事物很多,不能一一舉出援助希望工程,資助貧困學生,獎勵科技成果,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1.沒有多久的時間。
1.不詳細說。舊時書信結尾常用語。
1.不聽從;不同意。
2.不按照;不遵守。
1.不專一。
2.不一致,不統一。
1.見"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