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精品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七里香社区在线看,狠狠色婷婷久久综合频道日韩,4949澳门今晚开奖结果

刷刷題

【遺】的拼音、怎么讀

遺

拼音:

筆畫:15

部首:辶

結構:左下包圍

五行:木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1.

遺失;丟失。

1.出自《莊子·天地》黃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侖之丘而南望,還歸,遺其玄珠。

2.出自《淮南子·說林》猶客之乘舟,中流遺其劍,遽契其舟桅,暮薄而求之,其不知物類亦甚矣。

3.出自《警世通言·呂大郎還金完骨肉》一日早晨,行至陳留地方,偶然去坑廁出恭,見坑板上遺下個青布搭膊。

4.出自《老殘游記》只是儒教可惜失傳已久,漢儒拘守章句,反遺大旨。

2.

遺漏。

1.出自《荀子·王制》上收而養之,材而事之,官施而衣食之,兼覆無遺。

2.出自《新唐書辨中》鄠縣令崔發系獄,遇赦不原。張仲方訟之曰:“鴻恩將布于天下,而不行御前;霈澤始被于昆蟲,而獨遺崔發。”

3.出自《捕蝗謠》家科戶斂入囊橐,按籍征收無一遺。

4.出自《晚晴集·永遠活在我們心中的周總理》他把這篇關系到我們的黨和國家的百年大計的政府工作報告,一字不遺地從頭到尾朗讀了下去。

3.

指失物。

1.出自《荀子·正論》風俗之美,男女自不取於涂,而百姓羞拾遺。

2.出自《后漢書·循吏傳·劉矩》其有路得遺,皆推尋其主。

3.出自《漢高祖功臣頌》拾代如遺,偃齊猶草。

4.

指散逸的典籍。

1.出自《漢書·武帝紀》其令禮官勸學,講議洽聞,舉遺興禮,以為天下先。

5.

缺漏;失誤。

1.出自《呂氏春秋·重言》古之天子其重言如此,故言無遺者。

2.出自《宋書·何偃傳》今雖廟算無遺,而士未精習。

3.出自《典故紀聞》古人不虧小節,故能全大功;不遺細行,故能成大德。

6.

遺棄;舍棄。

1.出自《論語·泰伯》君子篤于親,則民興於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

2.出自《求通親親表》未有義而后其君,仁而遺其親者也。

3.出自《苕溪草堂四十三韻》萬慮皆可遺,愛山情不易。

4.出自《白雨齋詞話》讀古人詞貴取其精華,遺其糟粕。

7.

遺忘。

1.出自《列子·周穆王》鄭人有薪於野者,遇駭鹿,御而擊之,斃之。恐人之見之也,遽而藏諸隍中,覆之以蕉,不勝其喜。俄而遺其所藏之處,遂以為夢焉。

2.出自《莊子·大宗師》志其肝膽,遺其耳目。

3.出自《擬魏太子鄴中集詩·陳琳》愛客不告疲,飲?遺景刻。

4.出自《廣陽雜記》我向聞其人,而遺其人之名,先生猶憶得否?

8.

遺留。

1.出自《國語·魯語上》臣聞圣王公之先封者,遺后之人法,使無陷於惡。

2.出自《史記·孝文本紀》太仆見馬遺財足,余皆以給傳置。

9.

剩馀,未盡。

1.出自《詩·大雅·云漢》周余黎民,靡有孑遺。

10.

指前代遺留的風氣、風格等。

1.出自《藝苑卮言》盧、駱、王、楊,號稱四杰,詞旨華靡,固沿陳隋之遺,翩翩意象,老境超然勝之。

11.

離開,脫離。參見“遺世”。

1.出自《游天臺山賦》非夫遺世玩道,絕粒茹芝者,烏能輕舉而宅之。

2.出自《贈從弟司庫員外絿》詩皓然出東林,發我遺世意。

3.出自《海月辯公真贊》人皆趨世,出世者誰?人皆遺世,世誰為之?

4.出自《白雨齋詞話》“三湘夢”三句推開說,先生其有遺世之心乎。

12.

墮,落下;下垂。參見“遺泣”。

1.出自《留別武陵袁丞》詩桃花遺古岸,金澗流春水。

2.出自《青羅山房歌寄宋景濂》憶昔四女下天來,遺鬟墮鬄根厐鴻。

13.

專指死人留下的。參見“遺孤”“遺囑”。

1.出自《夢珂》但不幸的事,還毫不容情接踵的逼來,第二年他妻子便在難產中遺下一個女孩死了。

14.

指帝王臨終遺命。

1.出自《三國志·吳志·張昭顧雍等傳論》張昭受遺輔佐,功勛克舉。

2.出自《宋書·謝晦傳》及圣體不預,穆卜無吉,召臣等四人,同升御床,顧命領遺,委以家國。

3.出自《野獲編·內閣三·閣部重輕》迨今上沖年,張江陵以受遺當阿衡之任。

15.

謂排泄大小便或精液。又如:夢遺。參見“遺矢”。

1.出自《漢書·東方朔傳》先是,朔嘗醉入殿中,小遺殿上,劾不敬。

2.出自《閑情偶寄·居室·房舍》至于溺之為數,一日不知凡幾,若不擇地而遺,則凈土皆成糞壤。

3.出自《香祖筆記》金剛鉆形如鼠糞,色青黑如鐵石,產西域諸國,在鷙鳥海東青所遺糞中。

16.

指便溺。

1.出自《朝野僉載》周右拾遺李良弼自矜唇頰,好談玄理,請使北蕃說骨篤祿。匈奴以木盤盛糞飼之,臨以白刃。弼懼,食一盤并盡,乃放還。人譏之曰:“李拾遺,能拾突厥之遺。”

2.出自《新世說·捷悟》俄見犬自廁出,因思向食犬食,必雜遺其中。

17.

廢止。

1.出自《呂氏春秋·情欲》荊莊王好周游田獵,馳騁弋射,歡樂無遺。

相同筆畫的字

相同部首的字

相同讀音的字

組詞

荊楚

1.荊為楚之舊號,略當古荊州地區,在今湖北湖南一帶。

2.木名。古時用為刑杖。


荊樲

1.猶荊棘。


荊凡

1.西周時代的荊國(楚國)和凡國。荊國初建于今湖北省西部荊山一帶;凡國故址在今河南省輝縣西南。《莊子.田子方》"楚王與凡君坐。少焉﹐楚王左右曰凡亡者三。凡君曰'凡之亡也﹐不足以喪吾存。夫凡之亡不足以喪吾存﹐則楚之存不足以存存。由是觀之﹐則凡未始亡而楚未始存也。'"陸德明釋文引司馬彪云"凡﹐國名﹐在汲郡共縣。"后以"荊凡"比喻存亡無定。


荊飛

1.春秋時楚國勇士次非。


荊扉

1.柴門。


荊婦

1.對人稱己妻的謙詞。


荊高

1.荊軻和高漸離的并稱◇泛指任俠行義的人。


荊歌

1.楚歌。指楚狂接輿之歌。見《論語.微子》。

2.指荊軻之歌。見《史記.刺客列傳》。


荊革

1.荊條皮鞭。鞭笞用的刑具。


荊公

1.對宋王安石的尊稱。安石曾被封為荊國公。


荊關

1.柴門。

2.荊門山。泛指險要之地。

3.五代畫家酒﹑關仝師徒以擅畫山水齊名,故并稱"荊關"。


荊冠

1.用荊條編制的帽子。傳說耶穌在被釘上十字架前,兵丁曾編棘冕,冠其首,戲稱之為"猶太人的王"。


荊國

1.春秋時楚國的舊稱。

2.漢初侯國名。


荊花

1.即紫荊花。觀賞植物,春天開花,花紫紅色,布滿全枝,連成一片,爛漫如朝霞。

2.比喻兄弟昆仲同枝并茂。


藉沒

1.沒收。藉,通"籍"。


藉靡

1.縛,捆綁。


藉莫

1.見"藉幕"。


藉幕

1.亦作"藉莫"。

2.古時城防中用以遮擋箭﹑石等的布幔。


藉色

1.謂借光。


藉甚

1.盛大;卓著。


藉使

1.假使。


藉手

1.猶借助。借人之手以為己助。


藉田

1.古代天子﹑諸侯征用民力耕種的田。每逢春耕前,天子﹑諸侯躬耕藉田,以示對農業的重視。藉,通"籍"。


藉托

1.憑借;依附。


藉以

1.謂憑借某種事物或手段以達到某一目的。


藉蔭

1.謂托父祖馀蔭作為庇護。

2.指積有功勛的世家。


藉助

1.借助。


藉資

1.謂利用某一機會作為達到某種目的的憑借。

2.借以。


藉子

1.方言。小兒臥處墊的防尿布。


巾鞴

1.巾褠。頭巾和單衣,為古代士人之盛服。

2.借指士人。

3.見"巾鞲"。


巾車之恩

1.謂漢光武帝劉秀于巾車鄉(今河南寶豐東)擒獲馮異,旋即赦而錄用的故事。據《后漢書.馮異傳》載異本為王莽郡掾,與苗萌共守父城拒漢。光武略地潁川,攻父城不下,屯兵巾車鄉。異間出行屬縣,為漢兵所執。時異從兄孝及同郡丁綿﹑呂晏并從光武,因共薦異,得召見。異遂歸漢,后為光武佐命功臣。建武六年春,異朝京師,光武引見后,賜以珍寶﹑衣服﹑錢帛。異謝曰"臣聞管仲謂桓公曰;'愿君無忘射鉤,臣無忘檻車。'齊國賴之。臣今亦愿國家無忘河北之難,小臣不敢忘巾車之恩。"


巾褚

1.布囊。


巾額

1.指頭巾前部覆額處。


巾拂

1.巾和拂,古代舞蹈道具。

2.指巾舞和拂舞。

3.泛指舞蹈。


巾服

1.頭巾和長衣。亦泛指士大夫的服飾。

2.穿戴巾服。


巾褠

1.頭巾和單衣,古代士人盛服。


巾鞲

1.亦作"巾鞴"。

2.頭巾和臂衣,古代武士所服。


巾冠

1.巾和冠,古代成人所服。亦指戴巾冠。《釋名.釋首飾》"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

2.古成年人始戴巾冠,故亦指長大成人。


巾盥

1.謂盥洗。


巾裹

1.頭巾。

2.指以巾裹頭。

3.謂舉行冠禮。


巾褐

1.頭巾和褐衣,古代平民的服裝。

2.指不第秀才的境遇。


巾環

1.綴在巾上的玉環。


巾機

1.巾和幾案。


巾笈

1.即巾箱。


巾幾

1.巾和案幾。泛指日常起居用物。


巾卷

1.頭巾和書卷,古代太學生所用。《宋書.禮志五》"巾以葛為之……今國子太學生冠之,服單衣以為朝服,執一卷經以代手板。"

2.借指學生。


巾帽

1.指頭巾或帽子。


巾冪

1.見"巾冪"。


巾帓

1.泛指衣物。


巾帔

1.頭巾和披肩。

刷刷題
公司地址: 北京市昌平區龍域北街10號院1號樓C座5層A區0038(集群注冊)
? 2019 shuashuati.com 京ICP備20000060號-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30703

聲明: 本網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絡或網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移除相關內容 刷刷題對內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乐县| 益阳市| 渑池县| 鞍山市| 星子县| 阳新县| 湘阴县| 常宁市| 卓尼县| 永顺县| 天水市| 临湘市| 白银市| 玛沁县| 高尔夫| 碌曲县| 荥经县| 尚义县| 凌源市| 泰来县| 开化县| 营口市| 介休市| 和顺县| 高台县| 蚌埠市| 东平县| 黑龙江省| 堆龙德庆县| 团风县| 周口市| 舞阳县| 肇源县| 肥乡县| 北川| 珠海市| 怀远县| 沭阳县| 于都县| 新昌县| 高碑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