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人的容貌、舉止。
2.
名詞
儀式,按程序進行的禮節(jié)。
3.
名詞
禮物。
4.
動詞
〈書〉向往;仰慕。
5.
名詞
儀器,供測量、繪圖、實驗等用的器具。
6.
名詞
(Yí)姓。
1.
“義”的今字。
2.
儀式;禮節(jié)。
1.出自《左傳·昭公五年》是儀也,不可謂禮。禮所以守其國,行其政令,無失其民者也。
2.出自《請巡幸江淮表》振盛儀於歸闕,告休績於登封。
3.出自《宋史·儀衛(wèi)志一》文謂之儀,武謂之衛(wèi)。一以明制度,示等威;一以慎出入,遠危疑也。
4.出自《王敬哉先生集序》至於禮樂,又往往有其義而不知習其儀,有其器而不知名其物。
5.出自《創(chuàng)造十年續(xù)編》開會如儀,通過了好些議程。
3.
禮制;法規(guī)。
1.出自《荀子·正論》故諸夏之國,同服同儀;蠻夷戎狄之國,同服不同制。
2.出自《解嘲》叔孫通起於枹鼓之間,解甲投戈,遂作君臣之儀,得也。
3.出自《酉陽雜俎·金剛經(jīng)鳩異》﹝僧惟恭﹞不拘僧儀,好酒多是非,為眾僧所惡。
4.出自《奏告永裕陵祝文》國家推本漢儀,立郡國之廟;參用唐制,就佛老之祠。
5.出自《不忍池晚游》詩不掛當時黑帩刀
4.
儀物,用于禮儀的器物。
1.出自《敕建大興寺碑奉懿旨撰》乃若鐵石、瓴甓、髹丹、堊墁之物,像繪、幡蓋、函度、鐘磬之儀,費皆時給。
2.出自《明太傅張公神道碑》荒山野冢,非有石麟、辟邪、翁仲之儀也,非有墓田、丙舍之寄也,然則百成之倦倦于此,其亦重可感也!
5.
禮物。
1.出自《賜王宗暉生日禮物口宣制》受茲多儀,永錫難老。
2.出自《凰求鳳·心齋》領了尊席,盛儀決不敢收。
3.出自《紅樓夢》湘云聽了,只得住下,又一面遣人回去,將自己舊日作的兩件針線活計取來,為寶釵生辰之儀。
4.出自又如:賀儀、喪儀。
6.
匹配。
1.出自《詩·鄘風·柏舟》髧彼兩髦,實維我儀,之死矢靡它。
7.
弩上的描準部件。
1.出自《墨子·備高臨》﹝弩﹞有儀。
2.出自《淮南子·齊俗訓》夫一儀不可以為發(fā),一衣不可以出歲。儀必應乎高下,衣必適乎寒暑。
3.出自《雙劍誃諸子新證·墨子四》儀即弩機牙后之上出者,《夢溪筆談》所謂“望山”。以儀為準,可窺弦矢之高下。
8.
古代觀測日影的表柱,以立木為之。
1.出自《荀子·君道》儀正則景正。
9.
儀器。
1.出自《后漢書·律歷志中》詔書下太常,令史官與融以儀校天,課度遠近。
2.出自《新儀象法要·游儀》其儀為雙環(huán),在三辰儀內。
3.出自又如:渾天儀;地球儀;測繪儀。
10.
取法;效法。
1.出自《國語·周語下》王無亦鑒于黎苗之王,下及夏商之季,上不象天,而下不儀地。
2.出自《抱樸子·臣節(jié)》儀蕭曹之指揮,羨張陳之奇畫。
3.出自《逸士陳君墓志銘》君娶王氏,為婦為母,內外皆儀之。
4.出自《〈人境廬詩草〉序》我儀其人歟,則吾鄉(xiāng)黃公度京卿其不遠耶!
11.
表率;標準;準則。
1.出自《管子·任法》法者不可不恒也,存亡治亂之所從出;圣君所以為天下大儀也,君臣上下貴賤皆發(fā)焉。
2.出自《藝文類聚》夫買馬不論足力,以白黑為儀,必無走馬矣;買玉不論美惡,以大小為儀,必無良寶矣;舉士不論才,而以貴勢為儀,則伊尹管仲不為臣矣。
3.出自《孔子家語·入官》言之善者在所日聞,行之善者在所能為。故君上者民之儀也,有司執(zhí)政者民之表也。
4.出自《祭徐母吳氏夫人文》有閨門貞淑之節(jié),而能督飾孩稚,家儀塾范,與父師均。
12.
擬想;推測;忖度。
1.出自《國語·周語下》儀之于民,而度之于群生。
2.出自《大戴禮記·四代》公曰:“吾未能知人,未能取人。”子曰:“君何不觀器視才!”公曰:“視可明乎?”子曰:“可以表儀。”
3.出自《漢書·外戚傳上·孝宣許皇后》公卿議更立皇后,皆心儀霍將軍女。
4.出自《夜譚隨錄·某諸生》﹝諸生某﹞獨籠燭行僻衖中,相去一矢地外,有紅衣女子行其前,相略甚美,心儀之:曷追及一睹華容?
13.
古天子四輔之一。
1.出自《尚書大傳》﹝古者﹞天子必有四鄰,前儀后丞,左輔右弼。
14.
適宜。
1.出自《禮記·大學》《詩》云:“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儀監(jiān)于殷,峻命不易。”
2.出自《文選·束晰〈補亡詩序〉》《由儀》,萬物之生,各得其儀也。
3.出自《序劍》余聞君子之於物也,左之右之,維其儀之。
15.
人民,百姓。
1.出自《隸釋·漢堂邑令費鳳碑》梨儀瘁傷,泣涕連漉。
2.出自《讀書雜志·漢隸拾遺》乃綏二縣,梨儀以康。
16.
來。
1.出自《赭白馬賦》惟德動天,神物儀兮。
2.出自《四朝聞見錄·皇甫真人》后,大將子也,生于營中。生之日,有黑鳳儀于營前大黑石上。
3.出自《送范主一憲郎》詩翩翩鳳凰翎,終當儀九天。
4.出自《齊東絕倒》經(jīng)年巡海內,夙夜亮天工,允執(zhí)其中,瑞應儀庭鳳。
17.
通“娥”。參見“儀皇”。娥皇,舜妃。
1.出自《大戴禮記·五帝德》“倪”字誤,當作“儀”。儀皇即舜妃娥皇。《呂氏春秋》以“尚儀”為“常娥”。儀、娥并以“我”偕聲,古者通借也。
18.
通“娥”。參見“儀景”。指月亮。
1.出自《出都前夕夜步月下》詩儀景圓缺間,跡留影忽逝。
19.
容止儀表。
1.出自《詩·大雅·烝民》令儀令色,小心翼翼。
2.出自《文選·曹植〈洛神賦〉》瑰姿艷溢,儀靜體閑。
3.出自《河南盧氏墓志銘》爰歸得家,九子一母,婉婉有儀,柔靜以和。
20.
謂比配。
1.出自《文選·顏延之〈應詔宴曲水作詩〉》帝體麗明,儀辰作貳。
21.
引申為法,作為準則。
1.出自《晏子春秋·外篇下一》博學不可以儀世,勞思不可以補民。
2.出自《南岳云峯寺和尚碑》﹝皇帝﹞乃命五岳求厥元德,以儀于下。
22.
姓。漢有儀長孺。見《后漢書·馬援傳》。
1.出自《廣韻·支韻》儀,姓。
1.亦稱"匹制"。
2.小口大腹的木罐。宋沈括《夢溪筆談.雜志二》"刁約使契丹,戲為四句詩曰'押燕移離畢,看房賀跋支,餞行三匹裂,密賜十貔貍。'皆紀實也……匹裂,似小木罌,以色綾木為之,加黃漆。"宋葛立方《韻語陽秋》卷二"匹制,小木罌。"一說即套杯。清阮葵生《茶馀客話》卷十"匹制﹐即今之沓杯﹐俗名套杯。外大內小。古人不過五六。《古今詩話》'刁約使契丹詩曰餞行三匹制。'"
1.復姓。北魏有疋婁內干。見《通志.氏族五》。
1.同伴。
1.一匹馬◇常指單身一人。
1.亦作"匹馬單槍"。
2.一匹馬,一桿槍。比喻獨自行動,沒有別人幫助。
1.一馬當先。謂沖鋒在前。
1.春秋時魯國交納田賦,規(guī)定每丘出戎馬一匹,牛三頭,謂之"匹馬丘牛"。
1.一匹馬一桿旗。形容勇敢善戰(zhàn)。
1.成對的鳥。特指鴛鴦。
1.配偶。
2.婚配。
1.投合。
2.指雌雄的一方◇多指配偶,夫妻。
3.雌雄配對。多喻指婚配。
4.謂相當于。
1.婚配。
1.象聲詞。
1.成對的鳥。
1.猶伴侶,伙伴。
1.猶突然,猛然。
1.獨特的人。
1.比如;好似。
1.即士。以其地位低微,故稱。
1.形容手的動作異常迅速,使人來不及防備。
1.童仆。
1.平民。
1.匹偶,配偶。
1.好似;比如。
1.猶言等閑,平常。
1.白色的絹。常用以形容天光云氣等。
1.當頭;迎頭。
2.開頭;起首。
1.劈頭;首先。
1.媲美;比配。
1.彼此相當?shù)?不相上下的。
2.配偶。
1.四處播散。
1.亦作"匹游"。
2.結伴而游。
1.遇合。
1.雅樂和鄭聲。借指文章的雅俗﹑優(yōu)劣。
1.謂成對成行地種植。
1.我國古代一種供作畫寫字用的優(yōu)質紙。
1.見"匹裂"。
1.猶言譬之于。
1.備齊材料。多指建筑材料。
1.謂召集工匠,開始動工。
1.辦事。
1.爆竹之一種,形如小紙炮,綴有長約二三尺葦桿,燃其芯即急起。
2.提花;綴有突出的花紋。
1.謂玩弄手腕。
1.猶言起花頭。
1.改變社會風尚。
1.謂治愈膏肓之疾。
1.古人為了預測節(jié)氣,將葦膜燒成灰,放在律管內,到某一節(jié)氣,相應律管的灰就會自行飛出。
2.生灰。
1.指發(fā)起成立一種小規(guī)模的群眾經(jīng)濟互助組織。入會者每人定期拿出規(guī)定數(shù)字的金額,集中由某一人收用,輪流收用完畢,會散。
1.生火;燒火;點火。
2.放火。
3.失火,發(fā)生火災。
4.冒火;生氣。
5.產(chǎn)生強烈的欲念。 6.謂陰陽相交,男女相合。 7.起伙。 8.焰火的一種。
1.辦理膳食;開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