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謠”的新字形。
2.
歌唱而不用樂器伴奏。
1.出自《詩·魏風·園有桃》心之憂矣,我歌且謠。
2.出自《春雪》詩看雪乘清旦,無人坐獨謠。
3.出自《園居》詩衣短看霞舞,歌長對月謠。
3.
民間流行的歌謠。
1.出自《國語·晉語六》辨祆祥於謠。
2.出自《雪賦》曹風以麻衣比色,楚謠以幽蘭儷曲。
3.出自《白石詩說》悲如蛩螀曰吟,通乎俚俗曰謠,委曲盡情曰曲。
4.出自《〈燕知草〉序》這本書有詩,有謠,有散文,可稱五光十色。
4.
沒有根據地傳言;憑空捏造的話。參見“謡諑”、“謡言”。
1.出自《孫逸仙》一時謠變,??洞全粵,針小棒大,遂流言有人馬數萬之眾。
2.出自《華蓋集·我觀北大》但是,有些流言家幸勿誤會我的意思,以為謠我怎樣,我便怎樣的。
3.出自《〈二心集〉序言》盧布之謠,我是聽慣了的。
1.停車。
1.凝思。
1.集中心意,專心。
1.形容歌聲響亮美妙。
1.猶駐顏。
1.停車。
1.將帥或方面大員駐扎﹑統轄某地。牙,牙旗。
使容顏不衰老駐顏術|駐顏益壽。
1.保持容顏不衰老而增長壽命。
1.凝視;注視。
1.停留遲疑。
1.軍隊駐扎。
1.猶駐景。
1.使云停留不行。形容歌聲響亮,音樂美妙。
1.駐地。
1.外交人員所居留的國家。
軍隊在某地安營扎寨軍隊駐扎在城外。
1.同"駐扎"。
1.停車。
1.停車。
1.駐扎。
1.停車。
1.停車。
1.駐足。
1.停步;停留。
2.立足。
1.古代占卜灼龜甲所現的直貫裂紋。據之以定吉兇。
1.肩負國家重任的大臣。
1.猶掌管。
1.承柱的礎石;柱下的基礎。
1.古代神話謂立柱支地。
1.支柱石。喻基礎,重要支持力量。
1.屋柱與棟梁。喻指承擔重任之材。
1.草名。俗名野蠶豆﹑紅花菜﹑翹翹花。蔓生,細葉,紫花,可食。
1.用水晶制的小斧。朝官所用。
1.比喻能擔大任的重臣。
1.柱腳。
1.制樂器弦柱的工匠。
1.國都。
2.官名。戰國時楚國設置,原為保衛國都之官,后為楚的最高武官。唐以后沿用作勛官的稱號。
3.指肩負國家重任的大臣。
1.執法官﹑御史等所戴的一種帽子。也稱惠文冠﹑獬豸冠。
2.借指執法官﹑御史等。
1.冠名。執法官﹑御史等所戴。
2.執法官和御史的代稱。
1.御史的別稱。
1.殿柱和正梁。喻指君主或帝位。
1.柱子的下端。
1.法冠后部上端卷曲的兩根鐵柱。
1.屋柱和椽子。喻杰出之才。
1.柱身。科,物體中部。
1.柱與梁。
1.茅廬的立柱和前檐。
2.柱與梁。
1.形容人挺立有威儀。
1.頂梁的柱子和墊柱的礎石。
2.比喻擔當重任的人。
3.比喻擔當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