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哺乳動物,頭上一般長著角,種類非常多,既有綿羊、山羊等家畜,又有黃羊、羚羊等野生品種。毛、皮、骨、角均可作工業(yè)原料,肉和乳有食用價值。
2.
名詞
(Yáng)姓?!垂拧涤滞跋椤眡iáng。
1.
哺乳動物。反芻類。有綿羊、山羊、羚羊、黃羊等種。
1.出自《詩?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絲五紽。
2.
十二生肖之一,與十二地支的“未”相配。
1.出自《論衡·物勢》丑未亦土也,丑禽牛,未禽羊也。
3.
通“祥”。吉祥。
1.出自馬王堆漢墓帛書《十六經·行守》驕洫(溢)好爭,陰謀不羊。
2.出自《漢元嘉刀銘》宜侯王,大吉羊。
3.出自《春秋繁露·執(zhí)贄》羊之為言猶祥與。
4.
通“徉”。參見“相羊”。徘徊;盤桓。
1.出自《楚辭·離騷》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遙以相羊。
2.出自《楚辭·九辯》攬??轡而下節(jié)兮,聊逍遙以相佯。
3.出自《冬日齋中即事》詩小逕獨相徉,婆娑木數(shù)章。
4.出自《金山賦》曾聞韻士至此相羊,亦有名流於焉寄賞。
5.
通“詳”。細密;完備。
1.出自馬王堆漢墓帛書《戰(zhàn)國縱橫家書·蘇秦獻書趙王章》臣愿與下吏羊計某言而竺慮之也。
6.
姓。春秋時有羊斟。見《左傳·宣公二年》。
1.出自《廣韻·陽韻》羊,姓。出泰山,本自羊舌大夫之后。戰(zhàn)國策有羊千者,著有此名。
1.亦作"傳聞異詞"。
2.《春秋》筆法之一。謂記錄年代久遠的事,措辭有所不同。
3.傳聞的事說法不一致。
1.輾轉打聽。
2.傳訊。
1.謂佛門師徒相傳授。錫,指錫杖。
1.舊時婚俗中新婦進門的儀式。
1.傳授承襲。
傳遞征召、曉喻、聲討的文書。
1.謂將帝王之位傳給賢能的人。古史傳說夏禹以前帝王都是舉賢以自代。儒家以傳賢與傳子為統(tǒng)治者傳移王位的兩種方式。
1.佛教語。傳戒。
2.佛教語。行香。謂行法事時持香繞行道場。
1.傳抄,轉抄。
2.臨摹。
1.佛教禪宗指傳法。初祖達摩來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謂法即是心,故以心傳心,心心相印。見唐希運《傳心法要》。
2.指儒家的道統(tǒng)傳授。
1.傳火于薪,前薪盡而火又傳于后薪,火種傳續(xù)不絕。語出《莊子.養(yǎng)生主》"指窮于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2.比喻師生遞相授受。
1.傳播美名。
1.謂把確信的事實傳告于人。
2.傳遞消息。
1.鳥名。
1.古代軍中傳遞文件所用的牌,簡稱信牌。
1.裝裱書畫的工匠。
1.裝裱書畫的店鋪。
1.即裱工。
1.裝裱。
1.亦作"襢綾"。
2.裝裱在書畫作品上的綾紙。
1.裱褙的技藝。
1.猶裱褙。
1.亦作"襢軸"。
2.書畫裱褙時裝置卷軸并加裝飾。
3.指裱成的卷軸。
1.木柱。
1.分配調撥。
1.按份或按人分發(fā)。
1.分配供給。
1.謂散發(fā)財物接濟眾人。
1.謂分散轉嫁。
1.民戶向官府解送分派給自己飼養(yǎng)的官馬。
1.明代江北地區(qū)的一種雜役。指官府將官馬分派給民戶飼養(yǎng),過一定時期后再由民戶將馬解送指定地點,由官府驗收。
1.分散出賣。
1.散發(fā),分發(fā)。
2.抒發(fā)。
1.分發(fā)施舍。
1.宣揚,張揚。
1.把官馬分派給民戶飼養(yǎng)。
1.分給。
1.表彰,顯揚。俵,通"表"。
1.散發(fā)給僧﹑道等人的赴齋憑證。
〈書〉標榜。
1.見"摽搒"。
1.捶胸。語本《詩.邶風.柏舟》"靜言思之﹐寤辟有摽。"
1.高貌。
1.標明調撥。摽﹐通"標"。
1.標明條件鹽。摽﹐通"標"。
1.猶搏擊。
1.彈奏古琴的撫按指法。
1.標格。指風格﹐風度。摽﹐通"標"。
1.第一﹐最好的。
1.猶摽賣。摽﹐通"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