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水面微微動蕩。
2.
動詞
液體太滿而向外流。
3.
動詞
比喻充溢。指人露出(某種表情神態)。
4.
名詞
〈方〉面積小的湖泊。
1.
亦作“瀁”。
2.
液體滿而外流。
1.出自《依韻和歐陽永叔黃河八韻》歲時憂漾溢,日夕見奔流。
2.出自《莊周夢》銀臺上吹滅了燈,金杯中漾撒了酒。
3.出自《山洪》這樣嘆說著,感動得眼里漾著晶瑩的淚。
3.
泛;蕩。參見“漾舟”。
1.出自《梁書·文學傳下·謝幾卿》漾桂棹於清池,席落英於曾阻。
4.
飄動;晃動。
1.出自《好事近·獻君猷》詞明年春水漾桃花,柳岸隘舟楫。
2.出自《金蓮記·郊遇》細雨花村漾酒旗,破除萬事是心知。
3.出自《掃盲志異》盡是泥巴的山邊小路上,有個什么人漾著一閃一閃的手電。
5.
發散。
1.出自《青春之歌》〔她〕眉毛畫得又細又彎,輕紗旗袍裹在身上,漾出陣陣濃郁的香水氣來。
6.
拋擲;丟棄。
1.出自《張協狀元》老夫聞得那張解元漾了渾家,要去赴試。是和不是,問取我婆則個。
2.出自《青衫淚》我為甚將幾陌黃錢漾在水里,便死呵也博個團圓到底。
3.出自《琵琶記·書館悲逢》沒來由漾卻苦李,再尋甜桃。
7.
方言。指湖泊。
1.出自《癸辛雜識續集·龍負舟》湖州土山有富人命數仆駕舟往田所點視塍岸。至漾中(凡水闊之處名曰漾),忽舟若湊淺不能進。
2.出自《東南七郡水利略敘》太湖匯源水之來,湖所不能容者,則亞而為蕩、為漾、為茆、為淀,凡百有奇,如人之有腹乎?
8.
電報中用韻書的韻目二十三漾代二十三,表示二十三日。
1.出自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蒙古起義清方檔案》應如何復電?請示遵。懋澄叩,漾印。
9.
古水名。漢水上流,源出陜西省寧羌縣北嶓冢山。
1.出自《書·禹貢》嶓冢導漾,東流為漢。
2.出自《水經注·漾水》漾水出隴西氐道縣嶓冢山,東至武都沮縣為漢水。
10.
水流長。
1.出自《文選·王粲〈登樓賦〉》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濟深。
11.
水動蕩貌。
1.出自《山居賦》引修堤之逶迤,吐泉流之浩漾。
2.出自《奉送韋起居老舅百日假滿歸嵩陽舊居》詩舊壑窮杳窱,新潭漾淪漣。
3.出自《寶葫蘆的秘密》水面上漾起了一層層錐形的縐紋。
形容注視的樣子虎視眈眈。
1.像老虎一般地威視著。語本《易.頤》"虎視耽耽,其欲逐逐。"
1.貪婪注視﹑急于攫取之貌。語出《易.頤》"虎視眈眈,其欲逐逐。"
1.謂好學樂道。
1.雄視。
1.雄視;貪婪兇狠地注視。
1.見"眈恤"
1.眼斜視貌。
1.好學。
1.潛心鉆研。
1.酷愛;喜愛。
1.深愛;溺愛。
1.耽味禪悅。亦謂潛心學佛。
1.耽擱遲延。
1.貪戀榮寵。
1.原諒。
2.指度量。
3.擔當;承擔。
1.眈眈。威嚴注視貌。亦形容貪婪地注視。
2.深邃貌。
1.瞪目逼視而急欲攫取。語本《易.頤》"虎視耽耽﹐其欲逐逐。"《漢書.敘傳下》"六世耽耽"唐顏師古注引作"虎視耽耽,其欲浟浟",曰"耽耽,威視之貌也。浟浟,欲利之貌也。今《易》浟字作逐。"
2.形容貪婪追逐貌。
1.謂樂守圣賢之道。
2.指愛好道術。
1.謂極好讀書。
1.見"耽擱"。
1.好古。
1.特別愛好。
1.猶健談。
1.猶潛心。
1.沉迷惑亂。
1.謂沉湎昏迷。
1.猶迷惑。
1.承受驚恐。
1.謂極好飲酒。
沉迷于玩樂。
1.深切留戀。
1.猶沉溺。
1.沉迷。多用于嗜酒。
1.沉湎;迷戀。
1.耽于游樂。
1.猶專心;潛心。
1.猶寬恕。
1.見"耽"。
1.沉迷女色。
1.愛好﹐尊崇。
1.深切愛好。
1.酷嗜書籍。
潛心研究耽思經籍。
1.亦作"耽耫"。
2.專心研習;深切玩賞。
1.深切體味。
延誤耽誤了大事|別耽誤青春。
1.專心學習。
1.專心。
2.擔心。
1.謂特別好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