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捋起袖子露出胳膊。
2.
動詞
〈方〉用手推。
3.
動詞
〈方〉打。
1.
捋袖露臂。
1.出自《搗衣曲》婦姑相對神力生,雙揎白腕調杵聲。
2.出自《四時詞》玉腕半揎云碧袖,樓前知有斷腸人。
3.出自《單刀會》他惡喑喑揎起征袍袖。
4.出自《書葉機》葉君則揎臂大呼。
5.出自《吶喊·白光》他移開桌子……揎了袖爬開細沙,便露出下面的黑土來。
2.
推。
1.出自《女神·光?!?/span>你又把我推翻。我反把你揎倒。
2.出自《天魔舞》那密斯特才神氣呢,把司機揎開。
3.
掀。
1.出自《二刻拍案驚奇》只不曾見他面貌如何,心下惶惑不定,恨不得走過去,揎開簾子一看。
4.
打;用手掌擊。
1.出自《敦煌變文集·燕子賦》男兒丈夫,事有錯誤,脊被揎破,更何怕懼。
2.出自《桃花扇·哄丁》難當雞肋拳揎,拳揎。
3.出自《控訴》巡官忍不住,揎了她一掌。
5.
引申為斥罵。參見“排揎”。
1.出自《紅樓夢》那襲人待他也罷了。你媽媽再要認真排揎他,可見老背晦了。
2.出自《官場現形記》有時和尚進來參靈,或是念經念的短了,或是聲音不好聽了,這些姨太太還排揎他們一頓。
3.出自《死水微瀾》他們的么姑娘方皺起眉頭,把兩個人一齊排揎道:“哪個叫你們多事?”
6.
填塞。
1.出自《小腆紀年附考·順治九年七月》﹝李如月﹞又極口罵,乃剝其皮,斷其首及手足,揎草於皮,紉而懸之市。
2.出自《狼》老狼是只好剝皮揎草了,小狼們還來得及偽裝罷?
1.愛惜,心疼。
1.惋惜。
1.可惜;憐惜。
1.珍惜時間。
1.見"惜玉憐香"。
1.喻對女子的溫情愛憐。
1.喻顧小失大。
1.珍惜文字。舊時謂文字為圣人所創,對有文字之紙,不可隨意丟棄或污損。
1.謂極其節省文字,不多費筆墨。
1.嘆息聲;抽咽聲。
1.嗟嘆聲。
1.第二道淘米水。
1.竹制的過濾器。與湖南所謂"瀝箕"相似,平口﹑大腹﹑圓底。
1.象聲詞。鳥鳴聲。
擬聲詞。形容雨、雪、風、落葉等的聲音雨聲淅瀝。
1.象聲詞。風聲。
1.象聲詞。形容雨﹑雪﹑風等的聲音。
1.象聲詞。形容雨聲。
1.猶言濕淋淋。
1.象聲詞。形容風聲。
1.淘米。
1.寒貌。
1.形容寒顫時毛發豎起。
1.象聲詞。細微的動作聲。
1.象聲詞。形容風聲。
1.象聲詞。風﹑雨聲。
2.象聲詞。物體擦動聲。
3.畏風貌。
1.象聲詞。似風雨而較細微的聲音。
1.象聲詞。輕細的擦動聲。
1.即《昔昔鹽》。樂府《近代曲》名。隋薛道衡作。"昔昔"是"夜夜"之意;"鹽"是"曲"的別名。內容寫女子懷念出征的丈夫。
1.指淘凈的米。
1.猶卑污。
1.沉淪;埋沒。
1.沉湎濁流。亦指流俗。
1.污濁;卑污。
2.指污濁之人或流俗。
3.軟弱;懦怯。
4.溽熱。
1.污穢貌。
2.猶涊然」出貌。
1.污濁。
1.薺菜的一種,莖梗上有毛。十字花科遏藍菜屬植物。種子或全草入藥,嫩苗作野菜。
1.南北朝時期,對江西九江﹑豫章一帶人的辱罵之詞。
1.譏諷;嘲笑。
2.遺棄;冷落。
1.古代傳說中的精怪名。
1.奴仆。
1.希望;期待。
1.煩惱;折磨。
2.戲弄。
3.疑惑。
4.猶僥幸。
1.南北朝時指江西九江﹑豫章一帶地區的口音。
1.南朝人譏稱江西九江﹑豫章一帶人的語音。
1.分別門類。
1.分辨事理。
1.連毛發也能清楚地分辨。形容析理入微。
1.光亮貌。
1.指白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