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敘”。亦作“敘”。
2.
次序;次第。
1.出自《書·舜典》納于百揆,百揆時敘。
2.出自《周禮·地官·鄉師》凡邦事,令作秩敘。
3.出自《淮南子·本經訓》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取予有節,出入有時,開闔張歙,不失其敘。
4.出自《疇人傳·王錫闡下》日月雖有朓朒,而朓朒未嘗無敘。
3.
使有次序;排列次序。
1.出自《書·皋陶謨》惇敘九族,庶明勵翼。
2.出自《〈說文解字〉序》今敘篆文,合以古籀,博采通人,至于小大,信而有證。
3.出自《記里鼓賦》異銅渾之儀,亦可敘紫微之星次;殊玉漏之制,而能涉黃道之日躔。
4.
按規定的等級次第授官職;按勞績的大小給予獎勵。
1.出自《周禮·天官·宮伯》凡在版者,掌其政令,行其秩敘。
2.出自《續資治通鑒·元泰定帝泰定元年》宜追贈死者,優敘其子孫。
5.
指評議等級次第。參見“敍功”。
1.出自《紅樓夢》皇上圣心大悅,命九卿敘功議賞,并大赦天下。
6.
頭緒;條理。
1.出自《社頌》建國承家,莫不攸敘。
2.出自《文中子世家》府君嘆曰:"吾視王道未有敘也,天下何為而一乎?"
7.
陳述;記述。
1.出自《國語·晉語三》紀言以敘之,述意以導之。
2.出自《三國志·魏志·臧洪傳》前日不遺,比辱雅貺,述敘禍福,公私切至。
3.出自《福惠全書·刑名·問擬》若口供雜亂無緒,不妨略敘簡浄。
4.出自《墳·摩羅詩力說》所敘自尊之夫,力抗不可避之定命,為狀慘烈,莫可比方。
8.
發抒;敘談。
1.出自《蘭亭集序》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2.出自《紅樓夢》大家散了,王夫人姊妹不免又敘了半夜的話兒。
3.出自《官場現形記》晚生明日還要請老堂臺敘敘,一定要賞光的。
9.
序;序言。文體之一種。
1.出自《〈說文解字〉序》敘曰:此十四篇,五百四十部,九千三百五十三文,重一千一百六十三,解說凡十三萬三千四百四十一字。
2.出自《輟耕錄·文章宗旨》西晉之文,淵明《歸去來辭》、李令伯《陳情表》、王逸少《蘭亭敘》而已。
10.
指寫序。
1.出自《〈梁書目錄〉序》臣等既校正其文字,又集次為目錄一篇而敘之。
1.比喻遞相影響,漸成習慣。
1.直言規勸。
1.相拒,抵抗。
了解,知心相知日深|相知恨晚。也指知心的人關內相知少。
1.謂以未能早成知己為憾事。
1.相對。
1.猶相遇。
2.相當;相匹敵。
1.互相制約。
1.彼此質詢;對質。
1.互相矛盾,彼此抵觸。
1.互相追隨。
2.足踵相接;相繼。
1.互相敬重。
1.見"相趒"。
1.相接連;相繼。
2.相關;相類。
3.互相勸酒;向人敬酒。
4.和人詩詞。
1.互助。
1.相互敬重。多用于夫婦之間。
1.見"相待如賓"。
1.相類似。
1.相抵消。
1.記載戰爭的史書。多指《左傳》。
2.指講論兵法的書。
1.亦作"相著"。
2.互相接觸;相依。
1.相互憑借。
2.相互資助。
1.相互詆毀﹑非議。
1.舊時的一種迷信活動。以漢字加減筆劃,拆開偏旁或打亂字體結構,加以附會人事,以推算吉兇。也稱破字﹑拆字﹑測字。
1.佛教語。法相宗的略稱。
1.互相扭打。
1.相因,相關連。
2.謂一人有罪,連坐他人。
1.云氣;焚香的煙氣。
1.放置香爐燭臺的條桌。
1.芳香的花苞。
1.熏香的被子。
1.香和幣帛。用于祭祀。
1.即黃表。指祭祀時燒化的黃表紙。
1.指香檳酒。
2.[英champion]指錦標賽。
法文champagne的音譯。一種富含二氧化碳的起泡白葡萄酒。原產于法國香檳省,故名。將白葡萄酒裝瓶后加酵母和糖,放在低溫(8~12°c)下再發酵而制成。酒精含量13%~15%。
1.焚香用的炭餅。
2.指用香料制成的小餅﹐可以佩帶﹐也可以焚燒。
英文shampoo的音譯。毛發化妝品。用以清洗毛發污垢,使毛發光澤柔軟,有的還具有去頭屑的作用。
1.指香燭紙表等祭祀用品。
1.指通寺院的碼頭。
即芫荽”(340頁)。
1.酒槽的美稱。
1.含有香味的草。
2.比喻忠貞之士。
3.比喻寄情深遠的詩篇。
1.漢王逸《離騷》序"《離騷》之文,依《詩》取興,引類譬諭,故善鳥香草﹐以配忠貞;惡禽臭物﹐以比讒佞;靈修美人﹐以媲于君。"后以"香草美人"比喻忠貞賢良之士。
2.稱《離騷》之辭。
1.對佛寺所在山丘的美稱。
1.餅名。口含祛臭爽神,婦女尤嗜之。
1.乳香的一種。
1.女子鬢發的美稱。
肉制品。將肉類切碎,拌和調味品后,裝入腸衣內經風干、烘焙或煙熏而制成。因配料和產地的不同,有廣東香腸、南京香腸、北京香腸、哈爾濱紅腸等。食用時蒸、煮、炒均可。
1.指美女的住處。亦指妓女的居處。
1.用香木做的車。泛指華美的車或轎。
2.即阿香車。神話中的雷車。
3.指神仙乘的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