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哺乳動物,頭大,尾巴短,四肢短而粗,腳掌大,趾端有帶鉤的爪,能爬樹。主要吃動物性食物,也吃水果、堅果等。種類很多,如棕熊、馬來熊、黑熊。有的地區叫熊瞎子。
2.
名詞
姓。
3.
動詞
(北方官話)斥責。
4.
形容詞
〈方〉怯懦,能力底下。
1.
獸名。頭大,四肢短而粗,形似大豬。腳掌大,能攀緣。冬多穴居,始春而出。
1.出自《詩·小雅·斯干》吉夢維何?維熊維羆,維虺維蛇。
2.出自《長笛賦》寒熊振頷,特麚昏髟。
3.出自《徐霞客游記·粵西游日記一》山不甚高,而屹立扼流,有當熊勢。
2.
熊侯,古代以熊皮為飾的箭靶。參見“熊侯”。
1.出自《周禮·夏官·射人》諸侯以四耦射二侯
2.出自《貴耳集》施宜生以賀正使來,韓子師館伴,因語《日射三十六熊賦》云:“云屯八百萬騎,日射三十六熊。”……熊即侯也,非獸也。
3.
斥罵。
1.出自《泉水邊》他抬起頭看了我一眼,那眼色才看不起我呢,可是他沒有大聲熊我。
2.出自《新華月報》有一次,沈竟把我叫到一邊,熊了我四個鐘頭。
4.
軟弱;無能。
1.出自《中國民間故事選·智殲邵本良》可他碰上楊靖宇將軍就熊了。
2.出自《活人塘》人熊被人欺,馬熊被人騎。
5.
捉弄。
1.出自《高玉寶》我不如熊他一下,叫他多跑點腿,耽誤一些時間。
6.
見“熊熊”。光焰旺盛貌。
1.出自《山海經·西山經》南望昆侖,其光熊熊,其氣魂魂。
2.出自《史記·天官書》﹝跰踵﹞熊熊赤色,有光。
3.出自《青春之歌》于是她又惱火又慷慨地一下子把這小褂子填入了正在熊熊燃燒著的洋火爐里。
7.
見“熊熊”。氣勢壯盛貌。
1.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清飆凜凜,壯氣熊熊。
2.出自《奉和圣制送張說巡邊》虎貔紛擬擬,河洛振熊熊。
8.
姓。
1.出自《通志?氏族略四》熊氏,楚鬻熊之后,以名為氏,今望出南昌江陵。
1.謂負載有所偏私。
2.謂私人攜帶載運。
1.指私自貪污受賄或盜竊所得的財物。
1.私行建造或制造。
1.見"私債"。
1.用私心殘害人民。
1.指舊時地方官吏在朝廷規定的稅額之外﹐私自巧立名目﹐增加賦稅。
1.個人間的憎惡。
1.個人的住宅。
1.亦作"私責"。
2.私人所欠的債。
1.指流民自報戶口人數落籍定居。
1.個人的印章。
1.私藏的武器。
1.猶偏照。
1.家政。與國政相對。
1.為個人而支出公家的款項。
1.同"私智"。
2.個人的偏見。
1.個人所置之財利。
1.私情。
1.私人的禮法。
1.指古代官吏個人所得的俸祿。
1.個人的智慧。常與公法相對﹐指偏私的識見。
1.私自設置。
1.猶內心。
1.私權。
1.猶私照。
1.指私人的家奴﹑親信。
2.王莽時奴婢的別名。
1.私自煮鹽。
1.私自注釋。
1.私人的積蓄。
1.私自鑄造錢幣;私鑄的錢。
1.個人撰寫﹐私自著述。
1.私人的著作。
1.指私人資本。
1.家臣。
2.私生子。
1.自己;親自。
2.私下;暗自。
3.猶擅自。背著別人﹐自己做不合乎規章制度的事。
1.見"私徇"。
1.謂小獸私有﹐大獸獻君。
1.指古代君王軍隊中所親近的賢良之臣。
1.宗族。
1.個人所犯的罪行。
2.由營私所獲的罪行。
1.指母。對父稱"至尊"而言。
1.謂私下留坐。
1.象聲詞。
1.樂曲名『鼓吹鐃歌十八曲之一。參閱《樂府詩集.鼓吹曲辭一.漢鐃歌》郭茂倩題解引南朝陳智匠《古今樂錄》。
一種唯心主義的哲學學說。企圖從概念中推出實在,從而使客觀世界的發展服從于人的思維所構造出來的一般法則,如19世紀黑格爾的哲學學說。
1.見"思辨"。
1.慮事不逾越自己的職分。語本《易.艮》"《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王弼注"各止其所,不侵官也。"
1.忖度。
1.思慮辨察。
①一陣子涌現出的念頭思潮起伏|思潮滾滾。②一種有影響的思想潮流共產主義思潮|拜金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