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辣。
2.
動詞
勞苦,艱難。
3.
形容詞
痛苦。悲傷。
4.
名詞
天干的第八位。參看“干支”。天干和地支的合稱。拿十干的“甲、丙、戊、庚、壬”和十二支的“子、寅、辰、午、申、戌”相配,十干的“乙、丁、己、辛、癸”和十二支的“丑、卯、巳、未、酉、亥”相配,共配成六十組,用來表示年、月、日的次序,周而復始,循環使用。干支最初是用來紀日的,后來多用來紀年,現農歷的年份仍用干支紀。
5.
名詞
(Xīn)姓。
1.
五味之一。辣味。
1.出自《書·洪范》曲直作酸,從革作辛。
2.出自《文心雕龍·事類》夫姜桂因地,辛在本性;文章由學,能在天資。
3.出自《再和曾子開從駕》最后數篇君莫厭,搗殘椒桂有余辛。
2.
借指蔥蒜等含有辛辣味的菜蔬。參見“五辛”。
1.出自《文選·嵇康〈養生論〉》薰辛害目,豚魚不養,常世所識也。
2.出自《高僧傳·神異下·杯度》度不甚持齋,飲酒啖肉,至於辛鲙,與俗不殊。
3.出自《宋史·孝義傳·顧忻》〔忻〕十歲喪父,以母病,葷辛不入口者十載。
3.
辛苦;困苦。
1.出自《陳情贈友人》詩英豪未豹變,自古多艱辛。
2.出自《浪淘沙》詞東君用意不辭辛,料想春光先到處,吹綻梅英。
3.出自《六國之行》詩百戰驅封豕,千辛制毒龍。
4.
酸痛。
1.出自《素問·氣厥論》膽移熱於腦,則辛額鼻淵,鼻淵者,濁涕下不止也。
2.出自《秦中吟》悲端與寒氣,并入鼻中辛。
5.
辛酸;悲痛。
1.出自《贈白馬王彪》詩倉猝骨肉情,能不懷苦辛!
2.出自《雜體詩·效嵇康〈言志〉》咸池饗爰居,鐘鼓或愁辛。
3.出自《中山孺子妾歌》戚姬髡發入舂市,萬古共悲辛。
4.出自《二心集·“硬譯”與“文學的階級性”》煤油大王那會知道北京撿煤渣老婆子身受的酸辛。
6.
天干的第八位。參見“天干”。
1.出自《詩·小雅·十月之交》十月之交,朔日辛卯。
7.
罪。參閱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釋支干》
1.出自《七修類稿·天地六·支干》辛,被罪也。
2.出自《清史稿·隆科多傳》凡四十一款,當斬,妻子入辛者庫,財產入官。
8.
通“新”。
1.出自《釋名·釋天》辛,新也。
2.出自《說苑·政理》不幸宮室以費財
9.
姓。漢有辛慶忌。見《漢書》本傳。
1.出自《集韻?真韻》辛,姓。
1.謂相互對立的事物有相互依賴﹑相互促成的一面。語出《漢書.藝文志》"仁之與義,敬之與和,相反而皆相成也。"
1.見"相反"。
1.先后重復。
2.侵犯。
1.古時喪禮儀節之一。納含斂之物于死者口中。天子以珠,諸侯以玉,大夫以璧,士以貝,庶人以飯。
1.相匹敵;相當。
2.相比方,相比擬。
1.互相妨礙﹑抵觸。
1.互相模仿效法。
1.亦作"相仿"。
2.相當;差不多。
1.相效法,作為依據。
1.謂使互相增進契分,情誼。
1.雜亂交錯。
1.觀測風向。亦以稱觀測風向的儀器。常用作儀仗。
1.比喻隨機應變,相機行事。
1.銅質烏形的候風儀。
1.見"相見恨晩"。
1.猶相符。
2.為人信服。
1.相輔;相依。
1.相合;彼此一致。
1.漢代丞相治事的官邸。
2.借指相國。
1.相輔助;相配合。
1.皇帝對繼續任職的先朝宰相的敬稱。表示事之如父。
1.互相依附;結合。
1.生有松樹的山谷。
1.疏松而厚實。
1.即松毛蟲。
1.亦作"松華"。
2.松樹的花。
3.指松花酒。
4.指松花般的黃色。
5.指松球。松子脫落時,松球上的木質鱗片張開如蓮花狀,故稱。 6."松花蛋"的省稱。參見"松花蛋"。
1.見"松黃餅"。
1.即松花蛋。參見"松花蛋"。
1.用石灰﹑黏土﹑鹽水﹑稻殼等攪勻,包在鴨蛋或雞蛋的殼上,使之凝固變味而制成的蛋。因蛋清上呈現松針形的花紋,所以叫"松花蛋",亦稱"松花彩蛋"。省稱"松花"。俗稱"皮蛋"﹑"變蛋"。
1.松樹花粉。可食用,亦可作藥用。
1.松樹花粉。
2.指嫩黃色。
1.亦作"松花箋"。
2.即松花紙。
黑龍江最大支流,中國東北北部大河。北源嫩江發源于內蒙古伊勒呼里山,南源(視為正源)出自白頭山天池。長1956千米。流域面積557萬平方千米。水量較豐。重要內河航線。上游有豐滿和白山水電站。
1.用松花釀的酒。
1.嫩綠色。
1.如松花般的嫩黃色。
1.一種淡黃色的箋紙。
1.見"松花"。
1.謂隨便,不可靠。
1.軟弱無能的話。
1.弛緩,緩和。
1.即松花。
1.亦稱"松花餅"。
2.以松花粉和蜜做的餅。
1.松花酒。
1.松與竹。
2.比喻堅貞的節操。
1.謂風吹松林,松如簧作響。指松濤。
1.輕松。
1.燃松柴的火。
2.照明用的松明。
1.鳥的一種。嘴像雞,體有白﹑黃﹑褐﹑黑等雜色斑紋。生活在寒冷地帶的松林中。肉可食。
1.松樹與槚樹。
2.松﹑槚二樹常被栽植墓前,亦作墓地的代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