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金屬元素。符號(hào)Sn。銀白色,富有延展性,在空氣中不易起變化。
1.出自《周禮·考工記·辀人》金有六齊:六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鐘鼎之齊……金錫半,謂之鑒燧之齊。
2.出自《文心雕龍·比興》故金錫以喻明德,珪璋以譬秀民。
3.出自《天工開物·五金》凡錫,中國偏出西南郡邑,東北寡生。古書名錫為“賀”者,以臨賀郡產(chǎn)錫最盛而得名也。
2.
指錫杖。
1.出自《高僧傳·忘身·釋僧群》忽有一折翅鴨舒翼當(dāng)梁,頭就唼群。群欲舉錫撥之。
2.出自《酬劉書記見贈(zèng)》詩禪者行擔(dān)錫,樵師語隔坡。
3.出自《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三》病起往訪,則寺中無是二僧,或曰……已飛錫他往云。
4.出自《本事詩》九年面壁成空相,持錫歸來悔晤卿。
3.
賜予。
1.出自《詩·大雅·崧高》既成藐藐,王錫申伯:四牡蹺蹺,鉤膺濯濯。
2.出自《過張王行廟》詩善人錫之福,奸偽亦擊汝。
3.出自《霞外捃屑·掌故·尹侍御奏折》隆天厚地之恩,已非該臣生生世世所能報(bào),何必錫之鞶帶,令其復(fù)列冠裳!
4.出自《斷斷集·屈原時(shí)代》以上以家為計(jì),與弓矢土田貝物等同錫的“臣”,不是奴隸是什么呢?
4.
指貢給。
1.出自《書·禹貢》九江納錫大龜。
2.出自《履齋示兒編·總說·字訓(xùn)辨》《書》曰“敷錫”,又曰“不畀”;《詩》“賚”:予也,皆上與下之謂也……“納錫大龜”,此又古者下予上亦可謂之錫也。
5.
賜予恩寵或財(cái)物。
1.出自《漢書·武帝紀(jì)》三適謂之有功,乃加九錫。
2.出自《息國夫人墓志銘》昔在貞元,有錫自天。
6.
指江蘇無錫的錫山。
1.出自《贈(zèng)惠山醫(yī)僧東山》詩九峰聚錫麓,一水回梁溪。
7.
用作無錫市的簡稱。如:蘇、錫、常三市是蘇南的明星城市。
8.
通“緆”。細(xì)布。
1.出自《儀禮·燕禮》冪用绤若錫。
2.出自《儀禮·喪服》傳曰:錫者,何也?麻之有錫者也。錫者十五升,抽其半,無事其縷,有事其布,曰錫。
3.出自《淮南子·修務(wù)訓(xùn)》衣阿錫,曳齊紈。
4.出自《漢書·司馬相如傳上》於是鄭女曼姬,被阿錫,揄纻縞。
9.
介詞。與;對。
1.出自《書·堯典》師錫帝曰:“有鰥在下,曰虞舜。”
10.
姓。東漢有錫光。見《后漢書·岑彭傳》。
1.出自《廣韻?錫韻》錫,姓。《吳志》云:漢末有錫光。
1.一種書體。指汲冢書的字體。出自墓中,故名。
1.劈竹子。喻循勢而下,順利無阻。
2.喻迅速破亡的形勢。
1.勢如破竹,高屋建瓴。比喻居高臨下,所向無敵。
1.喻不可阻擋的形勢。
1.擊破并驅(qū)逐。
1.見"破柱求奸"。
1.《后漢書.黨錮傳.李膺》"時(shí)張讓弟朔為野王令,貪殘無道,至乃殺孕婦,聞膺厲威嚴(yán),懼罪逃還京師,因匿兄讓弟舍,藏于合柱中。膺知其狀,率將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陽獄。受辭畢,即殺之。"后以"破柱求奸"為不畏權(quán)貴,搜索壞人,以正國法的典故。
1.見"破綻"。
1.碎裂墜落。
1.耗資;花錢。
1.古時(shí)注疏訓(xùn)詁字義的一種方法。用本字來改讀古書中的假借字。
2.即拆字。以漢字加減筆劃,拆開偏旁或打亂字體結(jié)構(gòu),加以附會(huì),以推算吉兇。
1.擊破敗走。
1.猶滅族。
1.離開坐處。
1.指月亮。魄,通"霸"。
1.傳說中月中的蟾蜍。魄,通"霸"。
1.同"魂飛魄散"。
1.猶言魂飛魄散。
1.喻人的精神。
1.指臨事的膽識(shí)和果斷作風(fēng)。
2.氣魄,氣勢。
1.神思,意念。
1.肛門。魄,通"粕"。
1.薄膜。指物之虛浮而不堅(jiān)實(shí)者。魄,通"薄"。
1.象聲詞。
1.形容聲音響。
2.困貌。魄,通"薄"。
1.同"魂飛魄散"。
1.同"魂飛魄散"。
1.同"魂飛魄散"。
1.傳說中的月中白兔。魄,通"霸"。
1.同"魂飛魄散"。
1.猶靈魂。
1.指月亮。魄,通"霸"。
1.《國語.晉語三》"公子重耳其入乎,其魄兆于民矣。"韋昭注"魄,形也。兆,見也。"后因以"魄兆"指征兆﹑先兆。
辨析表白剖白心跡|登文剖白。
1.見"剖蚌求珠"。
1.剖析分辨。
1.評(píng)判。
1.分析陳說。
1.即判詞。
1.平分;劃分;分開。
2.分?jǐn)唷?
3.分說。
1.猶剖竹。古代帝王分封諸侯﹑功臣時(shí),以竹符為信證,剖分為二,君臣各執(zhí)其一,后因以"剖符"﹑"剖竹"為分封﹑授官之稱。
1.破開腹腔。
2.指自殺。
3.猶言掬誠。
1.婦女在分娩時(shí),嬰兒不能順利從產(chǎn)門娩出,由醫(yī)生切開母腹,從子宮中將嬰兒取出,稱為剖腹產(chǎn)。
1.亦作"剖心泣血"。
2.形容心意至誠,復(fù)極悲苦。
1.分割。
2.剖破切割。
1.謂分析判別得至細(xì)至精。
1.猶言分析。
1.分解。
1.漢蔡邕《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yuǎn)方來,遺我雙鯉魚;呼童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后因以"鯉"為書信的代稱。剖鯉,即拆信。
1.劃分。
2.皴裂。
3.猶分裂。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gè)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