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蜥蜴。
1.
見“蜥蜴”。爬行動物。又名石龍子,通稱四腳蛇。
1.出自《漢紀·武帝紀一》朔(東方朔)自請布卦射之曰:“臣欲以為龍,復無角;臣欲以為蛇,復有足;跂跂脈脈善緣壁,此非守宮,當是蜥蜴。”
2.出自《越縵堂讀書記·夏小正補傳》偃讀為蝘,蝘蜓,守宮也。在壁曰蝘蜓,在草曰蜥易。世稱它蝎之類,五日節必伏,興者生也。此說為前人所未發。
3.出自《長街燈語·人和稗草的戰爭》除了昆蟲的擬態,也還使人想到蜥蜴的變色,病菌的潛伏。
2.
見“蜥蜴”。比喻人格卑鄙的小人。
1.出自《楚辭·王逸〈九思〉》亂曰……斥蜥蜴兮進龜龍,策謀從兮翼機衡。
2.出自《鳴鳳記·燈前修本》既以感激天恩,敢不舍身圖報。目今蜥蜴雖除,虎狼入室。
1.金代為吏部文官正五品的封階,明清則為文職正四品封階。
1.中傷陷害。
1.墓道。
1.鄉中。
2.指中陽里。
在三段論的兩個前提中都出現的共同概念。它作為小項和大項的中介,把兩者聯系起來,從而推出結論。
1.中夜,半夜。
1.中夜起舞。
1.猶中天,高空。
中國指人口在50萬以下的城市。其中人口在20萬以下的為小城市,人口在20萬至50萬的為中等城市。一般是一個區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1.官名。秦漢置,為將作大匠屬官,佐治宮室。唐有中校署,屬將作監,掌舟車等事。
2.主帥所在的營帳。校,古代軍營的名稱。
3.軍銜的一級,低于上校﹑高于少校。
1.為邪氣所侵襲。
2.喻表現反常。
1.官名。古代王侯的侍御近臣。
2.臣僚受職或受賞后入朝謝恩。
3.古代臣子上謝表,例有"誠惶誠恐,頓首死罪"一類的套語,表示謙恭◇人編印文集往往從略,而旁注"中謝"二字。
1.層疊的坐席。古人席地而坐,以坐席層疊的多少表示身分的高低。
2.《后漢書.儒林傳上.戴憑》載戴憑解經不窮,"遂重坐五十余席"◇用以借指學問淵博的儒者。
1.重疊的險象。
2.層層險阻的地勢。
1.再次出現。
1.指兩層的車箱。
2.百合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菜二.百合》。
1.慎重思考。
1.猶九霄。指天空高處。
1.最重的喪服。
1.沉重的木枷。
1.指沉重的桎梏。
①物體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點。在不改變物體形狀的情況下,物體的重心與其所在位置和如何放置無關。有規則形狀、質量分布均勻的物體的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上。②三角形三條中線的交點。重心和頂點的距離等于對應中線長的三分之二。重心與三個頂點的連線,分三角形為三個面積相等的小三角形。它到三邊的距離與三邊長成反比例。三角形的重心在三角形形內。③工作的中心;事情的主要部分抓住重心|工作重心的轉移。
1.又一次。
2.從頭另行開始。
3.再次裝修使面貌一新。明李贄有《棲霞寺重新佛殿勸化文》。
1.猶言重整旗鼓。
1.猶大星。
1.重的刑罰。
2.加重刑罰;施以嚴刑。
3.猶慎刑。謂不輕易用刑。
1.謂不妄動,動必以禮。
2.重予,重加。
1.謂機器﹑武器等在重量﹑體積﹑功效或威力等方面比一般型號同類產品特別大的。
1.猶大姓。
1.指優厚的薪俸。
1.猶兼味。兩樣菜肴。
1.指深的山洞。
1.重要財富。指寶貨等。
1.層層欄干。
2.泛指高屋。
1.佛教語。謂教主說法告一段落,以偈頌重復概括精義。
1.天,天空。
2.指很深的哲理。語本《老子》"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1.謂兼授兩種官職。
1.尊尚學術。
2.即力學。物理學的一個分支。
1.重大功勛。
1.《周易》的《巽》卦,上下皆巽,故稱。
2.用以借指帝王的詔命。
1.謂沉重的壓力或負擔。
1.即鎮紙。用銅﹑鐵或玉石等制成的壓紙的文具。
1.車輪的雙重外周。二輪相重,取其安穩。
1.重疊的山崖。
1.指水邊。
1.再次申說。
2.口吃。
3.修辭方式之一種。也叫疊字。
1.同"重巒迭嶂"。
1.見"重巖迭嶂"。
1.亦作"重檐"。亦作"重櫩"。
2.兩層屋檐。
1.見"重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