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愛惜,重視,不隨便丟棄。
2.
動詞
可惜;惋惜。
3.
動詞
舍不得。
4.
動詞
同情;哀憐。
1.
哀傷;可惜。
1.出自《論語·子罕》子謂顏淵曰:“惜乎!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p>
2.出自《惜誓》惜余年老而日衰兮,歲忽忽而不反。
3.出自《洗兵馬》詩田家望望惜雨乾,布谷處處催春種。
4.出自《聊齋志異·張貢士》﹝高西園﹞猶述其曲文,惜不能全憶。
5.出自《沁園春·雪》詞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fēng)騷。
2.
愛惜,珍惜。
1.出自《莊子·在宥》而天下乃始尊之、惜之。
2.出自《雉帶箭》詩將軍欲以巧伏人,盤馬彎弓惜不發(fā)。
3.出自《晚至草平驛》詩但惜景物佳,不覺道路長。
4.出自《張冠瓊遺文序》敝耗精氣而至於短折,何不自惜之甚也。
3.
舍不得;吝惜。
1.出自《后漢書·光武帝紀上》既至郾、定陵,悉發(fā)諸營兵,而諸將貪惜財貨,欲分留守之。
2.出自《珍珠船》漢高祖手敕太子云:有好牛馬尚惜,況天下耶?
4.
怕。參見“惜死”。
1.出自《感興》詩不惜他人開,但恐生是非。
2.出自《蝶戀花·長春花口號》詞十二番花寒最好,此花不惜春歸早。
1.賜予恩澤。
1.古代帝王對有功年老的大臣賜予手杖,以為榮寵。又對高年賜予王杖,為養(yǎng)老之禮。始行于漢,后世不廢。
2.皇帝或尊長對臣下施以杖刑。
1.賜予毒酒令自殺。
1.給予賑濟。
1.見"賜鴆"。
1.謂由政府償還價值相當?shù)腻X。
1.對人前來棕的敬辭。
1.皇帝給以題篆字。
1.謂御賜的食物。
1.唐宋時三品以上官公服為紫色,五品以上官為緋色,官位不及而有大功,或為皇帝所寵愛者,特加賜紫或賜緋,以示尊寵。
1.葡萄的別名。
1.謂蠲免賦稅。
1.猶賜氏。
1.謂天子于祭祀宗廟﹑社郊后,把祭肉分給群臣。語本《左傳.僖公九年》"王使宰孔賜齊侯胙曰'天子有事于文武,使孔賜伯舅胙。'"
1.即蟕衟。一種大龜。也稱茲夷。
1.隨從的鞍馬。
1.見"從班列"。
1.列于朝班。朝臣上朝,各依班次就位,所謂鹓行有序。借指朝臣。
1.侍婢。
1.猶從駕。
1.就便。
1.母親的堂房兄弟之子或伯叔母的姊妹之子而年輕于己者。
1.從表兄弟之子。
1.歸順的軍隊。
2.親隨的兵卒。
1.父親的堂兄。
1.見"從約長"。
1.猶言從長計議。
多化些時間慢慢地商量考慮或設(shè)法辦理有些事欲速則不達,必須從長計議。
1.猶言從長計議。
1.扈從之車;跟從的車。
2.指媵妾。
3.謂使車跟從。
1.隨從之臣下;侍從之臣。
1.當初。
1.即陪祭。
1.從此時或此地起。
2.從這一道理或事實基礎(chǔ)出發(fā)。
1.車鈴聲。
2.相隨貌。
3.古代傳說中獸名。
1.打從,自從。
1.依從正道。
1.猶投敵。
1.堂弟。
1.亦作"從惡若崩"。
2.謂為惡如山崩那樣容易。
1.見"從惡如崩"。
1.以兒輩充當?shù)膹囊邸?
2.猶從子。
1.連詞。然后;因而。
1.放縱。
1.比喻迅即附和或響應(yīng)。
2.隨風(fēng)。
1.謂如風(fēng)之吹草,草隨風(fēng)傾倒。比喻強弱懸殊,弱者不堪一擊,即告瓦解。
2.謂如風(fēng)之吹草,草隨風(fēng)傾倒。比喻仿效﹑風(fēng)行之迅速。
1.為姻親或君上的親屬服喪。
2.歸附;順服。
3.遵從。
1.父親的兄弟。即伯父或叔父。
1.即從兄。
1.伯叔父之女。即堂姐妹。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