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書〉淘米。
2.
名詞
(Xī)姓。
3.
擬聲詞
見“淅瀝”。形容輕微的風雨聲或落葉聲等。
1.
淘米。參見“淅米”。
1.出自《云母泉詩》序泉出石,引流分渠,周遍庭宇。發如乳湩,末派如淳漿。烹茶、淅蒸、灌園、漱齒皆用之。
2.出自《封庶常桓墅陳府君墓志銘》晨不殖作,暮廢炊淅,數傳之后,猶守其家法。
2.
淘過的米。
1.出自《孟子·萬章下》孔子之去齊,接淅而行。
2.出自《山中人》詩日日一接淅,釜甑恒生塵。
3.出自《赴淮舟行雜詩》事異樵風便,舟輕接淅來。
3.
寒涼。參見“淅然”。
1.出自《和趙給事白蠅拂歌》皎然素色不因染,淅爾涼風非為秋。
4.
水名。亦稱淅河、淅江。在河南省西南部,源出盧氏縣熊耳山,南流到淅川縣雙河鎮附近入丹江。
1.出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秦發兵擊之,大破楚師於丹、淅。
1.舊時指上司的關懷。
1.法律﹑禁令。
1.法式,典范。
1.舊指上司對下屬的關懷照顧。
1.即顯考。指亡父。
1.東漢黃憲,字叔度,器度宏大。郭林宗稱其度量汪汪若千頃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濁,不可量。見《后漢書.黃憲傳》◇因稱器度宏大為"憲量"。
1.法令。
1.法律,律令。
1.法令。
1.謂繩之以法。
1.舊時官府的告示牌或捕人的票牌。
1.舊稱上司批復的公文。
1.指都察院發出的指令。
2.泛指上司發出的指令。
1.效法的典范。
1.法制。
1.即歷書。
1.猶憲銜。
2.猶憲臺。指御史之類的衙門。
1.法治之術。
1.魏晉以來御史的別稱。
2.宋代官名。即諸路提點刑獄公事。景德四年置,負責調查疑難案件,勸課農桑,和代表朝廷考核官吏等事,即后世按察司之職。
3.猶上司。元代習用語。
1.后漢改稱漢御史府為憲臺◇為同類機構的通稱,亦以稱御史等官職。
2.舊時對上官的尊稱。
1.舊時上訴案件,希望上一級官員能平反冤情,因稱之為"憲天"。
1.稱上官視聽的敬詞。
1.用細莞編織的席。
1.愚蠢。
1.粳稻之早熟者。
1.秈稻的米。
1.粟之不黏者。
1.猶傳揚。
2.翻騰;顛簸。
1.顛簸;翻騰。
2.謂此起彼落地喧鬧。
1.挑動;翻動。
1.猶翻騰。
1.翻轉,推翻。
1.翻轉;翻騰;推翻。
1.形容聲音之大。
1.翻騰攪擾;折騰。
1.掀起,揭開。
2.見"掀天揭地"。
1.喧鬧。
1.高舉拳頭,卷起衣袖。表示心情激動。
1.高舉貌;飛揚貌。
1.笑時啟口張須貌;激動貌。
1.猶翻騰。
1.翻騰;翻動。
2.飛騰,騰達。
3.鬧騰;折騰。
1.翻天。極言聲勢之大。
1.見"掀天揭地"。
1.猶言翻天覆地。比喻聲勢浩大或本領高強。
1.見"掀天揭地"。
1.飛舞;翻騰。
1.高舉貌。
1.掀起火焰。謂顯赫。
1.折騰,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