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嘆詞
〈書〉表示驚嘆。
2.
擬聲詞
喜笑的樣子或聲音(疊)。
1.
笑;喜笑。
1.出自《太玄·樂》人嘻鬼嘻,天要之期。
2.出自《帝京景物略·三圣庵》秋合酺賽社之樂歌,聲嘩以嘻。
3.出自《殺人篇》吾見夫北清之亂,西兵殘殺慘無人理,而南人且日飲酒觀劇以酣以嘻也。
2.
謂臉上露出笑容。
1.出自《韓詩外傳》景公嘻然而笑曰:“其圣何如?”
2.出自《金錢記》他是無饑無飽吃酒肉,嘻著賊臉前后瞧。
3.出自《二刻拍案驚奇》老嬤嘻著臉道:“……今日是個黃道吉日,特著老身來作伐行禮。”
4.出自《高高的白楊樹》一轉眼,她已嘻了臉,拎了條水淋淋的毛巾回來了。
3.
指苦笑、強笑。參見“嘻嘻”。
1.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謂秦王曰﹞:“臣知欺大臣之罪當誅,臣請就湯鑊,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秦王與群臣相視而嘻。
4.
指咧開嘴笑。
1.出自《準風月談·推》推了的結果,是嘻開嘴巴,說道:“阿唷,好白相來希呀!”
2.出自《上海的早晨》這時孫子嘻著嘴,一個勁笑,高興得手舞足蹈。
3.出自《新兒女英雄續傳》團員們都被那老鄉的大膽和詼諧所吸引,嘻開嘴巴望著他笑,但不敢笑出聲來。
5.
嘆詞。表示贊嘆。
1.出自《莊子·養生主》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至此乎!”
2.出自《張益州畫像記》天子曰嘻!命我張公。
3.出自《論衡·紀妖》從者以聞。簡子召之,曰:“嘻!吾有所見子游(晰)也!”
4.出自《種樹郭橐駝傳》問者曰:“嘻,不亦善夫!吾問養樹,得養人術。”
6.
嘆詞。表示驚嘆。
1.出自《莊子·讓王》二人相視而笑曰:“嘻,異哉!此非吾所謂道也。”
7.
嘆詞。表示遺憾或悲恨。
1.出自《禮記·檀弓上》伯魚之母死,期而猶哭。夫子聞之,曰:“誰與哭者?”門人曰:“鯉也。”夫子曰:“嘻,其甚也。”
8.
嘆詞。表示驚怒或不滿。
1.出自《呂氏春秋·行論》楚莊王使文無畏於齊,過於宋,不先假道。還反,華元言於宋昭公……乃殺文無畏於揚梁之堤。莊王方削袂,聞之曰:“嘻!”投袂而起,履及諸庭,劍及諸門。
2.出自《戰國策·趙策三》魯仲連曰:“然吾將使秦王烹醢梁王。”辛垣衍怏然不悅曰:“嘻!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先生又惡能使秦王烹醢梁王?”
9.
嘆詞。表示輕蔑。
1.出自《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打倒土豪劣紳,一切權力歸農會》“我出十塊錢,請你們準我進農民協會。”小劣紳說。“嘻!誰要你的臭錢!”農民這樣回答。
1.指三司要職。
1.考慮﹔計較。
1.宋代三司使的地位﹐與中書省的參知政事和樞密院的樞密使相等﹐因稱三司為"計省"或"計院"。
1.古代州郡計吏。
1.運籌謀畫。
2.計量天運。
1.古代州郡計吏用于登記﹑上報人事﹑戶口﹑賦稅等的帳冊。
2.計算帳目。
1.計較爭執。
1.亦作"計值"。
2.計算貨物的價值。
1.見"計直"。
1.宋代指三司之職。
1.考計規格。
1.計考治績。
1.計司的倉儲。
1.智謀﹐才干。
1.籌畫措辦。
1.設法囑托。指行賄﹐通關節。
1.設計騙取。
1.謂計較施舍資財。
2.合計耗資。
3.計算年資。
1.計議后奏請。
2.古代地方官員奏呈朝廷的關于境內治績的情況匯報。
1.指古代州郡官吏每年或每三年的考績。最﹐謂撮舉大要。
1.謂計慮不當﹐無助于事。
1.記覽和辯給。辨﹐通"辯"。
1.亦作"記莂"。
2.佛教語。指佛為弟子預記死后生處及未來成佛因果﹑國名﹑佛名等事。
1.見"記別"。
1.不能記得真切﹐印象凝。
1.掌表章文檄書記的官署或官員。
1.野記史乘。
1.猶言記存在心。
把對別人的仇恨記在心里他這個人從來不~ ㄧ我說了他幾句,他就記了仇。
1.謂所記怪異﹐所言辯給。
1.歷史傳記。
1.記言。
1.掛念關注。
1.猶記著﹐記住。
1.惦念。
1.謂考績記成末等。
1.見"記牒"。
1.亦作"記諜"。
2.史冊﹔文字記錄。
1.猶記事。
1.猶心目。
(~兒)記錄工作、比賽、游戲中得到的分數~員。
1.古代國家收藏文書史策的府署。
登記功績,作為一種獎勵~一次。
1.見"記功忘失"。
1.謂記其功績而略其小過。
1.史事﹐故實。
登記過失,作為一種處分記了一次過。
把對別人的怨恨記在心里~在心ㄧ咱們倆誰也別~誰。
1.記在心中。
1.思慮盤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