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詢問;詰問。
1.出自《書·呂刑》皇帝清問下民。
2.出自《漢書·爰盎傳》刺者至關中,問盎,稱之皆不容口。
3.出自《奉和虢州劉給事使君三堂新題二十一詠·方橋》君欲問方橋,方橋如此作。
4.出自《沁園春·長沙》詞問蒼茫大地,誰主沉???
2.
論難;探討。
1.出自《易·乾》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
2.出自《禮記·學記》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目。
3.出自《種樹郭橐駝傳》吾問養樹,得養人術。
4.出自《默觚上·學篇二》經天緯地之文,由勤學好問之文而入。
3.
考察;過問。
1.出自《詩·小雅·節南山》弗問弗仕,勿罔君子。
2.出自《代張籍與李浙東書》李中丞取人固當問其賢不賢,不當計盲與不盲也。
3.出自《文史通義·針名》今不問農蠶,而但以飽暖相矜耀。
4.
審訊。
1.出自《詩·魯頌·泮水》淑問如皋陶,在泮獻囚。
2.出自《唐故江南西道觀察使太原王公神道碑銘》公至,脫械不問。
3.出自《竇娥冤》你要官休呵,拖你到官司,把你三推六問。
5.
引申為判決。
1.出自《醒世恒言·盧太學詩酒傲王侯》陸公廉訪得實,參了上司,拿下獄中,問邊遠充軍。
2.出自《紅樓夢》后來聽見你兄弟問了死罪,他雖哭了一場,以后倒擦胭抹粉的起來。
6.
追究。
1.出自《左傳·僖公四年》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
2.出自《選舉令》昔季闡在白馬,有受金取婢之罪,棄而不問,后以為濟北相,以其能故。
3.出自《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首惡者必辦,脅從者不問,立功者受獎。
7.
占問。
1.出自《易·系辭上》是以君子將有為也,將有行也,問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響。
2.出自《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二》某公在明為諫官,嘗扶乩問壽數。
8.
聘問。古代諸侯之間通問修好。
1.出自《詩·大雅·綿》肆不殄厥慍,亦不隕厥問。
2.出自《周禮·秋官·大行人》凡諸侯之邦交,歲相問也。
3.出自《儀禮·聘禮》問諸侯,朱綠繅八寸。
9.
問候;慰問。
1.出自《論語·雍也》伯牛有疾,子問之。
2.出自《崔評事墓銘》自始有疾,吳郡率幕府寮屬日一至其廬問焉。
3.出自《雷雨》我不在的時候,你常來問你母親的病么?
10.
饋贈。
1.出自《詩·鄭風·女曰雞鳴》知子之順之,雜佩以問之。
2.出自《戰國策·趙策二》故寡人問子以璧,遺子以酒食,而求見子。
3.出自《贈宗魯筇竹杖》詩大夏資輕策,全溪問所思。
11.
指訂親。參見“問名”。
1.出自《太平廣記》頗有過客,以金帛為問,某先不忍別,未許。
2.出自《大家好》今年冬里給咱青皮問上個媳婦。
12.
命令。
1.出自《左傳·莊公八年》齊侯使連稱、管至父戍葵丘,瓜時而往,曰:“及瓜而代?!逼谑珕柌恢?。
2.出自《荊南兵馬使太常卿趙公大食刀歌》太常樓船聲嗷嘈,問兵刮寇趨下牢。
3.出自《前漢書平話》灌嬰、耿弇商議,問眾將曰:“吾今傳令,立下信旗一面,如順漢者在信旗東,如順呂者在信旗西?!?/p>
13.
音訊。
1.出自《為劉表諫袁譚書》初聞此問,尚謂不然。
2.出自《梁書·呂僧珍傳》高祖欲遣使至襄陽,求梁州問,眾皆憚,莫敢行。
3.出自《太祖實錄辨證二》元使以航海來,淹留逾年,而察罕被刺之問亦至矣。
14.
告,告訴。
1.出自《戰國策·齊策三》或以問孟嘗君。
15.
多與“不”連用,表示不管或無論。
1.出自《漢紀·高后紀》諸呂無問長幼皆斬之。
2.出自《鐵圍山叢談》霹靂大震一聲,而汴口所積舟,不問官私舟柁與士大夫家所座船七百只,舉自相撞擊,俱碎。
3.出自《珍珠船》莊宗雅好音律,凡用軍,前后隊伍,皆自撰詞,使揭聲而鳴唱,至入於陣,不問勝負,馬頭才轉樂齊舉,故人忘其死,亦用兵之一奇也。
4.出自《且介亭雜文二集·七論“文人相輕”——兩傷》不問青紅皂白,誰是誰非,各打屁股五百完事。
16.
介詞。向。
1.出自《入宅》詩相看多使者,一一問函關。
2.出自《西游記》菩薩現相,問妖取了佛衣。
3.出自《故事新編·起死》我不見了東西,當場捉住了你,不問你要,問誰要?
17.
通“聞”。聲譽。
1.出自《詩·大雅·文王》宣昭義問。
2.出自《唐故秘書少監贈絳州刺史獨孤府君墓志銘》朋游益附,華問彌大。
3.出自《狼星為熊味根起義皖中作》詩異軍天上降,義問域中馳。
1.語法學術語。謂施事與受事。
1.傳授;教授。
①約翰·施特勞斯(johannstrauss,1825-1899)。奧地利作曲家。早年學習商業,后專攻音樂。1844年自組樂隊◇任奧地利宮廷舞會指揮。作有圓舞曲《藍色多瑙河》、《春之聲》,歌劇《蝙蝠》、《吉卜賽男爵》等。②理查·施特勞斯(richardstrauss,1864-1949)。德國作曲家、指揮家。曾就讀于慕尼黑大學。歷任柏林歌劇院、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指揮。1933年底被指定擔任納粹德國音樂總監,1935年辭職。創作富后期浪漫派特色,尤以配器色彩瑰麗豐富見稱。主要作品有歌劇《莎樂美》、《玫瑰騎士》,交響詩《唐璜》、《堂吉訶德》等。
1.復姓。
1.施展威風。
1.作為。
2.處置;實行。
3.行動;行事。
1.謂施舍香火錢。
1.施展才能﹐效力。
1.宣泄。
1.行刑。
湖北竹山人。1919年在武漢當律師。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參與領導漢口人力車工人和粵漢鐵路工人大罷工。被聘為湖北全省工團聯合會、京漢鐵路總工會法律顧問。1923年參與領導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2月7日被捕,不久被殺害。
1.施舍藥物。
1.進行醫治。
2.謂免費給人治病。
1.施舍贈送。
1.給予。
1.移易交換。
1.張開翅膀。形容伸展﹐散布。
1.施行﹐實行。
2.使用。
1.見"施與"。
1.亦作"施予"。
2.給予﹐以財物周濟人。
1.猶駕馭。
1.給予恩惠。
1.施食給僧侶。
1.施行。
2.張開;展開。
3.安放;鋪陳。
作家,學者。浙江杭州人。震旦大學肄業。曾主編《現代》雜志。1937年后長期從事教育工作。建國后任華東師范大學教授。早年所作小說受弗洛伊德影響,注重挖掘人物的潛意識,有小說集《上元燈》、《將軍底頭》等。在文學翻譯、古典文學研究方面亦有成績。有《施蟄存文集》。
1.以針刺治療。
1.免費診治。
1.見"施賑"。
1.亦作"施振"。
2.施舍財物救濟貧民或災民。
1.實施政務。
1.處置;安排。
1.涂以紅色。
2.猶言涂脂抹粉。
1.即檀越。佛道對布施者的敬稱。
1.散布連綴。
1.見"獅子身中蟲"。
1.古代高級武官用的獅蠻腰帶。
1.寶石名。即貓睛石,俗稱貓兒眼。
1.見"獅子吼"。
1.喻悍妻施威之家。
1.宋代重陽節蒸糕上的粉制飾物。亦借指這種蒸糕。
2.古代武官腰帶鉤上飾有獅子﹑蠻王的形象,因以指武官腰帶。
3.指舊時節日賽會扮演的獅子﹑蠻王。
1.古代高級武官用的腰帶。
1.貓的一種。長毛巨尾,俗稱獅子貓。
在西藏自治區噶爾縣北部、獅泉河(森格藏布)南岸,新藏、那(曲)阿(里)公路交點。阿里地區政治、經濟中心。為西藏西部地區的新興城鎮。人口2000(1993年)。建有汽車修配、皮革、地毯、農具等工廠。
即斯芬克司①”(904頁)。
1.鵝的品種之一。體形大,羽毛灰白色,頭上長著黑色帶黃斑的瘤狀物,略似獅頭。生長快,成熟早,肉質優良。
1.猶法音。演說佛法之音。
1.比喻對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認真對付。
1.舊時官服上綴有獅子圖象的徽飾。補,又稱補子,指官服的前胸及后背用金線和彩絲繡成的圖象徽飾,是官品的標志。明清兩代官服文官繡鳥﹐武官繡獸。"獅子補"為武官二品的標志。
1.佛菩薩的床坐。
1.比喻要大價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