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古代宮室、宗廟的旁側小門。
1.出自《周禮·地官·保氏》使其屬守王闈。
2.出自《周禮·考工記·匠人》廟門容大扃七個,闈門容小扃參個。
3.出自《左傳·哀公十四年》子我歸,屬徒,攻闈與大門,皆不勝,乃出。
2.
泛指宮門。
1.出自《西都賦》列鐘虡於中庭,立金人於端闈。
2.出自《贈何劭王濟》詩日月光太清,列宿曜紫微。赫赫大晉朝,明明辟皇闈。
3.出自《明堂賦》九室窈窕,五闈聯綿。
3.
門戶;出入口。
1.出自《國語·吳語》王覺而無見也,乃匍匐將入於棘闈。
2.出自《吊魏武帝文》厘三才之闕典,啟天地之禁闈。
3.出自《贈張徐州稷》詩物情棄疵賤,何獨顧衡闈?恨不具雞黍,得與故人揮。
4.出自《君子有所思行》市??無阨室,世族有高闈。
4.
指古代后妃所居的宮殿。
1.出自《漢書·敘傳下》壸闈恣趙,朝政在王。
2.出自《夏侯常侍誄》入侍帝闈,出光厥家。
3.出自《賀冊皇太后表》皇太后光膺令典,受冊宮闈。
5.
晉、南北朝至唐指尚書省之門,唐以后指禮部的門。
1.出自《文選·左思〈蜀都賦〉》宣化之闥,崇禮之闈。
2.出自《文選·任昉〈王文憲集序〉》出入禮闈,朝夕舊館。
3.出自《送沈秀才下第東歸》詩毀出疾夫口,騰入禮部闈。
4.出自《謫居感事》詩禮闈冠多士,御試拜丹墀。
6.
指科舉考試。
1.出自《初刻拍案驚奇》春秋兩闈,聯登甲第。
2.出自《池北偶談·談異七·李學顏》新城諸生李學顏,闈后於歷下候榜。
3.出自《瞑庵雜識》先是湘陰彭峨為舉業有名,羅典主講岳麓書院,雅愛重之,闈后呈所作,羅決其必售。
7.
指古代科舉的試場。
1.出自《癸巳存稿·科場時日名目題目字號》康熙十六年以軍興,令天下鄉試,順天一闈,山東、山西、河南、陜西一闈,湖廣、江西、江南一闈,福建、浙江一闈。
2.出自《柳南隨筆》至己亥歲張又入闈,“正心誠意”者,闈中首題為“欲修其身”六句也。
8.
指內室。
1.出自《文選·束晰〈補亡詩·南陔〉》眷戀庭闈,心不遑安。
2.出自《送區弘南歸》詩朝暮盤羞惻庭闈,幽房無人感伊威。
3.出自《癸巳類稿·易安居士事輯》其事非閨闈文筆自記者莫能知。
1.陰云。
1.圭的上端尖銳者。古代作為征討不義的符信。
1.美玉。
2.比喻美好。
1.光澤貌。
1.色彩鮮明的繪畫。明楊慎《丹鉛總錄.訂訛.罨畫》"畫家有罨畫,雜彩色畫也。"多用以形容自然景物或建筑物等的艷麗多姿。
1.指掩蓋發酵物﹐保濕保溫﹐以利霉菌發育﹐長成黃色孢子。
1.淤積。
1.掩映。
1.我國古代東部少數民族用的一種葬具。
1.見"裺囊"。
1.亦作"裺篼"。
2.飼馬器皿。
長時間變化發展和平演┍洌經過漫長的歲月,類人猿終于演變成了人。
1.練兵的場所。
1.通過廣播表演﹑講說。
1.漫步,緩步。
1.見"演草"。
1.亦作"演艸"。
2.猶演算。
1.練習本,草稿本。
1.闡明,闡發。
1.講唱。演釋唱誦。
2.謂表演戲曲﹑歌曲。
1.詳細陳述。
1.猶促成。
2.形成。
1.謂世代繼承。
1.演變而出,演變而來。
2.偷偷地出行。
3.表演。
1.也稱"臺本"。專指經過導演處理而作為舞臺演出底本的劇本。
1.演說詞。
1.演詞。
1.謂繼承推廣。
1.演變進展。
1.宣講教義。
2.謂傳布教義的方式。
1.講解佛經。
1.演說的稿子。
1.起草詔令。
演變星體的演化|生物的演化。
1.蒙騙,迷惑。
1.推算紀元。
1.表演的技巧。
1.演變發展。
1.講解佛經。
1.演戲。
2.演出的劇目。
1.清時新登仕籍者在引見前一天須赴吏部演習引見時的禮節,稱為演禮。
1.施展謀略。
1.謂起草誥命。
1.戰國宋城門名。
1.猶演略。
1.分支;分流。
1.占卜的一種。以星﹑禽推測人的祿命吉兇。其書有《演禽通纂》﹑《演禽圖訣》等。
1.方言。勾搭,引誘。
2.方言。指男女間對對方有意。
1.以評書﹑小說等形式講述史事。宋周密《武林舊事.諸色伎藝人》有"演史"。
1.利用實驗或實物﹑圖表把事物的過程顯示出來,讓人認識或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