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下流;鄙陋。鄙劣。
2.
形容詞
〈書〉多;雜。煩瑣。
3.
見“猥褻”。①淫穢,下流。②做下流的動作。
1.
總括。參見“猥計”。
1.出自《管子·八觀》以人猥計其野。
2.
多;繁多。
1.出自《后漢書·仲長統傳》橫稅弱人,割奪吏祿,所恃者寡,所取者猥。
2.出自《三國志·魏志·王基傳》天下至廣,萬機至猥。
3.出自《北史·周紀上·明帝》時事殷猥,病困心亂,止能及此。
3.
大;粗大。
1.出自《嘲鼾睡》詩澹師晝睡時,聲氣一何猥!
4.
堆積。
1.出自《漢書·董仲舒傳》科別其條,勿猥勿并。
2.出自《三國志·魏志·崔林傳》方今軍旅,或猥或卒,備之以科條,申之以內外,增減無常,固難一矣!
5.
雜濫;繁瑣。
1.出自《左傳·隱公五年》若夫山林川澤之實,器用之資,皂隸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2.出自《新唐書·奚陟傳》中書令李晟有紙筆猥料積于省,它日以遺舍人,而雜事舍人常私有之,陟均舍寮無厚薄。
3.出自《明史·刑法志三》家人米鹽猥事,宮中或傳為笑謔。
6.
并;一同。
1.出自《論衡·宣漢》周有三圣,文王、武王、周公,并時猥出。
7.
猛烈。參見“猥發”。
1.出自《論衡·死偽》臭聞于天,多藏食物,腐朽猥發,人不能堪毒憤。
8.
謬;錯誤地。
1.出自《晉書·劉聰載記》陛下不垂三察,猥加誅戮。
2.出自《酌古論一·先主》今陛下不亟圖進取,而猥信吳人之和。
9.
鄙陋;卑劣。
1.出自《論衡·狀留》無道理之將,用心暴猥。
2.出自《重上后秦主姚興表》臣愚鈍而猥,蒙陛下褒飾之美。
3.出自《與人論文書》今夫韓、呂、鎦、柳所為,自以為古文辭,縱材薄不能攀姬漢,其愈隋唐末流猥文固遠。
10.
親昵;親近。
1.出自《三國志·魏志·明帝紀》詔驃騎將軍司馬宣王討之
2.出自《顏氏家訓·書證》或以侍祠猥朝,侯非列侯,故曰小侯。
11.
畏懼。
1.出自《醒世姻緣傳》待要自己趕來擒捉,一來也被打得著實有些狼狽,二來也被這個母大蟲打得猥了。他雖前世是個狐精轉化,那狐貍畢竟也還怕那老虎。
12.
通“隈”。山、水等彎曲的地方。
1.出自《漢書·溝洫志》河決率常於平原、東郡左右,其地形下而土疏惡。聞禹治河時,本空此地以為水猥,盛則放溢,少稍自索。
13.
指積弊。
1.出自《漢書·五行志上》昔秦受亡周之敝,而亡以化之;漢受亡秦之敝,又亡以化之。夫繼二敝之后,承其下流,兼受其猥,難治甚矣。
14.
副詞。茍,隨便。
1.出自《史記·律書》世儒暗於大較,不權輕重,猥云德化,不當用兵,大至君辱失守,小乃侵犯削弱。
2.出自《文選·楊惲〈報孫會宗書〉》然竊恨足下不深惟其終始,而猥隨俗之毀譽也。
3.出自《五經辨惑上》孔子固嘗以闕文語人,豈有特著一書,以為大典,乃猥存此等而不辨者,況又非所可疑乎,只是后來脫之耳!
4.出自《籌洋芻議·變法》今見他人之我先,猥曰不屑隨人后,將跬步不能移矣!
15.
副詞。驟然;突然。
1.出自《漢書·王莽傳中》貉人犯法,不從騶起,正有它心,宜令州郡且尉安之。今猥被以大罪,恐其遂畔。
2.出自《公羊傳·成公十八年》晉殺其大夫胥童
3.出自《后漢書·南蠻傳》先帝舊典,貢稅多少,所由來久矣。今猥增之,必有怨叛。
4.出自《三國志·魏志·高柔傳》太祖欲遣鐘繇等討張魯,柔諫,以為今猥遣大兵,西有韓遂、馬超,謂為己舉,將相扇動作逆。
16.
副詞。猶辱、承。謙詞。
1.出自《答臨淄侯箋》猥受顧錫,教使刊定,《春秋》之成,莫能損益。
2.出自《搜神記》家女子并丑陋,而猥垂榮顧。
3.出自《單刀會》猥勞君侯屈高就下,降尊臨卑,實乃魯肅之萬幸也。
4.出自《〈英杰歸真〉敘》小官等猥以菲才,夙叨恩眷。
1.水降松林,雨聲如濤,稱為松雨。
1.松樹成林的原野。
在吉林省西北部,鄰接黑龍江省,北、西、南三面為松花江環繞。因地處松嫩平原,故名松原。1987年設扶余市,1992年改松原市。人口113萬(1993年)。盛產石油,境內有著名的扶余油田(松原油田)。
1.松緩圓通。
1.植松的庭院。
1.松間明月。多用以渲染幽然情景。
1.青松白云。指隱居之境。
1.松風,松濤。
1.指山林別墅或隱者房舍。
1.謂猶如帳幕的松林。
1.亦作"松針"。
2.松樹的葉。葉狀似針,故稱。
1.植物名。
1.松樹脂液。
1.《史記·吳太伯世家》"季札之初使,北過徐君。徐君好季札劍,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寶劍,系之徐君冢樹而去。從者曰'徐君已死,尚誰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后因以"松枝掛劍"比喻重信義的美德。
1.用松枝做的拂子。
1.由松類樹干分泌出的樹脂,在空氣中呈粘滯液或塊狀固體,含松香和松節油。也稱松香﹑松膏﹑松膠﹑松液﹑松肪。
1.松上露珠。
1.松與竹。亦以喻節操堅貞。
2.喻節操堅貞的賢人。
1.松與竹經冬不凋,梅則寒冬生花,故習稱為"歲寒三友"。
1.松枝為麈。魏晉時名士常持麈尾以助清談。
1.形容儀表威嚴而又瀟灑。
1.墨的戲稱。
1.松樹的種實。可食。
2.傳說中神仙赤松子的省稱。
1.猶松口。
1.即娀簡。
1.即簡狄。舊傳為有娀氏之女,帝嚳之妃,殷始祖契之母。
1.山大而高。
2.即嵩山。
1.即嵩山。
1.《詩.大雅.崧高》"崧高維岳,駿極于天,維岳降神,生甫及申。"毛傳"山大而高曰崧;岳,四岳也……岳降神靈和氣,以生申甫之大功。"申,申伯;甫,甫侯,都是周宣王舅父,周朝重臣,相傳是古四岳后裔◇以"崧生岳降"稱出身高貴的大臣,或喻天賦特異者。
1.見"崧岳"。
1.嵩山的別稱。一方主山曰鎮,故稱。
1.即松江鱸魚。產于我國沿海等地的一種名貴食用魚類。
1.即嵩山。
1.高大。
1.嵩山和泰山的并稱。
1.即嵩山。
2.高峻。
3.崇高;尊貴。
1.即嵩山。
1.嵩山與衡山的并稱。
1.猶高大。
1.漢元封元年春,武帝登嵩山,從祀吏卒皆聞三次高呼萬歲之聲。事見《漢書.武帝紀》◇臣下祝頌帝王,高呼萬歲,亦謂之"嵩呼"。
1.嵩山和華山的并稱。
2.比喻崇高。
1.嵩山與霍山的并稱。
1.嵩山與箕山的并稱。
1.洛陽的別稱。因嵩山在其東南,故稱。
1.高大。
1.高峻的峰巒。
1.嵩山和洛水的并稱。兩者均近東都洛陽。
1.嵩山和邙山的并稱。
1.嵩山與北溟。泛指高山與大海。
1.唐代畫家戴嵩,師韓滉。善畫水牛﹑田園風景。畫牛尤有神韻。世因稱其所畫之牛為"嵩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