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帳子,幔幕。
2.
名詞
古人佩戴在身上的一種香囊。
3.
〈書〉同“帷”。
1.
佩帶的香囊。
1.出自《楚辭·離騷》蘇糞壤以充幃兮,謂申椒其不芳。
2.
泛指囊。
1.出自《七言酬秦山人出山見尋》詩手攜酒榼共書幃,回語長松我即歸。
3.
帷,帷帳。
1.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郎中令與樂俱入,射上幄坐幃。
2.出自《古詩十九首·明月何皎皎》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
3.出自《夏閏晚景瑣說》迎眸一笑,先入香幃。金鉤戛聲,細若碎玉。
4.
裙正面的一幅。
1.出自《國語·鄭語》王使婦人不幃而噪之。
5.
謂隱于帷帳內。
1.出自《世說新語·賢媛》謝公夫人幃諸婢使在前作伎,使太傅暫見,便下幃。
2.出自《新唐書·裴寬傳》〔韋詵〕歸語妻曰:“常求佳婿,今得矣。”明日,幃其族使觀之。
1.指用于禮儀的器物。語本《書.洛誥》"儀不及物。"孔傳"威儀不及禮物。"
1.南朝梁武帝禮賢講學之處。
1.儀表容貌。
1.以為模式。
2.形象。
3.以儀器觀測天象。
1.效法。
2.為法,做楷模。
3.楷模;典范。
4.儀容,風范。
1.儀容;形體。
2.謂畫其形貌。
3.效法。
4.行法規;做楷模。
5.典范;楷模。
1.同"儀刑"。
2.做楷模,做典范。
3.楷模;典范。
4.儀容。
1.禮儀的秩序。
1.儀禮﹑訓誡。
1.謂排列儀仗以迎客。
1.三國魏丁儀丁弇兄弟的合稱。二人有才名。
1.戰國時期縱橫家張儀與公孫衍的并稱。
1.儀態整肅貌。
1.皇后﹑妃嬪所乘的肩輿。其制依次稍有別。
1.儀容;器量。
1.儀禽。鳳凰的別稱。
2.比喻美德善行可為人表率。語本《易.漸》"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孔穎達疏"其羽可用為物之儀表,可貴可法也。"
1.泛稱地方掌刑律的屬官。
1.法則。
1.祖先留下的福祉。
1.猶遺址。
1.指傳留下來的詩文體制。
1.指未讀完的卷帙。
1.指碎布。
1.額外收獲。
1.充足的智慧。
2.指小謀略﹑小手段。
1.猶殘部。
1.遺存的書卷。
1.剩馀的丹朱。比喻赤誠之心。
1.留下的足跡。比喻先人制訂的法規。
1.馀積。
1.猶馀勇。
1.謙詞。無用的愚拙的人。
1.賞玩不盡的姿容。
2.指前輩傳留下來的舞姿。
1.富馀的資財。
1.馀裕的財物。
1.古代卿大夫嫡長子之外的兒子。
2.指百姓家庭中服役正卒以外的子弟。古代軍制﹐家致一人為正卒﹐馀皆為羨卒﹐稱"余子"。
3.年幼未服役的男子。
4.猶后代。
5.官名。 6.其馀的人。 7.謂劫馀之人。
1.謂其他人平庸無能。
1.殘存的滓穢。
1.殘剩在尸骨上的腐肉。
1.亦作"余縱"。
2.縱﹐同"蹤"。指他人事跡。
3.縱﹐同"蹤"。謂傳留下影響。
1.見"余蹤"。
1.指未盡的足力。
1.猶馀辜。
1.未盡消失的醉意。
1.指直系親屬以外的長輩。
2.指國君以外的位高者。
3.遺留的崇高地位。
1.留傳給子孫的福祉。
1.祭祀所馀之肉。
1.黎明。
1.比喻國家的積蓄非常富足。
1.涂飾墻壁的工具。杅,同"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