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君主;最高統治者。
2.
名詞
封建時代的最高爵位。
3.
名詞
首領;頭目。
4.
名詞
同類中最特出、最大或最強的。
5.
形容詞
〈書〉輩分高。
6.
名詞
(Wáng)姓。
1.
夏商周三代天子之稱號。
1.出自《書·盤庚上》王若曰:“格,汝眾。”
2.出自《周禮·天官序》惟王建國。
3.出自《史記·殷本紀》於是周武王為天子。其后世貶帝號,號為王。
4.出自《中國史稿》奴隸和奴隸主仍然是西周的兩個基本階級。“庶人”是奴隸階級;王、諸侯、卿、大夫是奴隸主階級。
2.
戰國時列國國君皆稱王。
1.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吾王之好鼓樂,夫何使我至於此極也。
2.出自《諸子考索·管子·形勢》諸侯稱王,唯楚在春秋之世,馀皆在戰國。
3.
泛指一國君主。
1.出自《爾雅?釋詁上》王,君也。
4.
秦漢以來皇帝對親屬、臣屬的最高封爵。
1.出自《史記·東越列傳》漢五年,復立無諸為閩越王。
2.出自《三國志·魏志·文帝紀》帝弟鄢陵公彰等十一人皆為王。
3.出自《新唐書·高祖紀》隋帝贈唐襄公為景王,仁公為元王。
4.出自《稱謂錄·宗室古封爵各稱》馬氏《通考》:“漢興,設爵二等,曰王曰侯。”皇子而封為王者,其實古諸侯也,故謂之諸侯王。王子封為侯者謂之諸侯。
5.
泛指首領。
1.出自《西游記》妖王慚愧道:“我從來不生此物,可可的今宵出丑。”
2.出自《聊齋志異·考弊司》少頃,鬼王及秀才并至。
3.出自《一個拿撒勒人的死》詩那上面寫著三種文字的罪狀:“耶蘇,猶太人的王。”
6.
尊。
1.出自《惠子·雜篇》匡章謂惠子曰:“公之學去尊,今又王齊王,何其到也。”
2.出自《閑情偶寄·種植·梅》花之最先者梅,果之最先者櫻桃。若以次序定尊卑,則梅當王於花,櫻桃王於果。
7.
指同類中的最特出或最大者。
1.出自《老子》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2.出自又如:獸王、花王。
8.
朝見天子表示臣服。
1.出自《詩·商頌·殷武》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不來享,莫敢不來王。
2.出自《左傳·隱公九年》宋公不王。
3.出自《三國志·魏志·文帝紀》氐羌來王。
4.出自《擬唐回鶻率眾內附詔宰相李德裕撰賀表》天子以四夷為守,則要服貢,荒服王。
9.
通“皇”。
1.出自《莊子·天運》夫三王五帝之治天下不同,其系聲名一也。
2.出自《尚書大傳》王之不極。
10.
通“匡”。
1.出自《墨子·迎敵祠》唯乃是王。
2.出自《雙劍誃諸子新證·墨子二》王本應作匡,宋人避諱而改為王……《詩·破斧》:“四國是皇”,王應麟《詩考》引齊詩作“四國是匡”,《法言·先知》作“四國是王”,《春秋繁露·深察名號》:“王者皇也,王者匡也。”是皇、匡、王字音近義通。
11.
姓。
1.出自《廣韻·陽韻》王,姓。
無脊椎動物的一門,外皮一般具有石灰質的刺狀突起,身體球形、星形或圓棒形,生活在海底,運動緩慢或不運動,如海星、海膽、海參、海百合等。
1.謂墻上置棘。亦指置有荊棘的墻。
1.古代九卿的統稱。唐以后專稱大理寺卿。
1.《詩.檜風.素冠》"庶見素冠兮,棘人欒欒兮,勞心慱慱兮。"鄭玄箋"急于哀戚之人。"后人居父母喪時,自稱"棘人"。
1.猶艱澀。
1.酸棗。
1.用棘枝做的箭。
1.指太常寺。
2.大理寺的別稱。
1.泛指九卿官署。
2.大理寺的別稱。古代聽訟于棘木之下,大理寺為掌刑獄的官署,故稱。
1.荊棘之田,荒田。
1.公卿的官署。
1.古代獄外種棘,因以"棘土"指牢獄。
1.指科舉時代的考場。唐﹑五代試士,以棘圍試院以防弊端,故稱。
2.用荊棘圈成的場地。
1.戒備森嚴的科舉考場。
1.春秋楚棘邑之門。
2.棘圍。
1.棘木之下。古代聽訟的地方。
2.周樂之一。
3.戰國時齊國學者會聚之地。參見"棘下生"。
1.戰國時,會聚在棘下的齊國學者的通稱。
1.棘木之心。《詩.邶風.凱風》"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朱熹集傳"棘,小木,叢生,多刺,難長,而心又其稚弱,而未成者也……以凱風比母,棘心比子之幼時。"后以喻人子的稚弱或思親之心。
1.可以為薪的棘木。
1.蔓延交結的荊棘。亦謂荊棘蔓延交結覆蓋。
1.即遠志。藥草名。
1.以棘刺護墻。
也稱棘闈”、棘圍”。科舉時代的考場,因用荊棘圍起,以防止作弊,故稱。
1.酸棗;酸棗樹。
1.荊棘的芒刺。
2.喻指刺骨的寒氣。
1.亦作"棘針科"。
2.荊棘叢。
1.舊時發油的一種。
1.荊棘。
1.古代掌獄訟之官。
1.棘木與枳木。二者皆有刺。
1.棘木做的車軸。
1.竹名。也叫笆竹﹑籬竹。
撥動棘輪做間歇運動的零件。棘爪由連桿帶動做往復運動,從而帶動棘輪做單向運動。
1.荊棘。
1.懲罰。
1.和睦安定。
1.集子。
2.聚集的資本。
1.收集比較。
1.集市。
1.在預定范圍內收集各家著作編輯成的書。
同類著作匯集在一起(多用做書名)《叢書~》ㄧ《中國古典戲曲論著~》。
1.猶成文。
1.編次﹔編輯。
集中某類事物的各個方面,達到相當完備的程度這是一部~的優秀著作。
1.成其德教。謂為君施德教于民。
1.猶搜集﹐采集。
1.謂鳳停于樹。南朝陳賀循《賦得夾池修竹詩》﹕"來風韻晚徑﹐集鳳動春枝。"后因以比喻聚集賢才。
2.謂時世清平。語出《太平御覽》卷九一五引《禮斗威儀》﹕"君乘土而王﹐其政太平﹐則鳳集于林菀。"
1.順從﹐服從。
1.工商企業按預定資本總額等分為若干股﹐以發售股票方式募集股份﹐籌集資金。
反映事物的集合體的概念。如詞匯”反映所有的詞集合而成的整體,它不適用于構成該整體的個體。任何一個詞都不能稱之為詞匯”。有些語詞在不同的語境里可以分別表達集合概念或非集合概念。如作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其中的作家”是集合概念;張三是作家”,其中的作家”是非集合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