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用繪畫表現出來的形象。
2.
動詞
謀求;謀取;想要得到。
3.
動詞
希望得到,貪圖。
4.
名詞
計謀;計劃。
5.
動詞
〈書〉繪;畫。
6.
名詞
(Tú)姓。
1.
亦作“圖”。亦作“圗”。
2.
圖畫。畫成的形象、肖像。
1.出自《莊子·田子方》宋元君將畫圖,眾史皆至,受,揖而立。
2.出自《史記·留侯世家論》余以為其人計魁梧奇偉,至見其圖,狀貌如婦人好女。
3.出自《紅樓夢》就象老太太屋里掛的仇十洲畫的“艷雪圖”。
3.
指河圖。參見“圖讖”、“圖緯”。
1.出自《易·系辭上》河出圖。
2.出自《論語·子罕》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
3.出自《櫝記·河圖、洛書》果若后世之論,則《圖》《書》乃圣人所獨取之以作《易》者也。
4.
繪畫;描繪。
1.出自《左傳·宣公三年》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
2.出自《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其卑濕則生藏莨蒹葭,東薔雕胡,蓮藕菰蘆,庵?軒芋,眾物居之,不可勝圖。
3.出自《文心雕龍·物色》寫氣圖貌,既隨物以宛轉。
4.出自《華山》詩青蒼河一隅,氣狀杳難圖。
5.出自《漢文學史綱要》以所圖故事,今多失傳,故往往難得其解。
5.
模仿;摹擬。
1.出自《尺蠖賦》高賢圖之以隱淪,智士以之而藏見。
2.出自《水經注·?水》〔駿馬〕齒四十九矣,而俊逸不虧。俊奇之,比鮑氏驄,命鑄銅以圖其像。
6.
考慮;謀劃;計議。
1.出自《詩·大雅·崧高》我圖爾居,莫如南土。
2.出自《墨子·修身》多力而伐功,雖勞必不圖。
3.出自《漢書·高帝紀下》天下既安,豪杰有功者封侯,新立,未能盡圖其功。
4.出自《越絕書·請糴內傳》越王與之劍,使自圖之,吳王乃旬日而自殺也。
5.出自《后漢書·文苑傳上·杜篤》觀隘於崤黽,圖險於隴蜀。
6.出自《與韓荊州書》惟君侯圖之。
7.出自《呂和卿考工員外郎制》夫能善於其職,固將圖爾之勞。
8.出自《徐霞客游記·粵西游日記二》然竊計巖中有遺構,可結桴浮水,獨木巨不能自移,還與參慧圖之。
7.
設法對付。
1.出自《左傳·隱公元年》無使滋蔓,蔓,難圖也。
2.出自《后漢紀·靈帝紀下》卓(董卓)擁強兵,有異志,今不早圖,將為所制。
3.出自《新唐書·高祖紀》謀因禱雨晉祠以圖高祖。
8.
謀取。
1.出自《戰國策·秦策四》韓魏從,而天下可圖也。
2.出自《李泌論》故郭子儀李光弼自朔方起兵,皆欲先圖范陽。
9.
貪圖;企圖。
1.出自《二刻拍案驚奇》從來說書的,不過談些風月,述些異聞,圖個好聽。
2.出自《儒林外史》因老先生要買,房主人讓了幾十兩銀賣了,圖個名望體面。
3.出自《書信集·致黎烈文》換一筆名,圖掩人目,恐亦無補。
10.
料想。
1.出自《論語·述而》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
2.出自《平原懿公主誄》何圖奄忽,罹天之殃。
3.出自《陳書·宣帝紀》豈圖王室不造,頻謀亂階;天步艱難,將傾寶歷。
4.出自《聊齋志異·嘉平公子》妾初以公子世家文人,故蒙羞自薦。不圖虛有其表!以貌取人,毋乃為天下笑乎!
11.
猜度;推測。
1.出自《論衡·解除》形既不可知,心亦不可圖。
12.
意圖;抱負。
1.出自《五等論》故強晉收其請隧之圖,暴楚頓其觀鼎之志。
2.出自《過南岳入洞庭湖》詩帝子留遺恨,曹公屈壯圖。
13.
指浮圖。即塔。
1.出自《水經注·清水》南峰北嶺,多結禪棲之士;東巖西谷,又是剎靈之圖。
14.
舊時地方區劃名。
1.出自《日知錄·圖》圖,即里也。
2.出自《初刻拍案驚奇》快行各鄉各圖,五家十家保甲一挨查,就見明白。
3.出自《上海小刀會起義史料匯編·癸丑嘉定紀事》鄉民知禍將亟,擁烈春為首,結二十余圖,糾眾抗糧。
15.
通“度”。度量。參見“圖德”。
1.出自《荀子·正論》圣王在上,圖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
16.
版圖;地圖。
1.出自《周禮·夏官·職方氏》職方氏掌天下之圖。
2.出自《秦州雜詩》州圖領同谷,驛道出流沙。
17.
通“度”。法度。按,圖,《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作“度”。
1.出自《楚辭·九章·懷沙》章畫志墨兮,前圖未改。
1.古代朝廷對已死有功人員的子孫授以官爵。
1.送財物或他物給人。亦指贈給的財物等。
1.贈送。
1.猶贈言。
1.謂落葬時將玉埋入墓穴。
1.贈送東西給遠行的人。
1.編輯或出版機構等把自己出的書刊贈送給人。
1.唐人小說載,有盧生在邯鄲旅店中,遇道士呂翁,翁贈之以枕,生睡入夢,歷數十年榮華富貴。及醒,主人炊黃粱尚未熟。見唐沈既濟《枕中記》◇用為富貴如幻夢之典。
1.謂幫助治喪而贈以財貨衣帛等。
1.猶操筆。古人構思為文時常以口咬筆桿,故稱。
1.方言。怎么。
2.謂怎么辦。
1.見"咋呼"。
也作咋唬”。方言。吆喝;喊叫咋呼得厲害|瞎咋唬啥?
也作咋唬”。方言。吆喝;喊叫咋呼得厲害|瞎咋唬啥?
1.見"咋呼"。
2.夸口;炫耀。
1.啃咬。
咬住自己的舌頭。因悔恨、害怕而不敢說話訴者覆得罪,由是咋舌不敢言。也形容因驚訝而說不出話來的樣子令人咋舌|聞者咋舌。
1.咬嚼吞吃。
1.違拗。
1.形容啃咬之聲。
1.指呼喊吆喝聲。
2.急速;頃刻。
1.象聲詞。形容呼叫聲﹑咬牙聲等。
1.謂咬指出血以自誓。
1.咬著指頭,伸著舌頭。形容極為驚異。
1.猶攫取,掠奪。
1.見"挓挲"。
1.亦作"挓挱"。
2.張開;伸開。
1.商量,議論。
1.高聲叫嚷。
①小聲說話他倆喳喳了好一會兒了。②小聲說話的聲音他們圍在一起,喳喳的不知說些什么。
①小聲說話他倆喳喳了好一會兒了。②小聲說話的聲音他們圍在一起,喳喳的不知說些什么。
1.形容細碎的聲音。
1.大毛筆。筆桿粗短,書寫時以五指抓住,故稱。
1.方言。掙扎,勉強支持。
見標準特許銀行”(783頁)。
1.方言。垃圾箱。
1.猶豎起。
1.碎片;碎屑。
1.碎屑。
2.渣滓。
①物品提取出精華后的殘余部分微有些渣滓去不盡。②比喻品質惡劣無益于社會的人社會渣滓。
國民黨反動派囚禁、屠殺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的集中營。1939年在重慶磁器口設立。1943年后改為中美合作所第二看守所。1949年11月底重慶解放前夕,囚禁于此的二百多位革命志士被殺害。
1.指剛長出來的須發。
2.指不正當的男女關系。
1.山楂榚。
1.女子發式的一種。將頭發盤至額角兩邊,打成髻,似"丫"形。舊時丫環﹑婢女多用此發式。
1.錯雜不齊貌。
1.象聲詞。鵲鳴聲。
1.糕點名。
1.落葉小灌木,莖高一二尺,葉倒卵形,春日開花,黃赤色,實圓,色微黃,甚酸,一名木桃。
1.亦作"齄靤"。
2.鼻有紅色斑點。
1.亦作"齄鼻"。
2.酒糟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