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一種金屬元素,符號Fe,原子序數26。灰色或銀白色,能延展,有磁性,易生銹,用途極廣,是煉鋼的主要原料,也是生物體中不可缺少的物質。
2.
名詞
借指兵器。
3.
形容詞
形容堅硬;堅強;牢固。
4.
形容詞
形容精銳或強暴。
5.
形容詞
比喻確定不移。
6.
形容詞
指板著(面孔),形容表情嚴肅。
7.
名詞
(Tiě)姓。
8.
形容詞
像鐵那樣的顏色。
1.
亦作“鉄”。亦作“銕”。亦作“鐡”。
2.
鐵制的器物。①指農具。②指兵器。③指鐵衣,鐵甲。④指鐵馬。檐鈴。參見“鐵馬”。
1.出自《孟子·滕文公上》許子以釜甑爨,以鐵耕乎?
2.出自《文選·李陵〈答蘇武書〉》兵盡矢窮,人無尺鐵。
3.出自《赤壁》詩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4.出自《團結起來,劃清敵我界限》敵人大炮比我們多,但士氣低,是鐵多氣少。
5.出自《戰城南》詩凍指控弦指斷折,寒膚著鐵膚皸裂。
6.出自《表異錄·軍旅》侯景浴鐵數千葉,翼衛左右。注:言鐵甲堅滑,若以水浴之也。
7.出自《香羅帶·離思》套曲只見雕窗靜,繡幃揭,無言怕聽窗外鐵。
3.
像鐵一樣的顏色。
1.出自《禮記·月令》﹝孟冬之月﹞駕鐵驪。
2.出自《冬望》詩霜余荊吳倚天山,鐵色萬仞光铓間。
3.出自《吶喊·社戲》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
4.
比喻堅強剛勁。參見“鐵騎”。
1.出自《初刻拍案驚奇》劉兄日間所言,此時怕鐵好漢也不敢去。
5.
形容確定不移。參見“鐵誓”、“鐵證”。
1.出自《論黨內斗爭》列寧并且確定了黨的組織原則是民主集中制,黨有統一的鐵的紀律。
2.出自《龍須溝》這門親事算是鐵了。
3.出自《紅旗譜》賈老師鄭重其事地說:“看樣子反動派對二師學潮,已經鐵了心了。”
6.
通“驖”。赤黑色的馬。
1.出自《初學記》絕駟鐵之猲獢,云何盧令之足書。
2.出自《詩·秦風·駟??序》駟??,美襄公也
7.
古丘名。春秋衛地。在今河南濮陽北。
1.出自《春秋·哀公二年》晉趙鞅帥師及鄭罕達帥師戰于鐵。
2.出自《左傳·哀公二年》登鐵上,望見鄭師眾,大子懼,自投于車下。
8.
姓。明有鐵鉉。見《明史》本傳。
1.出自《通志?氏族略五》鐵氏,隋有將軍鐵士雄。
9.
化學元素。符號Fe。黑色金屬。有延展性,顯磁性,質地堅硬,在濕空氣中容易生銹。可以煉鋼,制造各種器械、用具等。也是生物體中不可缺少的物質。
1.出自《書·禹貢》厥貢球、鐵、銀、鏤、砮、磬。
2.出自《史記·貨殖列傳》龍門、碣石北多馬、牛、羊、旃裘、筋角;銅、鐵則千里往往山出棋置:此其大較也。
3.出自《水滸傳》力如牛猛堅如鐵,撼地搖天黑旋風。
4.出自《送友人》詩君把轡與秋,觸手冷於鐵。
5.出自《中國史稿》鐵的發現,大約是在商代,到西周時期,已成為習見的事物。
1.猶曉泠。
1.安詳溫雅。詳﹐通"祥"。
2.周詳雅正。
1.謂盡數延攬。
2.謂廣泛接受意見。
1.安詳美好。
1.謂言語審慎。
2.猶正言﹐直言。
3.細說。
1.審判。
1.猶繁簡。
1.平正劃一。
1.審議。
1.見"詳穩"。
1.假裝應和。詳﹐通"佯"。
1.細說。
1.周備而簡要。
1.審查批閱。
1.平正允當。
2.報準﹔批準。
1.詳細記載。
1.審察采擇。
2.審慎選擇。
1.猶明察。
1.安詳嚴整。
2.謂處事周詳完善。
3.詳細完整。
1.平正。
2.審察校正﹔審議糾正。
1.詳盡細密。
1.安詳中正。
1.端莊持重。
1.亦作"洋注"。
2.詳細注解。
3.詳細注明。
1.參詳﹐依據。
1.審核采擇。
1.太平天國后期﹐規定對特爵諸王嗣君以外各子之報告稱為"詳奏"。
1.古代地方所設學校。
1.古代學校。均,成均。
1.古代對地方學官的敬稱。
1.古代鄉學之門。
2.指學校。
1.指在學生員。明清時為秀才的別稱。
1.《禮記.學記》"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后因以"庠塾"泛稱地方學校。
1.古代學校。
1.古代學校。
古代的地方學校◇也泛稱學校或教育事業設庠序以化于邑|學子憤慨于庠序,商賈喧噪于廛市。
1.古代地方學校。
1.用蔑席做的帆。《說文.木部》"栙,栙雙也。"朱駿聲通訓"栙,栙雙,迭韻連語……如今糧艘以?席為帆。"一說謂船帆未張。
1.親喪祥祭之哀。
1.祥瑞的書籍。
1.猶祥異。吉祥與變異。
1.瑞風。
1.同"祥飆"。
1.死者生前所乘之車,葬時用為魂車。
1.謂大祥期滿除服。
1.吉祥的氣氛。
1.即景風。夏至后和暖的風。古代所指八風之一。
2.預兆吉祥的風。
1.鳳凰,古代傳說中的瑞鳥。
1.指吉祥的征兆。
1.吉祥福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