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駦”。亦作“驣”。
2.
馬奔躍,奔馳。
1.出自《楚辭·大招》騰駕步游,獵春囿只。
2.出自《贈河陽》詩逸驥騰夷路,潛龍躍洪波。
3.出自《新唐書·韋湊傳》兵指黃屋,騎騰紫微。
3.
跳躍。
1.出自《莊子·山木》王獨不見夫騰猿乎?
2.出自《漢書·李廣傳》暫騰而上胡兒馬。
3.出自《觀打魚歌》眾魚常才盡卻棄,赤鯉騰出如有神。
4.出自《玉篇?馬部》騰,上躍也。
4.
跨越;超越。
1.出自《逸周書·寶典》二悌,悌乃知序,序乃倫,倫不騰,上乃不崩。
2.出自《洛陽伽藍記·景明寺》文宗學府,騰班馬而孤上;英規勝范,凌許郭而獨高。
5.
勝過;凌駕。
1.出自《逸周書·文酌》騰咎信志。
2.出自《管子·君臣下》為人臣者,變故易常,而巧宦以諂上,謂之騰。
6.
猶舉。揚起;抬起。
1.出自《文選·傅毅〈舞賦〉》眄般鼓則騰清眸,吐哇咬則發皓齒。
2.出自《七啟》翼不暇張,足不及騰。
7.
上升;登上。
1.出自《禮記·月令》〔孟春之月,〕是月也,天氣下降,地氣上騰。
2.出自《淮南子·原道訓》經紀山川,蹈騰昆侖。
3.出自《奉酬振武胡十二丈大夫》詩傾朝共羨寵光頻,半歲遷騰作虎臣。
4.出自《次王仲縉感懷韻十首兼呈張廷壁》東京多節土,我懷管幼安;騰身風塵表,寵祿寧肯干?
5.出自《偉大的事實不朽的意義》讓千百年后流著感激的淚,騰起贊美的歌聲。
8.
指物價上漲。
1.出自《玉磬賦》較隍池之寶,美價是騰。
2.出自《過石城》詩縣市米驟騰,民饑何以救。
9.
水涌貌。
1.出自《詩·魯頌·十月之交》百川沸騰,山冢崒崩。
2.出自《文選·郭璞〈江賦〉》圓淵九回以懸騰,湓流雷呴而電激。
10.
乘,騎。
1.出自《楚辭·劉向〈九嘆·愍命〉》卻騏驥以轉運兮,騰驢騾以馳逐。
11.
傳遞;致。
1.出自《儀禮·公食大夫禮》眾人騰羞者,盡階,不升堂。授以蓋,降出。
2.出自《新唐書·忠義傳中·張巡》閑道表諸朝,騰箋祗府,祗乃舉兗以東委巡經略。
3.出自《燕下鄉脞錄》於是四川諸州縣大嘩,騰謗書遍於道路。
12.
閃射;呈現。參見“騰文”。
1.出自《楚辭·招魂》蛾眉曼睩,目騰光些。
2.出自《詔書蓋璽頒行論》暉騰朱色,彩現紅光。
13.
傳揚;傳播。
1.出自《后漢書·馬援傳論》馬援騰聲三輔,遨游二帝。
2.出自《文心雕龍·諸子》唯英才特達,則炳曜垂文,騰其姓氏,懸諸日月焉。
3.出自《李君羨傳論》豈太宗厚君集而薄君羨邪?蓋天文變于上,人謠騰于下,雖圣人不能不疑懼矣。
4.出自《〈盛世危言〉》今使天下之大,萬民之眾,凡有心者各竭其知,凡有口者各騰其說,以待??軒之采。
5.出自《對于教育方針之意見》清之季世,隸屬政治之教育,騰于教育家之口者,曰軍國民教育。
14.
蒸烤。
1.出自《永貞行》湖波連天日相騰,蠻俗生梗瘴癘蒸。
2.出自《三千里江山》李春三指手畫腳說:“你怎么敢脫呢,一脫下來晾不干,晚間穿什么?全仗著身上這股熱呼勁才能騰干。”
15.
挪動;挪移。參見“騰移”。
1.出自《儒林外史》家里一個錢也沒有,我店里是騰不出來。——就算騰出些須來,也不濟事。
2.出自《湖南光復紀事》都督以所騰無幾,仍不敷用,決議將省城各補助行政機關……凡屬無關緊要者,一律停辦,全數移充軍餉。
16.
使空出來。
1.出自《兒女英雄傳》連那左鄰右舍也跟著騰房子,調桌凳,預備落作。
2.出自《東方》郭祥把身子挪了挪,給他騰了個座位。
3.出自《工作著是美麗的》她寧愿得罪人,也要騰出些時間來多讀一些書,多想些問題。
17.
猛地;突然。
1.出自《西廂記諸宮調》氣撲撲走得掇肩的喘,騰到鶯鶯前面,把一天好事都驚散。
2.出自《喬廠長上任記》石敢的臉騰一下紅了。
18.
通“媵”。送。參見“騰羞”。
1.出自《儀禮·公食大夫禮》眾人騰羞者,盡階,不升堂。
19.
姓。
1.出自《景君碑》門下督盜賊騰頌。
原指能治百病的丹藥。比喻極有效驗的好辦法事情到了這等地步,誰也拿不出起死回生的靈丹妙藥。
1.見"靈丹妙藥"。
1.即衟。甲用以占卜﹐故稱。
1.神靈的恩德。
1.寺院中的長明燈。
1.美好的精神境界。
1.南朝齊東昏侯賜給蔣侯神的封號。
1.木樁。
1.猶靈活。
1.猶通達。
2.指仙洞。
1.猶圣斷。謂君主的英明決斷。
1.仙女﹔美女。
1.喪車。
1.見"靈旛"。
1.亦作"靈幡"。
2.佛教用來供奉和裝飾菩薩像﹑道士用以招請神靈的旌旗。
3.招魂幡。
1.燔柴祭天。
1.見"靈輿"。
1.靈活機敏。
1.猶仙方。神仙賞賜的藥餌。
2.指有特效的藥方。
1.神靈的住屋。
2.冥器。燒化給死者用的紙扎房子。
1.指修身養生之術。
2.道教經典《靈飛經》的省稱。
3.仙人腰帶名。
4.仙童名。
5.謂得道成仙。
1.道經名。今《道藏》中有《上清瓊宮靈飛六甲左右上符》及《上清瓊宮靈飛六甲箓》二種﹐合稱《靈飛經》。唐書法家鍾紹京寫有《靈飛經帖》。
1.道家方劑名。以云母﹑茯苓等九味中藥合成。據傳服用后可延年益壽或得道成仙。
1.指宓妃。
2.指娥皇﹑女英。
3.指秦穆公女弄玉。
4.泛指仙女。
5.指漢高祖的嬪妃唐山夫人。夫人有《安世房中歌》十七章傳世。
1.天門。
1.芳草。比喻美德。
2.道家語。指潔凈之氣﹐與"故氣"相對而言。
3.香氣。
1.古代善占吉兇者。
2.見"靈芬"。
1.即鼖鼓。大鼓。
1.謂時勢。
2.春風﹐東風。
3.喻教化。
4.陰慘的風。
5.陰靈的節概。 6.修道者或神靈的風范。
1.神仙境界。
2.冥中轄境。
1.神仙或修道者居處的山峰。
2.指神話中的仙山。
3.山名。在廣東省治西北。
4.山名。在浙江省樂清縣雁蕩山。山下有靈峰寺。
5.山名。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邊。 6.山名。在福建省崇安縣武夷九曲盡處。
1.鳳凰。古以為四靈之一﹐故稱。
1.相傳漢明帝時﹐鄴令王喬有神術﹐每月朔自縣詣尚書臺﹐帝怪其來而無車騎﹐密令太史候望﹐見有雙鳧從東南飛來﹐因伏伺﹐見鳧來﹐舉羅﹐但得一雙舄。見漢應劭《風俗通.正失.葉令祠》。因以為典。
1.上天的符命。
2.指神奇的征兆。
3.道教的符箓。
1.指心。
2.上古神話中蒼帝之廟。
3.指神靈仙道的住所。
4.住宅的美稱。
1.秀美的山岡。
①靈通感應你既為神,豈無靈感|山頂娘娘最靈感,應之如響。②文藝、科學創造過程中突然爆發出來的創造能力。其產生雖帶有偶然性,但它的獲得卻離不開創造者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知識積累。
1.墓地。
1.猶王綱。朝廷的綱紀法度。
1.抬棺材的杠子。
1.道書。
1.戈的美稱。
1.舊時謂入居人家以索取供奉并能言人吉兇的狐妖精怪。
1.神木的根。
2.植物根苗的美稱。
3.指才德修養。
4.指有才德的人。
5.對祖先的敬稱。 6.指佛祖。 7.性靈﹐智慧。 8.道教指舌根。 9.借指人的身體。 10.仙緣。
1.用以供奉神靈的宮闕樓觀。
2.天帝或仙人住所。
3.指寺廟。
4.對宮殿的美稱。
5.對住宅的美稱。 6.指供奉帝王遺像的宮室。 7.引申指壙宮﹐墓穴。
1.相傳商湯都亳時﹐有神手牽白狼﹐口銜金鉤而入湯庭。見《藝文類聚》卷九九引《田俅子》◇以"靈鉤"為符瑞之典。
1.巧奪天工的建筑。
1.古代旌旗名。
1.神靈居住的山谷。
2.寺名。在江蘇省南京市紫金山東南坡﹑中山陵東。原址在山西南坡獨龍阜﹐名開善寺﹐梁武帝時建。宋名太平興國寺﹐后為蔣山寺。明初以營建孝陵遷今址﹐改名靈谷寺。有無梁殿﹑靈谷塔﹑三絕碑等勝跡。
1.稱仙人的軀體。
2.指悟道的先天素質。
3.指龜甲。古代用以占卜﹐故稱。
4.指佛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