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子、~兒)處所,能適應某種需要的較大地方。
2.
名詞
舞臺。
3.
名詞
物質相互作用的范圍。
4.
量詞
①戲劇演出、體育活動等完整地進行一次為一場。②戲曲中較小的段落。③用于考試等。
5.
名詞
指表演或比賽的全場。
6.
名詞
具有一定規模的生產單位。
7.
名詞
(Chǎng)姓。
1.
亦作“塲”。
2.
指市肆。
1.出自《西都賦》九市開場,貨別隧分。
3.
五代、宋時煎鹽、冶鐵、造酒之所與官府所置專賣市肆,皆名場。參見“場院”、“場務”。
1.出自《五代會要·鹽鐵雜條下》應有見垛貯鹽貨處,并煎鹽場、灶,及應是鹼地,并須四面修置墻塹。
2.出自《宋史·食貨志下三》仍舉承務郎以上一員,於在京置場,以鹽鈔鬻見錢而輸之都鹽院庫。
4.
指科舉時代的考試之所。
1.出自《唐國史補》熊執易通于《易》理……執易端坐剖析,傾動場中,乃一舉而捷。
2.出自《唐摭言·升沉后進》欲入舉場,先問蘇張。
3.出自《聊齋志異·于去惡》此方子晉,是我良友,適于場中相邂逅。
5.
指表演技藝的空地。
1.出自《東京夢華錄·駕登寶津樓諸軍呈百戲》駕登寶津樓,諸軍百戲,呈于樓下……有假面披發,口吐狼牙煙火,如鬼神狀者上場。
2.出自《宰執親王宗室入內上壽》唱中腔畢,女童進致語,勾雜戲入場。
3.出自《聊齋志異·武技》偶適歷下,見一少年尼僧,弄藝于場。觀者填溢。尼告眾曰:“顛倒一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場一撲為戲。”
6.
戲劇中的段落。每場表演全劇故事的一個片段。
1.出自《贛湘鄂旅行演出手記》《金殿》一場,要演四十分鐘,全是蒯徹一人的戲。
2.出自《賽金花》幕后可趁此場上演時間改置布景。
7.
量詞。多用于一樁完整的事情如表演、競技、考試等。
1.出自《〈程硯秋文集〉序》北京解放,硯秋先生演戲三場以表示歡迎。
8.
物質存在的一種基本形式,具有能量、動量和質量,能傳遞實物間的相互作用,如電場、磁場、引力場等。
1.出自《科技日報》理論表明,反物質會制造一個反引力場,將周圍的事物全部推開。
9.
電視接收機中,電子束對一幅畫面的奇數行或偶數行完成一次隔行掃描,叫做一場。奇數場和偶數場合為一幀完整畫面。
10.
處所;多人聚集或事情發生的地方。
1.出自《圣主得賢臣頌》遵游自然之勢,恬淡無為之場。
2.出自《吊古戰場文》亭長告余曰:“此古戰場也。”
3.出自《西廂記說唱集·鼓子曲·借廂》與師父銅錢五串,給小生隨一個道場,縱然夫人知道,大約兒也無妨。
4.出自《人民文學》播菜籽那天你不在場嘛!
5.出自如:會場;商場;現場。
11.
指科舉考試。
1.出自《聊齋志異·鐘生》場畢而行,母子又及見也……明日即完場矣,何爭此一朝夕乎?
12.
特指舞臺的前臺。
1.出自《老殘游記》說著,那黑妞又上來說了一段,底下便又是白妞上場。
2.出自《與西安戲曲界談藝》趙女是以新嫁娘的姿態出場的……我為了加強趙女下場的悲痛,讓啞奴上場,在殿角下見一次面。
1.無常﹐沒有一定的規律。
1.語出《詩.小雅.節南山》﹕"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騁。"本謂不能縱馬奔馳◇以喻不能施展抱負。
1.奢侈浪費。
1.無從。謂沒有門徑或頭緒。
1.不顯達。
1.耗盡。
1.凋敝。
1.無差錯﹐無失誤。
1.猶不二。
1.浪費﹐耗費過度。
1.語本《論語.顏淵》﹕"草上之風﹐必偃。"意為風向哪邊吹﹐草向哪邊倒。
1.順從﹐歸服。
1.粉身碎骨。
1.沒有什么比之更貴重。
1.無法度。《詩.小雅.小昮》﹕"民雖靡膴﹐或哲或謀。"鄭玄箋﹕"膴﹐法也。"一說﹐謂不多。陸德明釋文﹕"靡膴……《韓詩》作'靡膒'﹐猶無幾何。"
1.見"靡遑"。
1.亦作"靡皇"。
2.不忙﹐來得及。
3.無暇﹐來不及。
4.謂不安寧。
1.奢侈品。亦指非分享用的器物。
1.趕不上﹔來不及。
1.磨琢堅硬之物。靡﹐通"磨"。比喻艱難之事。
1.謂能摧毀任何堅固的東西。形容力量強大。
1.謂相角力。
1.謂沒有終極。
2.謂不能到達。
1.旌旗披靡。本謂戰車疾驅之狀。借指疾驅之戰車。
1.謂不可抗衡。
1.毀壞。
1.流動泛濫。
2.浮靡失實。
1.無休止地操勞。
1.謂無人可與之相比。
1.動亂。
1.亦作"靡嫚"。
2.華美﹐華麗。
3.指美妙的聲色。
4.纖弱柔美。
5.引申為輕艷卑弱。 6.奢侈淫靡。
1.見"靡曼"。
1.指文風輕艷卑弱。
2.美妙的聲色。
3.迷離彷徨貌。
1.猶遲遲。遲緩貌。
2.引申為逐漸﹐漸漸。
3.草隨風倒伏貌。
4.引申為隨順貌。
5.紛亂貌。 6.柔弱﹐頹靡。 7.華美﹔明麗。 8.綿延不絕。 9.娓娓動聽貌。 10.零落稀疏貌。
1.同"靡靡之音"。
1.同"靡靡之音"。
1.繁瑣細碎。
2.細致精密。
3.綿密而纖弱。
1.古代西南地區少數民族名。
1.見"靡膴"。
1.形容軍隊潰敗﹐不能立足。
1.漂流的浮萍。
1.語本《左傳.莊公十年》﹕"吾視其轍亂﹐視其旗靡。"后因以"靡旗"指敗軍之旗。
1.隨順著向某一方面流動。
1.猶言粉身碎骨。
1.草木順風而倒貌。喻望風響應﹐聞風而動。
2.頹靡貌。
1.同"靡然向風"。
1.同"靡然向風"。
1.望風順從。
1.見"靡然向風"。
1.亦作"靡然鄉風"。亦作"靡然向風"。
2.謂群起效尤而成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