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溫度高,皮膚接觸溫度高的物體感覺疼痛或受傷。
2.
動詞
利用溫度高的物體使另一物體溫度升高或發(fā)生其他變化。
3.
形容詞
物體溫度高。
4.
動詞
指燙發(fā)。
1.
因身體與高溫物體接觸而感覺疼痛。
1.出自《紅樓夢》寶玉自己燙了手,倒不覺的,只管問玉釧兒:“燙了那里了?疼不疼?”
2.出自《上海的早晨》她還想過去拿湯,叫奶奶止住了,怕湯燙她的手。
2.
指物體溫度高。
1.出自《駱駝祥子》茶非常的燙,火非常的熱。
2.出自《火的精靈》我們的臉開始感到風的熱,火的燙。
3.
將物體放在開水或熱水中加溫。
1.出自《金瓶梅詞話》畫童燙酒上去。
2.出自《老殘游記》今兒有人送來極新鮮的山雞,燙了吃,很好的。
3.出自《龍須溝》給孩子們燙燙腳,省得招涼生病。
4.
利用高溫使物體發(fā)生形變。
1.出自《寒夜》她腦后燙得卷起的頭發(fā)在他的眼里顯得新鮮,好看。
2.出自又如:燙衣裳。
1.舊時對兒童進行啟蒙教育的地方。
1.見"蒙頌"。
2.貓的別名。
1.又瞎又聾。喻不明不白的狀態(tài)或境界。瞶,通"聵"。
1.糊涂人。
1.即蒙汗藥。一種置人飲食中使之昏倒的藥。
戲曲、小說中常見的一種麻醉性質(zhì)的東西,能使人失去知覺酒里放有蒙汗藥。
1.用虛偽的手段騙人。
1.混沌貌。
2.謂酒醉貌。
1.廣大無涯。
2.混沌。
1.忠厚。蒙,通"厖"。
1.受教化。
1.迷茫昏暗貌。
用欺詐的手法使人信以為真蒙混過關(guān)|蒙混廣大群眾。
1.見"蒙倛"。
1.鳥名。即鷦鷯。
1.復(fù)姓。金有蒙括蠻都。見《金史.章宗紀二》。
1.糊里糊涂。
1.指莊周。
1.覆蔽貌;草木茂密貌。
2.草木覆蔽處。
3.猶朦朧。
1.覆蔽貌。
1.凝不清貌。
1.眼睛欲閉又開。形容醉態(tài)或睡態(tài)。
2.凝,不分明。
1.目不見,耳不聞。喻糊里糊涂。
1.蒙昧淺陋。
1.《左傳.襄公十年》"狄虒彌建大車之輪,而蒙之以甲,以為櫓,左執(zhí)之,右拔戟,以成一隊。"后因以"蒙輪"指沖鋒陷陣。
1.蒙蓋連接;籠罩。
1.猶蒙戎。雜亂。
1.猶茂密。
1.愚暗冒昧。
1.目不明。
1.冒著;迎著。
愚昧,不明事理蒙昧無知|蒙昧落后。
一種唯心主義的觀點。貶低和抹殺人類理性思維能力,否定科學知識,主張人類社會應(yīng)回復(fù)到原始的蒙昧狀態(tài),因而是一種反理性、反科學的觀點和思潮。
1.用袖子蒙住臉。謂不愿見人。
1.盲人。亦用作自謙之辭。
1.形容早晨天剛發(fā)亮。
1.細雨迷茫貌。
1.猶蒙昧。
1.茂密;茂密的草木。
1.遮飾臉面。猶厚顏無恥。
1.遮飾臉面,喪失良心。喻厚顏無恥,忍心害理。
1.幼小無知。
1.蒙朧不明之狀。
1.雨微細迷蒙貌。
1.見"蒙瀎"。
1.迷茫昏暗。
1.覆蓋。
1.遭受災(zāi)難。語出《易.明夷》"內(nèi)文明而處柔順,以蒙大難,文王以之。"孔穎達疏"以此蒙犯大難,身得保全,惟文王能用之。"
1.(蒙mēng)欺騙。
1.亦作"蒙箕"。
2.古時臘月驅(qū)逐疫鬼或出喪時所用之神像。臉方而丑,發(fā)多而亂,形兇惡。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