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賠償;償還。
1.出自《左傳·定公三年》君以弄馬之故,隱君身,棄國家。群臣請相夫人以償馬,必如之。
2.出自《淮南子·主術訓》夫責少者易償,職寡者易守。
3.出自《百喻經·寶篋鏡喻》昔有一人,貧窮困乏,多負人債,無以可償。
4.出自《南海神廟碑》賦金之州,耗金一歲八百,困不能償,皆以丐之。
5.出自《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二》十數人一時不見,座惟寧一人。無可置辦,乃傾囊償值,懊惱而歸。
2.
補償;抵償。
1.出自《報任少卿書》仆誠以著此書,藏諸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仆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
2.出自《和王微之登高齋》詩君知富貴亦何有,諂譽未足償譏排。
3.出自《武王伐紂平話》爾傷人命,罪過實大,你合償他命。
4.出自《書信集·致臺靜農》兩書皆自校自印,但仍為商店所欺,績不償勞。
3.
謂抵得上。
1.出自《破窯記》見二人衣冠齊整,鞍馬非常,能償個守藍橋飽醋生,料強如誤桃源聰俊俏劉郎。
4.
報答;酬報。
1.出自《史記·范雎蔡澤列傳》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
2.出自《頓子真小傳》反而求之,不得於心,乃以死償。
5.
應對,酬答。
1.出自《左傳·僖公十五年》西鄰之言,不可償也。
6.
回報,報復。參見“償怨”、“償寃”。
1.出自《魏都賦》????精衛,銜木償怨。
2.出自《學諸進士作精衛銜石填?!吩?/span>鳥有償冤者,終年抱寸誠。
7.
實現;滿足。
1.出自《新修滕王閣記》儻得一至其處,竊寄目償愿焉。
2.出自《懷茅山》詩歸來閉戶償高臥,莫遣人書白練裙。
3.出自《游梁瑣記》將女改適龐,錢母喜償夙愿。
4.出自《祁連山下》他的宿愿已償。一座寶庫已經打開。
1.(露lù)顯露出底部。
2.(露lòu)泄露底細。
1.佛教語。喻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的煩惱俱盡﹐處于沒有覆蔽的地方。
1.見"露白地牛"。
1.見"露白地牛"。
1.茶名。
露點溫度”的簡稱??諝鉂穸缺硎痉ㄖ?。即在氣壓不變和水汽無增減的情況下,未飽和濕空氣因冷卻而到達飽和(結露)時的溫度。當氣壓一定時,露點的高低僅與空氣中的水汽含量有關。水汽含量愈多(少),露點愈高(低)。當空氣飽和時,露點與氣溫相等。實際上,空氣常處于未飽和狀態,故露點常低于氣溫。
1.朝露易干﹐閃電瞬逝。比喻迅速逝去或消失。語本《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1.在涼棚里開的小店。因其店屋僅有頂棚﹐四邊沒有墻壁﹐故稱。
1.竹席。因其清涼如沾露﹐故稱。
1.露天的糧囤。
1.帶露水的花朵。
1.露出刀劍鋒刃。
2.比喻鋒芒畢露咄咄逼人。
1.帶露的花蕊。
2.儲存飲料酒類的庫房。
1.秋風。露﹐白露。
2.中醫指風寒。
3.(露lòu)泄露內情﹐走漏消息。
1.(露lòu)顯露出有錢財。
1.庇覆﹐庇護。
1.車無帷蓋。儀仗不整貌。借指君王櫛風沐雨﹐戎馬倥傯或蒙塵遭難。
2.泛指勞苦狼狽貌。
1.謂在露天向上蒼禱告。
1.指百姓流離失所﹐暴露于野。根﹐國之根本﹐指人民。
1.大雁。天降霜露的時節﹐大雁最肥美。故稱?!段倪x.張協》﹕"晨鴌露鵠﹐霜鵽黃雀。"李善注﹕"《說苑》曰﹕魏文侯耆晨鳧。霜露降﹐鵠鵽美。"一說﹐大雁露宿﹐故稱。見呂向注。
1.露水珠反射出來的光耀。
2.借指露水珠。
1.破敗的都城。
1.上奏章公開彈劾。
1.褐色顏料。
1.指鶴。因其性機警﹐聞露滴有聲即鳴﹐因稱。
1.木排。
1.鮮艷的紅色。
2.顯現出紅色。
1.見"露紅煙紫"。
1.形容花木的色彩鮮艷。
1.即露鵠。
1.帶露的花。
2.野地里的花。
3.露水。喻短暫。
1.帶露的花﹐隨風飄蕩的柳絮。比喻妓女。
1.露水。
2.清冷的月光。
1.在晩上剛下露水時相會。
1.指露棲之雞。
1.露天堆積。
1.見"露才揚己"。
1.顯現﹐顯露。
1.露滴。
1.即龍茲。
1.如龍之飛騰上天。謂帝王興起。
2.謂羽化登仙。
1.龍睡眠。語本《莊子.列御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而驪龍頷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南齊書.幸臣傳論》﹕"窺盈縮于望景﹐獲驪珠于龍睡。"后以"龍睡"喻指動必傷人者處于昏睡不動的狀態。
1.對弦樂器的美稱。
1.駿馬名。
2.稱帝王的后裔。
3.《魏書.王慧龍傳》"﹝王慧龍﹞幼聰慧,愉以為諸孫之龍,故名焉。"后因以"龍孫"敬稱他人之孫。
4.筍的別稱。
5.指新竹。 6.泛指竹。 7.竹的一種。生山谷間,高不盈尺,細僅如針。 8.指小竹。 9.指紅色的蜻蜓。
1.《晉書.陶侃傳》"侃少時漁于雷澤,網得一織梭,以掛于壁。有頃雷雨,自化為龍而去。"后因以"龍梭"為織梭的美稱。
2.小戰船。
1.指皇帝坐床。
1.見"龍臺觀"。
1.猶言龍潭虎穴。
比喻危險的境地。也說虎穴龍潭。
1.太公望兵法《六韜》之一。泛指兵法﹑戰略。
2.古宮廷禁衛羽林軍的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