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見〖抖擻〗。振作;振奮。
1.
見“抖擻”。猶搜索;尋找。
1.出自《方言》鋪頒,索也。東齊曰鋪頒,猶秦晉言抖藪也。
2.出自《沁園春·四和林卿韻》詞抖擻空囊,存留諫笏,猶帶虛皇案畔香。
3.出自《老殘游記》從上房里搜起,衣箱櫥柜,全行抖擻一個盡。
2.
顫抖貌。參見“擻抖抖”。顫抖貌。
1.出自《儒林外史》王道臺嚇得擻抖抖的顫。
3.
見“抖擻”。以手舉物而振拂。
1.出自《齊民要術·作豉法》急抖擻筐,令極凈,水清乃止。
2.出自《秋夜吟》梧桐雨畔夜愁吟,抖擻衣裾蘚色侵。
3.出自《閑情偶寄·聲容·選姿》人皆抖擻衣衫,慮其太濕。
4.
見“抖擻”。抖卻;擺脫。
1.出自《夜半聞雨》詩抖擻胸中三斗塵,強欲哦吟無好語。
2.出自《宿韜光飛雨軒》詩隙塵抖擻上方眠,飛雨軒中暫息緣。
5.
見“抖擻”。振作;奮發。
1.出自《醉花陰·次韻印師》詞抖擻舊心情,一笑酬春,不羨和羹詔。
2.出自《單鞭奪槊》我老三不是夸口,我精神抖擻,機謀通透。
3.出自《與萬思節主事書》吾友閑居少過,卻是不曾抖擻提醒精神。
4.出自《己亥雜詩》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
5.出自《創業史》他精神更加抖擻,容光更加煥發了。
6.
見“抖擻”。顯露;顯示。
1.出自《殿前歡》曲施展出江湖氣概,抖擻出風月情懷。
7.
見“抖擻”。顫動;哆嗦。
1.出自《驃國樂》詩花鬘抖擻龍蛇動,曲終王子啟圣人。
2.出自《四春園》覺一陣地慘天愁,遍體上寒毛抖擻。
3.出自《換巢鸞鳳》眾人看他們二人死了,都嚇得抖擻起來。
8.
見“抖擻”。威風;神氣。
1.出自《新水令·壽陳藎卿》套曲詞才羨君真抖擻,何事緣詩瘦?
2.出自《暴風驟雨》你還說過:“你們抖擻吧,等‘中央軍’來,割你們的腦袋。”
9.
見“抖擻”。佛教語。梵語dhūta(頭陀)的意譯。
1.出自《法苑珠林》西云頭陀,此云抖擻,能行此法,即能抖擻煩惱,去離貪著,如衣抖擻能去塵垢,是故從喻為名。
踐踏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
踐踏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
1.遵守禮法。
1.同"蹈矩循規"。
1.遵守規矩。
1.猶據守。
1.形容舞時動作的威武◇比喻奮發有為,意氣昂揚。
1.猶求利。
1.不遵次序,越級而進。
1.跳水自殺。
1.踐踏。
2.履行;實行。
1.經受危難。
1.猶踏青。
1.遵循仁義之道。
1.遵循仁義之道。
1.踏刀鋒。喻不顧危險。
2.雜技的一種。
1.猶踩踏。
1.遵守規矩。
1.踏實。
1.謂蹈襲前人,拾人牙慧。
1.踩水。人在水中,用下肢劃水前進。
1.比喻不避艱險。
1.踩踏而上。
1.謂經受危險。
1.亦作"蹈儛"。
2.猶舞蹈。臣下朝賀時對皇帝表示敬意的一種儀節。
1.見"蹈舞"。
沿襲;沿用蹈襲前人。
1.猶舞蹈。
1.利用空隙。
2.利用機會;利用漏洞。
1.利用過失。
1.謂踏著弓裝弦。
1.猶歷險。
2.指冒險。
1.謂無史實根據的虛構。
1.遵行典雅。
1.亦作"蹈壅"。
2.投水而死。
1.見"蹈雍"。
1.舞蹈和吟唱。
1.踐踏奔跳。
1.猶超越。
1.猶承襲。
1.猶沿襲。
1.猶犯罪。
1.見"盜"。
英文縮寫c.i.f。指以裝運港交貨運費、保險費在內為交貨條件的價格。在外貿合同中,到岸價格包括貨物運到約定目的港船上前的一切費用和貨運保險費。貨物運到目的港船上后,一切費用和風險即由買方承擔。
1.船頭刻有螭首的船。
1.唐代史官起居郎﹑起居舍人的別稱。
1.《新唐書.百官志二》"其后復置起居舍人﹐分侍左右﹐秉筆隨宰相入殿。若仗在紫宸內閣﹐則夾香案分立殿下﹐直第二螭首﹐和墨濡筆﹐皆即坳處﹐時號螭頭。"因以"螭頭載筆"表示史官侍值。
1.刻有螭首的殿柱。
1.指籀文之類古文字。蟠曲如螭形﹐故稱。
1.傳說中的龍子。亦為屋脊裝飾物鴟尾的別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