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昆蟲,種類很多,雄的腹部有發音器,能連續不斷發出尖銳的聲音。幼蟲生活在土里,吸食植物根的汁液。成蟲刺吸植物的汁。
1.
昆蟲名。夏秋間由幼蟲蛻化而成,吸樹汁為生。雄的腹部有發聲器,能連續發聲。種類很多。俗稱蜘蟟、知了。
1.出自《荀子·大略》飲而不食者,蟬也。
2.出自《山池應令》詩猿啼知谷晚,蟬咽覺山秋。
3.出自《夏口諸從弟登汝州龍興閣序》夫槿榮芳園,蟬嘯珍木,蓋紀乎南火之月也,可以處臺榭,居高明。
4.出自《釋蟪蛄》蜩螂、蜩螗、蜩蝒、馬蜩,皆夏蟬也。自其蛻言之曰蟬,自其鳴言之曰蜩。
5.出自《雷雨》從紗門望出去,花園的樹木綠蔭蔭的,聽得見蟬叫聲。
2.
古代一種極薄的絲織品。以其薄如蟬翼而得名。參見“蟬翼紗”、“蟬翼羅”。
1.出自《急就篇》綈絡縑練素帛蟬。
3.
古代侍從官的冠飾。
1.出自《后漢書·輿服志下》侍中、中常侍加黃金珰,附蟬為文,貂尾為飾,謂之“趙惠文冠”。
4.
指蟬冠。
1.出自《冥通記》著朱衣赤幘,上戴蟬,垂纓極長。
5.
“蟬鬢”的省稱。
1.出自《夜來樂》詩新客下馬故客去,綠蟬秀黛重拂梳。
2.出自《浣溪沙》詞蘭沐初休曲檻前,暖風遲日洗頭天,濕云新斂未梳蟬。
6.
連續。參見“蟬聯”、“蟬嫣”。
1.出自《方言》蟬,續也。
7.
通“嬋”。參見“蟬蜎”、“蟬娟”。
8.
參見“蟬蜎”。飛騰貌。一說遠視貌。
1.出自《文選·木華〈海賦〉》朱焰綠煙,?眇蟬蜎。
9.
參見“蟬蜎”。妍雅貌。
1.出自《吳都賦》檀欒蟬蜎,玉潤碧鮮。
10.
參見“蟬娟”。猶嬋媛。情思牽縈。
1.出自《塞下曲》蕩子從軍事征戰,蛾眉蟬娟守空閨。
11.
參見“蟬娟”。體態美好。
1.出自《東居雜詩》流螢明滅夜悠悠,素女蟬娟不耐秋。
12.
通“蟾”。參見“蟬蜍”、“蟬機”。
13.
參見“蟬蜍”。傳說月中有三足蟾蜍,因借指月亮。
1.出自《題徐五教池亭》詩曉香憐杜若,夜浸愛蟬蜍。
14.
參見“蟬機”。指地動儀的蟾蜍機軸。
1.出自《乾元殿頌序》蟬機撮化,銅渾將九圣齊懸;虬箭司更,銀漏與三辰合運。
15.
通“鱓”。參見“蟬蛇”。鱔魚。
1.出自《逸周書·王會》歐人蟬蛇。蟬蛇順,食之美。
16.
通“?”。參見“蟬匷”、“蟬攫”。
17.
參見“蟬匷”。車類。一說,同“???”,車輪的外圈。
1.出自《淮南子·說林》古之所為不可更,則推車至今無蟬匷。
2.出自《讀書叢錄》蟬匷:古者推車無柔(??),棧輿無植,及其后士大夫則單椱木具……“單椱”當是“蟬攫”之訛。《廣雅·釋器》:“???,??輞也。”皆字異而音義并同。
18.
參見“蟬攫”。車輪的外圈。參閱《周禮·考工記·輪人》。
1.出自《鹽鐵論·非鞅》椎車之蟬攫,相土之教也。
1.凋敝貌。
2.淡薄貌。
3.瀟瀟。微雨貌。
4.猶言受得了。
1.不慌不忙;安穩平靜。
1.悠閑自在﹑不慌不忙貌。
1.亦作"消疏"。
2.寂寞;冷落。
3.謂困乏,衰微,不景氣。
4.稀少;減少。
1.消失;止歇。
1.消散宣泄。
1.肥熊。
1.猶消遣。
1.磺胺類藥片的統稱。用于消除體內和體表的炎癥。
1.逍遙。悠閑自得貌。消,通"逍"。
1.同"消搖"。
2.悠閑自在貌。消,通"逍"。
1.消遣夜間時光。
2.夜宵。夜里吃的點心。
3.吃夜宵。
1.夜間食用的點心。
1.古代的一種博戲用具。
1.融解,消融。
1.消除;消亡。
又稱消聲器”。允許氣流通過,并能使氣流噪音得到某種程度降低的一種器具。利用在排氣管內裝設吸音材料或突然擴大器身橫截面積等方法,使噪音能量迅速損耗或發生反射來限制噪音傳播。廣泛用于內燃機(尤其是汽車內燃機)、噴氣發動機、通風系統等易產生高噪音的機器設備。
1.消失;隱去。
1.消解愁悶。
1.消除﹑防御。
1.猶消散。
1.消失隕滅。
1.消除災禍。
1.消釋,融化。
1.消長,增減。
1.銷帳。勾銷欠賬。
1.即消腸酒。
1.因使用或受損失﹑受挫折而逐漸減少下來。多指財物﹑精神﹑兵馬等的消耗。
1.即消渴病。
1.病名。即消渴。
1.沮喪。
2.消釋;消失。
1.指作書畫用的絹和紙。
1.飾以刺繡的薄絹。
1.指神話中的龍宮。
1.泛指輕紗之類的絲織品。
1.輕紗帷幔。
1.薄絲頭巾。
1.潔白的薄紗。
1.薄紗簾帳。
1.薄絹巾帕。
1.泛指有花紋的輕薄絲織物。
1.作書畫用的白色薄絹。
1.古代束發的頭巾。
1.泛指輕薄的絲織物。
1.輕紗帳。
1.強暴。
1.虎嘯。借以形容勇猛強悍者的吼聲。
1.形容勇猛強悍。
1.咆哮怒吼的虎。多用來比喻勇士猛將。
1.高聲喧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