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撮取或清除東西的用具,像簸箕或像平板,帶長把兒(bàr),多用鐵制。
2.
動詞
用鏟、鍬削平或撮取。
1.
鏟子。
1.出自《齊民要術·耕田》養苗之道,鋤不如耨,耨不如鏟。鏟柄長二尺,刃廣二寸,以刬地除草。
2.出自《后漢書·文苑傳上·杜篤》??镢株林
3.出自《農書》今鏟與古制不同,柄長數尺,首廣四寸許,兩手持之,但用前進攛之,刬去垅草,就覆其根,特號敏捷。
4.出自《駱駝祥子》兩個孩子急了,一個拿起煤鏟,一個抄起搟面杖,和爸爸拼了命。
2.
古代形狀似鏟的兵器。
1.出自《武備志·軍資乘·器械三》鏟,長小尺一丈,尾有刃,以便后刺。
2.出自《兵仗記》用之人若欲進步則鑿,縮步則割,莫如天蓬鏟,形類半月,四向皆利刃,柄長八九尺,下用鐵鉆。
3.
削平;擦破。
1.出自《潛夫論·浮侈》﹝棺﹞釘細要,削除鏟靡,不見際會。
2.出自《文選·木華〈海賦〉》於是乎禹也乃鏟臨崖之阜陸,決陂潢而相浚。
3.出自《枯樹賦》平鱗鏟甲,落角摧牙。
4.出自《劍門》詩吾將罪真宰,意欲鏟疊嶂。
5.出自《牛天賜傳》天賜沒有抓弄,覺得兩腳離地很高,而頭是在空中。走了不遠,他的屁股鏟了。
4.
鏟除;消滅。
1.出自《中書舍人朱巨川碑》國朝鏟邇代之弊,振中古之業。
2.出自《小城春秋》黑鯊的死是沈鴻國為著要滅口,才把他“鏟”了的。
5.
用鍬或鏟撮取。
1.出自如:鏟了一鍬又一鍬。
6.
見“鏟球”。足球比賽中,運動員用單腳或雙腳沿地面滑動觸球的一種踢球技術動作。
1.出自《體育報》防守上,他們盯人很緊,運用鏟球破壞對方進攻的能力很強,幾乎每個隊員都會鏟球。
7.
方言。強奪巧取。
1.出自《蝦球傳·桐油缸裝桐油》對于這次出發,有一個念頭大家都心照不宣,那就是到四邑后向金山伯、金山婆大鏟一筆美鈔、港幣和金飾。
8.
通“刬”。參見“鏟馬”。沒有鞍轡的馬。鏟,通“剗”。
1.出自《西游記》三藏無奈,只得依言,跨了鏟馬。
9.
借指掠過,消失。
1.出自《洞仙歌·丁未壽朱元晦》詞問唐虞禹湯武,多少功名,猶自是,一點浮云鏟過。
1.謂待人情意深厚。
1.好配偶。
2.指和諧的夫妻關系。
3.賢淑的女子。
1.送別之詞。猶言好走,一路平安。
1.猶美缺,肥缺。
1.可以輕易觸犯。
1.吉日;喜慶的日子。
1.喻無事生非,自尋煩惱。
1.猶好歹∶壞。
2.猶好歹。意外。
1.崇尚美善,憎恨丑惡。
愛好和崇尚各有~。
1.體格雄健,精于武藝◇世泛指高超的技藝或本領。
1.悅耳的聲音。
1.喜好施舍。
1.猶言好事多磨。
1.恰是,正是。
2.真是;甚是。
3.豈是。
4.猶好在,妙在。表示贊美。
1.嗜好。
1.猶言好模樣。
1.謂宜于長壽。
1.表示友好的書信。
1.猶言好玩兒。
1.指脾氣好,容易商量﹑通融。
1.謂人善終。
1.指宜人的天氣。
1.美好的時節。
2.好時光,好日子。
1.喜好狩獵。
①(聲音)聽著舒服;悅耳這段曲子很~。②(言語)使人滿意話說得~,但還要看行動。
1.猶言好主兒。
1.喜歡親近和任用外人。
2.寵幸嬖臣。
3.愛男色﹑男寵。
1.有趣;能引起興趣。
有趣;能引起興趣。
1.勤于向人請教。
1.精美的物品。
1.猶言好耍子﹑有趣。宋元時兩浙方言。
1.精彩的戲。
2.反語。指難堪的局面。
1.容貌美麗,舉止閑雅。
1.迷信者認為主好運的一種相貌。
2.佛教語。指佛陀所具有的三十二種"相"(不同凡俗的顯著特征)和八十種"好"(不同凡俗的細微特征)。
1.見"好像"。
有些像;仿佛他們倆一見面就~是多年的老朋友丨靜悄悄的,~屋子里沒有人丨他低著頭不作聲,~在想什么事。
1.猶好多。
1.好一會兒。
1.送別之語。猶好走。
1.見"好行小慧"。
2.愛用小恩小惠。
1.愛耍小聰明。
好脾氣。
1.喜愛修飾儀容。借指重視道德修養。
1.美味,佳肴。
1.喜愛學習。
1.善言;好話。
1.謂出于善意的言辭;語氣和善的言辭。
1.指有骨氣﹑有膽量或有作為的人。